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發佈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步入融合產業部門主導的新階段

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在津召開期間,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已經步入融合產業部門主導的新階段。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在成為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剛介紹,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人工智能技術屬於典型的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從前三次工業革命發生發展的歷程看,通用技術只有與經濟社會全球融合的條件下,才能成為帶動經濟長期發展的驅動力量。通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關鍵生產要素”,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力。“關鍵生產要素”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低成本和無限供給的特徵。當“關鍵生產要素”被廣泛投入到現有產業,不斷提高企業和產業的生產力水平,才能帶來經濟和社會的長期發展。例如,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通用技術的電力,從照明到生產流程的改造再到以電力為能源的生活用品的普及,在與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中,不僅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躍升,而且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第四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是包括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和人工智能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化使“數據和計算”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是網絡空間的所有存在物,是網絡空間對物理和社會空間映射的產物。網絡空間及其與物理和社會空間的互動和融合產生海量數據,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據的採集、整理、存儲和分析。人工智能則實現了數據的精準匹配、仿真模擬和優化控制。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5G保證了網絡空間的發展和數據的瞬時傳輸。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據和計算”成為類似蒸汽機和電力一樣的廉價投入品,為賦能和改造現有產業創造條件。

作為通用技術,在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個主要產業部門:核心產業部門和融合產業部門。核心產業部門是指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創造的新興產業部門。核心產業部門產出“數據和計算”。而融合產業部門則是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產業部門,例如,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新零售、新媒體和數字內容產業。融合產業部門把“數據和計算”作為投入品,產出則是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智能化產品。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對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動態追蹤研究表明,隨着核心產業部門的發展和核心技術的成熟,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和包括5G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的人工智能科技產業開始步入融合產業部門主導的新發展階段。

首先,從797家中國人工智能骨幹企業中的581家應用層企業的應用領域分佈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廣泛分佈在十八個應用領域。其中,企業技術集成與方案提供、智能機器人兩個應用領域的企業數佔比最高,分別為15.43%和9.66%。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平台、新媒體和數字內容、智能醫療、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智能商業和零售和智能製造領域企業數佔比相對較高,分別為8.91%、8.91%、7.65%、7.03%、6.65%、6.52%、6.15%。智能農業的佔比最低,僅為0.75%。企業技術集成與方案提供和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平台佔比排名第一和第三位,説明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技術集成和應用方案提供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智能機器人企業數排名第二則説明製造業的智能化是人工智能發展的迫切需求。

在581家人工智能樣本企業中,可獲得577家企業截至2019年底的融資數據。通過577家企業所屬產業領域的融資額佔比,可以看出哪些應用領域更受資本的青睞。從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企業融資額的分佈看,智慧零售、新媒體和數字內容、智慧金融類應用領域的融資額最高,佔比分別為18.37%、15.96%和15.94%。除此以外,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平台、智慧交通、智能硬件融資額佔比在5%以上,屬於佔比較高的應用領域。

其次,人工智能基礎和技術層企業通過與實體經濟企業的協同,共同構建產業智能化創新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智能安防產業的發展。在傳統安防產業智能化的過程中,圍繞着視頻數據結構化、智能終端和邊緣計算在內的關鍵技術突破,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交通、金融科技和智能教育等領域,都出現了產業智能化創新生態系統。適合於特定產業領域智能化的創新生態系統建設,成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標誌。

第三,處於“極化”中的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部門企業,通過與其他地區優勢產業企業的合作,通過技術“擴散”,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本報告基於15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和4家計算機視覺獨角獸公司的技術“擴散”數據分析表明,通過與其他地區優勢產業的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成為智能化發展的前沿產業。

最後,傳統產業的龍頭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和與核心技術企業合作的方式,轉型升級為人工智能企業,成為推動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主導者。報告基於50家非初始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傳統產業的龍頭企業通過智能化轉型,與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企業共同構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推動產業的智能化。從技術來源看,50家非初始人工智能上市公司主導的融合產業部門的技術來源,主要是核心產業部門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佔比為16%。其次是人工智能上市公司,例如,阿里巴巴和科大訊飛,佔比為16%,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非初創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和獨角獸公司,佔比為10%和7%。除了平台公司,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是產業智能化的重要技術來源方。

在系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報告發現,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技術引進和集成,而是一系列互補性創新和專用技術體系的形成過程。因而,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需要創新思維。尤其是對後發地區而言,不能僅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招商引資上,而應當重視通過培育和構建適宜當地產業智能化需求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和創新創業環境,通過互補性創新和專用性技術積累,才能通過人工智能與當地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區域企業和產業競爭力。(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0》發佈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步入融合產業部門主導的新階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