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式科幻:解讀機器人與人類的較量下,末日中的人性
很多科幻片都會以末日、機器人為創作主題,比如去年大火的《流浪地球》,就是以未來生活在地下的人類為主體展開的一系列故事。這也就不得不提科幻小説教父級的人物——菲利普·迪克。
菲利普·迪克
菲利普·迪克於1928年出生,同時還有個雙胞胎妹妹,但不幸的是,由於父母照顧的疏忽,導致妹妹出生三個禮拜後便去世了。幾年後父母離婚,迪克跟着母親生活,後來迪克在大學中短暫學習了一段時間德語,就退學了並同時被診斷患上精神分裂症。24歲的時候,賣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説,也是在那個時候,迪克開始了全職寫作。但是當時的人對這種離經叛道的科幻文學並不感冒,即便在1963年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獲得雨果獎,然而他的作品並未因此而暢銷,只能在廉價的科幻出版社發表。
也正因如此,菲利普·迪克一度窮困潦倒,幸運的是,他的才能被同為科幻作家的海因萊因所賞識,不僅給迪克買打印機,還借錢給他還税金。迪克沒有辜負所有人對他的幫助,雖然生前並沒有得到文化界的廣泛認可,但他的許多作品都作為好萊塢電影的科幻片靈感來源。雷利·史考特導演的《銀翼殺手》改編自迪克的《機器人會夢到電子羊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少數派報告》則改編自迪克的同名小説,動畫電影《盲區行者》改編自迪克的同名小説·····菲利普·迪克的小説至少有7部被改編為電影作品。
《命運規劃局》
在《命運規劃局》這本小説集中,《命運規劃局》也在2011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雖然劇情不太相似,但是情節的設定則都是參考的小説。這本小説集中一共收錄了27則故事,但是卻沒有一篇小説的設定重複或者類似,菲利普·迪克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不停地製造出關於這個世界的設想。
菲利普·迪克的作品帶來的享受,並不僅僅是在向讀者描述一個他假象中的未來世界,而是調皮地問讀者:你信嗎?你覺不覺得你所處的世界有人在暗中操作,一切看似偶然實則都是必然?你怎麼分辨你身邊的克隆人呢?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克隆人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記憶就真的是你的嗎?你所在的世界其實是別人的世界,你只是個配角,可是你的世界又在哪裏呢?······伴着菲利普·迪克一連串讓人頭暈甚至開始自我懷疑的設想,一起來探討一下他的科幻作品中的人性。
1.機器人與人
這是菲利普·迪克比較喜歡探討的一個主題。機器人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無論是用於戰爭還是日常生活,都是為人類所工作。在菲利普·迪克筆下的未來世界,已經處於高度的機械化:機器人司機、機器人保姆、機器人廚師、機器人醫生等等,但是人與機器人的相處模式也不再像現在一樣簡單,而是伴隨着“人工智能”為下一代進一步的開發。
簡而言之,就是人類創造機器人,機器人再次創造人類無法掌控的機器人。
菲利普·迪克機器人模型
戰鬥機器人——《二號變種》愛因斯坦説過: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不知道使用的是什麼武器,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肯定是木棍和石頭。愛因斯坦所不知道的事情,被菲利普·迪克所預言了,在他的設定中,世界會迎來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所用的武器則是機器人。
在美國被蘇聯打得節節敗退的時候,美軍研發了初代機器人鋼爪,起先鋼爪很笨拙、行動緩慢,但是不斷改良後,鋼爪變得快速、靈敏甚至狡猾,直接導致了戰爭局面的扭轉,蘇聯投降指日可待。但是慢慢地,美軍無法掌控的情況發生了:鋼爪自行開始了新的設計製造,並且更加複雜精細。
