海康威視高速增長一去不復返,尤其今年受到疫情衝擊,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17%至94.2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59%至15億元,增長陷入困境。令人惋惜的是,當年與美的集團等爭奪深市一哥的海康威視,如今在中小板也被擠下。截至6月3日,海康威視市值2668億元,立訊精密市值2723億元。
近年來,海康威視遭遇多重困境,首先是列入實體清,其次安防行業競爭加劇。不僅要面臨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廠商的競爭,還有華為、百度、阿里等巨頭湧入這條賽道,且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等也成長為估值為兩三百億的獨角獸。尤其華為來勢兇猛,推出了智能安防品牌華為HoloSens,中文名稱為華為好望。
當然,其他企業進軍安防行業衝擊,海康威視在互動平台向投資者表示:“樂於見到有實力的玩家在智能化時代加大對智能物聯網行業的投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相互激勵促進、競爭合作,吸引更多從業者,攜手共建行業生態。”
依託華為自身AI能力的迅速發展及在大數據、雲、5G等方面的深厚技術積澱,推出了多款智能安防系列產品。在華為看來,機器視覺與生活、娛樂、通信、生產、安全的深度結合,將是一個千億美元的巨型市場。華為將繼續加大在機器視覺領域的研發和投入,寄望於HoloSens打造成為機器視覺第一品牌,將產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等機器視覺獨角獸也一躍成為細分智能安防場景的佼佼者。整體來説,華為、曠視科技等企業進入這條賽道,主要從細分、碎片化場景入手,諸如火車站、機場、口岸、銀行等一些公共場所碎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推動營收呈現倍數增長。根據曠視科技早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營收為6780萬元增至2017年的3.13億元,到2018年增長至14.2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58.8%。在筆者看來,這主要得益於視頻物聯網應用於城市及公共場所所釋放的巨大機遇。
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為各行業帶來創新活力,包括安防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和邊緣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安防產業邁入智能安防時代,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行業前景廣闊。
不過,城市安防市場被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安防廠商佔據,華為等其他巨頭,還是曠視、雲從等創新企業入局,基本上都是從碎片化場景入局。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安防場景需求,導致人力、資源等成本投入偏高,倘若誰能通過技術底座能打通這些碎片化需求,也會有很大的收益空間。需要指出的是,而AI平台則打通各碎片化場景關鍵所在。
華為今年對自研AI計算框架MindSpore進行開源,同時加大機器視覺研究,研究成果也將透過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開源給業界。曠視科技作為人工智能機器視覺領先廠商,在今年3月將內部使用多年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開源,並開放新一代AI生產力平台Brain 。“從AI新基建的角度,降低 人工智能使用門檻,真正釋放AI生產力,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升級。”這是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近日做客《中國企業家》訪談中所表達的觀點。
作為中國最早進行AI產業落地的公司之一,曠視一直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印奇並指出,最近發佈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生產力平台Brain ,如果把算法看成一盆菜的話,我們其實發布了一個“中央廚房”,它可以很規模化、流水線化的產生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這是長期曠視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把一個好的算法應用到各個領域,交付給我們的客户,這就是我們長期的商業模式。
曠視秉持着希望用人工智能造福更多場景、幫助行業實現降本增效的初心,以及“技術信仰,價值務實”的基因,曠視深耕人工智能領域,將解決方案陸續應用到個人設備身份驗證、城市管理、供應鏈等各個場景,助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體驗,最終實現價值創造。
最後,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城市、安防、零售、物流等眾多細分領域落地,只是在人工智能應用層聚集了眾多玩家。華為、百度、阿里、曠視等憑藉在底層技術構建人工智能生態,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推動智慧社會加速向我們走來。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建設大背景下,AI開源平台平台助推新基建,產業智能化將加速,助推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數字經濟發展添加活力。
秉持讓人們能重新審視物聯網,並利用其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去做事情,深度解讀5G、IoT和AI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