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碰上“新基建”,雲會展迸發科技火花
中國最大型的外貿交易會碰上“新基建”,會擦出多少火花?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外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廣交會發佈會上指出,廣交會要“助力企業拿訂單、擴市場,穩住外貿基本盤”。大多數外貿商家對廣交會寄予厚望,希望迎來一場轉機之戰。
2020年的春季廣交會原本於4月15日開幕。但疫情席捲全球,打亂了一切。廣交會較原定計劃推遲兩個月召開,更大的變化是——它第一次從現實世界搬到了數字世界。
作為廣交會技術提供商,騰訊通過“新基建”為廣交會創建了一場盛大的“雲會展”。營銷數字化、交易數字化、展會數字化是這次廣交會的最大亮點。全國的2.5萬家參展商,和來自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萬採購商,都將參與這次廣交會的“雲會展”盛會。
本屆廣交會的價值不只是辦好這場會,更創造了“雲會展”的全新模式。從線上展廳到智能展會、智慧場館,再到遠程交易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數字技術把廣交會從線下的出口中樞,變成了線上的出口中樞。騰訊作為技術提供商為廣交會打造“雲會展”,前瞻性地開啓了智慧會展模式,將引領整個會展行業數字化轉型與變革,帶動數字經濟的跨產業融合升級。
營銷數字化
廣交會上,家電龍頭企業美的集團多款新產品、新科技正在進行直播演示,並邀請行業專家在直播間探討“製造未來 ManuFuture”話題。新型家居生活陶瓷供應商廣東四通集團針對工藝陶瓷、日用陶瓷、衞生潔具、傢俱和園林五大類產品設立了5個直播間。
直播帶貨是目前大火的數字化營銷方式。6月15日到6月24日廣交會舉辦期間,2.5萬家參展商企業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全天網上直播間。廣交會官網首日上午10點直播正式開始,到下午達到8000場直播正在進行,夜間仍有6000多場直播。
廣交會正在直播的參展商家
廣交會的直播通道為10天X24小時,隨時可以開播,跟採購商進行展示和互動。海爾、格力等參展企業對直播能力頗感興趣。他們嘗試直播之後發現,全球採購商的熱情大大超乎自己想象。一開始,他們就想上班時間安排一場直播,但很快發現這樣沒有辦法滿足全球各地採購商觀看的需求。他們隨即在直播排期上做了調整,下班時間甚至半夜也直播排播,儘量彌合時差問題。
廣交會為參展廠商提供多個直播能力,包括會議直播能力、活動直播能力和一對一的私密直播能力。直播之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圖文、視頻、3D和VR等高科技方式展示產品和商品信息。
“5G時代的數字化營銷方式,我們都會盡可能地在廣交會的平台上去做展示,包括大家經常接觸到的3D、VR,單體的、立體的。”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文旅總裁曾佳欣表示。廣交會“雲會展”並非大家理解的“把廣交會放到網上辦”這麼簡單。實際上,“雲會展”是以數字技術打通廣交會的整個交易鏈條——不是在網上覆制一個虛擬展會,而是用數字化技術解決交易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雙輪驅動”模式。
這次廣交會能實現交易數字化,主要依靠三大核心環節的突破:線上助展、供採對接、智慧場館。
第一個環節,線上助展:通過直播、數字展館的方式把會展拉到線上,打通時間、空間及人力的限制。
原本線下展會由於成本考慮,往往只能持續三天或者一週。但是線上助展不增加過多成本,將時間跨度可以拉長至兩週甚至一個月。線下會展人數有限,線上助展流量大幅提高,可解決招商不足、人力不足的問題。此外,空間上以前2.5萬家參展商需要佔地20000平方米。通過線上助展,空間不再受限,可以進一步擴充容納的參展商數量進來。藉助線上助展,時間、空間、人力覆蓋的規模都會大大增加。
廣交會雲推介南非專場
第二個環節,供採對接:把廣交會線下的供採能力搬到線上,提供交易環節的全鏈條產品服務、全方位技術支持。
供應商和採購商習慣面對面洽談簽約,但這要如何在線上實現?“我們發現跟參展企業聊的時候,他們也不覺得用視頻簽約特別方便,所以我們需要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簽約方式。”騰訊雲會展業務運營總經理方泰表示。其後,騰訊研發出通過雲承接IDC和全球節點的方式,把來自全球的供應商和參展商都連接起來,實現更高效的數字化簽約方式。
第三個環節,智慧場館:將整個展會場館智慧化,數據沉澱後跟雲端對接產生更多價值。
智慧場館通過雲端方式連接,未來可以跟其他的解決方案,比如酒店、出行、零售、交通搭建到一起。這正是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各個產業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連接成一張互聯互通的產業超級網絡,帶動關聯產業智慧化的提升。
產品泄密的風險是企業在線上交易環節中最大的顧慮之一。為了保證數字展示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騰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部署安全技術。騰訊有七大實驗室,都由全球頂尖的安全專家帶領。這次廣交會安全保障,騰訊派出這些科學家帶着超過100名安全專家提供相應保障方案。