一號變種是高大的受傷士兵,他們會敲着門、哀求進屋,而他們一旦進屋,就意味着殺戮的開始。三號變種是大衞和泰迪熊——一個衣衫不整的可憐男孩,抱着一隻泰迪熊,人類往往對孩子沒有防備,而一旦大衞被帶進軍隊照顧,殺戮又會開始。暫時未知的二號變種則讓士兵之間互相猜忌,直到看到成羣的傷兵、大衞和女兵,才知道一直被保護的女兵塔莎才是二號變種。
大衞和泰迪
仿生機器人——《偽裝者》好萊塢曾經拍過不少克隆人取代本體的科幻電影,仿生機器人也是菲利普·迪克小説中的常客。他們會讀取本體的記憶、殺害本體從而取代他們。
但是與大家所設想的有所不同的是,在菲利普·迪克的《偽裝者》中,仿生機器人一直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本體,這不是因為他為了完成任務,而是他的設定程序就是認為自己是真正的人類。敵對星球製造仿生機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到地球進行任務,只有觸碰到暗號仿生機器人才會爆炸。
當地球的調查局以入侵者的身份要對仿生機器人進行逮捕的時候,仿生機器人仍然堅稱自己就是人類,是他殺死了仿生者,最後仿生機器人最後站在人類死者身邊,看到他的本體的血肉之軀時,才意識到自己真的是仿生機器人,當他的一句“可如果他是奧爾海姆,那我就是——”這話還沒説完,就因為説出暗號引爆了核彈。
控制仿生人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先相信自己是真的,同樣,毀掉一個人的方法也是如此簡單。
教學機器人——《後代》教育問題是從古到今永恆的話題,孔子學堂、孟母三遷等等,都是在為後代教育做榜樣,人類對於自己的後代也都會充滿期待。然而因為人類感性的一面,總是難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比如焦躁、沒有耐心等等,以至於現在有許多關於原生家庭的衍生話題。
在菲利普·迪克的構想中,如果把孩子完全交給機器人會怎樣呢?機器人兢兢業業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按照程序對孩子進行照顧,不會偷懶,不會抱怨,不會嘮叨,而且可以根據孩子的測試分數、行為舉止用算法對他的天賦和潛能進行規劃,既不會不耐煩,也不會傷害孩子,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孩子在理性環境下成長。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孩子或許會變得沒有“人情味”,變成一個理性天才,雖然不得不承認理性高效的社會可以省卻很多麻煩和煩惱,但是也會喪失很多樂趣。
首領機器人——《詹姆斯·P.克勞》當柯潔大敗機器人阿爾法的時候,機器人的智能化就不容小覷。當人類和機器人大規模存在世界上的時候,機器人會因為人類過於笨拙而歧視人類嗎?
答案想必是肯定的。幾個世紀前,亞非因為落後、不發達而被歐美歧視、統治,這種對於弱者的不屑依舊持續到今天,而將來,人類無法完成的高精確度工作、愚笨、反應遲鈍等問題,在機器人眼中也都將被歧視,甚至因為人類的氣味、需要食物維持生命等等,在機器人眼中看來這些都是低等動物的特點。
蘇聯科幻劇《毛線機器人》機器男孩
如今的白人至上,未來將會變成“金屬人至上”,政府要職幾乎都是機器人擔任,只有個別非常傑出的人類才能躋身於其中,雖然,在法律上來説,機器人和人類是平等的,但是人類卻只能做些粗糙的、低級的工作,甚至做機器人的貼身僕從,僅僅為了賺取報酬。
2.未來人類與人
在時光穿梭中,最為奇妙的就是當代人與未來人的相遇。
在《地表突襲》這一則中,智人被設定為瀕臨滅絕,而當時已有的人類物種是生活在地下的變種人,他們自認為是智人進化後的形態,為了更好地研究智人,變種人決定從地下到地上偷襲智人,並抓幾個帶回去研究。
由於是偷襲任務,因此一旦被發現,智人就會四處逃竄,影響變種人的計劃,因此,變種人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之外,還套上了隱身衣。但是由於變種人從未見過智人女性,因此被吸引住,並被發現。於是智人中引起一片混亂,變種人計劃只能就此作罷,回到地下。
