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下半葉,人類文明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迎來了質變,自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僅僅大半個世紀後,文明再次迎來新的變革,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生活方式也較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更主要的是,人類終於實現了翱翔藍天的夢想。
文明的發展是永不停歇的,初入電氣時代的興奮感似乎未回落,不斷髮展的航天科技以及對原子能的利用,又將人類拉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門。原本遙遠的星空此時變得觸手可及。
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的,不僅僅是探索範圍的變化,還讓人類對自身和自身所處環境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
而此時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人類所處的地球其實是“四面楚歌”,因為不僅太陽系內部遊蕩着許多體積巨大的小行星,太陽系外側甚至還有着一個,完全由隕石和小行星組成的巨大奧爾特雲,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地球其實時刻都受到小行星和隕石的威脅。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説,小行星帶來的威脅顯然是致命的,6500萬年前恐龍所遭受的一切,就是最生動和現實的例子。
為了避免災難再次降臨,NASA組建了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建立了小行星防禦系統,旨在找到地球附近,所有會對地球產生威脅的小行星。
而在這個防禦系統中,小行星“99942”絕對是最值得關注的小行星之一。小行星“99942”又名“毀神星”或阿波菲斯,直徑在415米左右。
從2004年6月19日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開始,科學家們對它進行了多達200多次的觀察研究,因為它是幾十年內唯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一旦它撞上地球將會產生1480兆噸TNT,相當於小男孩原子彈威力的11.4萬倍,能夠輕易摧毀一箇中型國家。
在最開始的計算中,它在2029年有0.0038%的概率和地球相撞,而在後續的計算中,撞擊時間由2029年推到了2036年4月13日,而撞擊概率也被降到了一百萬分之四。
可能看到這一極低的概率,許多人都鬆了一口氣,但是不得不説的是,宇宙中能影響小行星飛行軌道的事情有很多,更何況事實證明,人類對於小行星軌跡的計算並不是百分百準確。
2019年6月2日,NASA發現了一顆名為“2019-MO”的小行星。根據計算,這顆直徑在160米的小行星,將會從距離地球1400萬公里的地方“掠過”,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的影響和威脅。
但是僅僅數個小時後,“2019-MO”便以14.9公里/秒的速度撞進了地球的大氣層。幸運的是,撞擊大氣層時它的直徑已經不足3米,產生的威力相當於5000噸TNT,所以並未對地表產生影響。
不過這想想其實挺後怕的,因為如果160米直徑時直接撞擊地球,那麼撞擊產生的能量能夠直接將紐約從地球上抹去,還會引起全球性的海嘯。
總的來説,“2019-MO”撞擊事件,證明了人類的計算並非百分百準確,也就意味着16年後,毀神星確實有可能撞擊地球。
而對面“滅世”危機,人類做好準備了嗎?事實上,由於客觀上確實存在撞擊幾率,所以科學家們早已想到了幾個應對毀神星的計劃。
一、安裝推進裝置
顧名思義,該防禦方案就是直接在小行星表面,安裝類似火箭底部的推進裝置,通過改變小行星的既定運動軌跡,來避免小行星和地球正面相撞,從而起到防禦作用。
二、“太陽帆”推離
太陽帆是一種採用光壓的飛行器。在地球上,由於受到強大的引力,光壓動力無法讓飛船離開地球。但是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宇宙中,光壓產生的推力足夠讓光帆面積足夠大的飛船前進。
所以按照NASA的方案,屆時可以放一張巨大的光帆在小行星表面,通過光壓產生的推力改變小行星的運動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案的成功率要比第一種方案高的多,因為光帆產生的推力,能夠在有光的情況下持續很久。
三、核彈摧毀
許多科學家提出,對體積稍大的小行星最穩妥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核武器將它們炸碎。但是這一簡單粗暴的方案,其實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因為如果是一個體積很大的小行星,即便是將它炸碎了,那些碎片對於地球生物來説,仍然是個致命的威脅,更何況在宇宙特殊的環境下,核彈的威力將大打折扣,這對於時間寶貴的防禦計劃來説,是更為致命的。
所以在實施該方案前,不僅要對小行星的大小進行評估,更要分析小行星的主要組成元素。如果主要成分是硅或者冰,那麼就能改採取這個方法。而如果主要成分是鐵和銅這樣的堅硬重金屬,那麼這種方法就不可行。
四、引力“拖船”
美籍華裔宇航員盧傑(Edward Tsang Lu)和其搭檔提出,如果小行星是堅硬的金屬成分,那麼可以發射一艘核動力飛船,然後讓這艘飛船不停的圍繞着小行星飛行,藉助行星引力,發揮“宇宙拖船”的作用,使小行星改變運行方向。
五、鏡子照射
該方法下指出,可以在小行星表面放置一個“放大鏡”,通過收集強光,加熱並焚燬小行星部分區域,使其散發出和其飛行方向相反,或者額外方向的推力,從而實現改變小行星飛行軌跡的目的。
六、坦然面對
如果一切方法都不能阻止小行星撞地地球的事實,那麼人類只剩下唯一一個解決方案——坦然面對。
當然了,這裏的坦然面對,指的是面對小行星撞擊的事實,並不意味着人類對面撞擊無動於衷。我們仍然可以計算它大體的撞擊位置,並在撞擊點修建某些設施,減少撞擊瞬間的威力。
同時,人類還可以建立各種防禦設施,以應對撞擊後產生的全球性事件,畢竟人類能夠從眾多哺乳動物中脱穎而出,靠的不是坐以待斃,而是一次次頑強不屈。
總的來説,“毀神星”以及周邊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對人類來説其實是一種鞭策,它們告訴人類“搖籃”並非絕對安全。努力發展科技,在星辰大海中尋找另一處家園,才是文明延續的長久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