“未來會展肯定是線上到線下的雙輪驅動模式。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幫助整個會展行業,以雲會展方式拓展滿足整個會展行業的需求。”騰訊雲會展業務運營總經理方泰説。
會展數字化
廣交會“雲會展”並不是會展全面線上化,而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用“新基建”中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能力讓會展更加便利、安全、可靠。
廣交會的技術研發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幕式當天的服務,包括線上巡展;第二階段是平台上線之後,供採服務和整個平台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第三階段是結束之後整體的盤點,全面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接到成為廣交會的技術合作方的任務後,騰訊內部投入了近1000人,超過20個部門,涉及5大事業羣的相關項目組進入。並在隨後的具體板塊協同和分配上,按照廣交會的整體方案在分階段不斷地去導入資源。
騰訊雲迅速在全球部署了1300餘加速節點,其中國內部署1100餘加速節點,覆蓋全球30餘國家地區,通過將服務內容分發至全網加速節點,搭建穩健可靠的平台,支持全球數十萬展商和採購商網上參加廣交會。
騰訊還派出三位“安全專家”為廣交會上的企業保駕護航。騰訊雲天御,通過騰訊積累的安全大數據和防刷引擎,可以精準識別出“薅羊毛”的惡意行為,避免企業被刷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騰訊雲Web應用防火牆(WAF),利用騰訊大數據威脅情報能力,可以第一時間感知網站的各類威脅。騰訊雲DDoS 防護,通過充足、優質的 BGP 防護資源,結合持續進化的“自研 AI 智能識別”清洗算法,可以保障用户業務的穩定、安全運行。
廣交會後台忙碌的技術開發小哥哥
然而近千人的團隊,發現兩個困難擋在眼前:時間和空間。
時間上,如何解決時差問題?廣交會的採購商來自全球各地,如果都是線下展,大家都飛到當地來,就消除了時差問題。但如果在網上辦,時差就是非常麻煩的問題。
空間上,人們不在一個地方,沒有辦法面對面溝通,沒有辦法看到、觸摸到產品的顏色、材質,沒有辦法感受到它。
這兩個問題是廣交會兩個最大的挑戰。從產品技術層面,騰訊的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系列的科技手段,來試圖消弭或減少這兩個問題帶來的影響,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
時間上,騰訊實現了10天24小時不間斷參展商在線直播。通過這種能力,企業可以定向為他的客户羣體服務。比如他的客户羣體在美洲或者非洲,可以按照當地時間開設一個直播間給人家講展品。有可能在中國就是在半夜,但他的客户能夠在合適的時間看到產品。空間上,騰訊為廣交會引入了實時的多媒體即時溝通能力。這也是騰訊的老本行。騰訊把積累了多年的即時溝通工具直接移植到廣交會,讓採購商能隨時發起跟參展商的即時溝通,通過文字、圖片等各種形式進行溝通。初步溝通後做正式會談時,騰訊提供在線視頻會談技術手段,將雙方多人同時放到一個在線會議室,通過攝像頭、語音、文字讓雙方可以坐下來,做一個類似面對面的會談,也可以上傳文檔、材料。
雲展會的能力不是橫空出世,而是互聯網發展這麼多年的技術能力積累和集中釋放。“B端的任何一端都是C端,C端是騰訊過去20年深耕的強項,騰訊是理解用户的。這次我感同身受,在為廣交會提供解決方案時,我們把C端的服務能力用在B端,能夠提供很好的接地氣的能力、建議與方案。這正是騰訊C2B優勢在產業互聯網裏發揮的巨大作用。”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文旅總裁曾佳欣説。
疫情之後,社會高度關注新基建,新基建的大規模建設又進一步推動了產業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雲會展”作為產業互聯網在會展行業的應用,在產業經濟,拉動消費,城市品牌建設中發揮多元化價值,成為後疫情時代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商業模式。繼廣交會之後,2020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世界智能大會也攜手技術服務商騰訊共同打造“雲展會”。
隨着 “一帶一路”、 “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展會經濟對促進城市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將起到重要作用。廣交會的成功證明了“雲會展”創新模式對拉動數字經濟的顯著效果。未來,以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與產業互聯網,將進一步向多個行業拓展,推動各地政府、企業雲上經濟的發展變革,帶動數字經濟跨產業融合升級,提高中國的數字貿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