《流浪地球》中地下城
當地上的變種人詢問起被驚嚇的女性時,她的形容是“他們的皮膚像麪糰一樣白,手腳粗大,眼睛的位置上有兩個黑色的圓片,黑洞洞的”,族羣裏較為年長的先生解釋説“他們是一種住在地下的生物,像人又不是人,挖隧道、開採金屬,沒有視力,手腳粗大,他們是哥布林”。
在一次採訪中,菲利普·迪克提到他的小説時表示:
“我認為這是小説的一種抗議形式,是對如此流行的結構化資產階級小説的否定。”
在變種人與智人的故事中,變種人自以為是智力、能力都遠勝於智人,並從智人那裏繼承發展了文明,可是在智人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羣生活在地下的怪物。這種刻意製造的矛盾與對立讓菲利普·迪克的小説不僅有淡淡的歐·亨利之感,更引發人對現實的思考。
在菲利普·迪克的作品中,非常喜歡把幽默和悲劇融合在一起,以表明它們與現實的關係,是事物的陰陽兩面,並且密不可分。悲劇來源於求而不得,因此為求所作的傻瓜式的努力和爭取,在旁觀者的眼中,近乎愚蠢因而好笑。
菲利普·迪克
不過這篇《地表突襲》並不僅僅是為了幽默,菲利普·迪克或許在追問讀者:“你相信誰?”你從你們羣體裏獲知的真相或許是其他羣體中公認的謬論,同樣,其他族羣的共識在你這裏也顯得荒唐無比。只要時間足夠長久,知道真相的人都已經離開,那麼就沒有絕對的真相,歷史不過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3.外星人與人
未來人、機器人都有了,那麼外星人也自然必不可少。
在未來,地球只面臨着一種結局:成為廢墟,所有人類遷居其他星球。
然而在此之前,人類已經開始在探索其他星球。並沒有吸取到第一、二、三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人類對於其他星球的探索態度依舊是“殖民主義”。在《往昔曾在》這一則中,菲利普·迪克列舉了諸多“人類生活需求”:
自動駕駛的控制枱操作系統需要來自瑞銥金屬,而這種金屬在整個太陽系只有火星上才有,所以要征服火星;房屋保持恆温需要克里昂元素,因為這種元素是整個太陽系內唯一能根據温度變化調節自身温度的非生命物質,而它只在金星上才有;構建計算機記憶庫的唯一重要元素是瓏萊金,它具備真正的記憶能力,只有在冥王星上才能獲得,所以必須去冥王星上打仗······然而人類的貪慾是沒法滿足的,今年需要這種物質,明年又需要那種物質,慢慢地,男人被外派出去打仗卻再也沒有回來,女人也被應徵入伍,後來孩子也無法倖免,整個星球的人都被外派去其他星球打仗,只為了供享樂所用的某種元素。沒有人被留了下來。
故事到這裏並沒有結束,許多年後,來自獵户座的飛船前來造訪,但是發現這個集先進科技與現代化建築於一身的星球靜悄悄的,一點生物活動的跡象都沒有,最後獵户座星人説:“我有種感覺,他們不會回來了。”
很諷刺的一個故事,菲利普·迪克本人很喜歡混亂感,比起秩序來説,這更帶着不確定,也更讓人浮想聯翩。在《往昔曾在》這個故事裏,所有的人類都被他們巨大的貪慾吞噬,但他們追求的恆温房屋、可視屏、大型計算機都還如多年前一樣,原封不動地在這個死氣沉沉的星球上。
圖源網絡,目測廣州
彷彿在宣告着,地球的主人並不是地球,而是高科技和建築羣,人類只不過是餵飽高科技的奴隸,人類負責衝鋒,高科技則負責成長和發展。人類的初心是為了通過科技達到享樂的目的,不曾想卻被科技玩弄於股掌之間。
菲利普·迪克對於現實的把控是投射在虛無之上的,這種懷疑一切的心理或許與他精神問題有些關係,但是不可否認,在科幻世界裏,這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天才。世界的未知性並沒有讓他畏懼,而是用大膽的猜想去質疑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他自己也承認:“我就是他們所説的‘充滿激情的泛神論者’,這意味着我不相信宇宙存在,我相信唯一存在的是上帝,而他不僅僅是宇宙,是神向時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