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新基建”無疑是今年上半年備受關注的熱詞。近期,各地紛紛出台一系列圍繞新基建的行動方案和政策要求,圍繞5G網絡建設、數字經濟、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發力。

但是,在推進新基建的進程中,如何抓住核心?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今年6月,由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領銜編寫的《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出版,該書從“新基建”的內涵、特徵、領域、應用、場景、技術投資、市場以及政策、展望等角度進行了全面闡釋。7月9日,在徐憲平和多位權威人士參加的一場主題為“新基建: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的高端對話中,與會人士暢抒己見並形成共識----推進新基建應首先抓住三要素:5G、雲和AI。

5G、雲和AI,新基建三要素

關於新基建哪個因素最為重要,一些專家和智庫學者有不同看法。

有的觀點認為“新”最重要,因為區別於傳統基建,新的基建的投資拉動比1:7到1:8,這是傳統基建所達不到的。

也有觀點認為,“建”很重要,關鍵是如何去建,新基建到底怎麼建才能落實到底,這個是關鍵。

其實,新基建的硬核或者核心是“基”,也就是大方向。硬核選擇對了,將來路線發展才能是正確的。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中國區戰略MKT部部長曹澤軍介紹説,新型基礎設施所有的定義,本質上都離不開信息技術。面向未來信息技術的核心就是聯接+計算,從當前看,就是5G、雲、AI這三個主要要素。5G是網絡化之基,雲是數字化之基,AI是智能化之基。

“基”讓數據流動起來,就像工業時代的路和電一樣,釋放數據紅利和價值,這其中,5G是網絡化之基,雲是數字化之基,AI是智能化之基。而基的核心是聯接和計算,聯接以5G和F5G為代表,計算最重要形式是雲與AI,三者融合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和智能化。

“5G、雲、AI為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最強大引擎,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三要素。”中國區戰略MKT部副部長蘇小堤認為。

其中,聯接推動了計算的發展,一方面讓雲服務成為可能並讓數據高速流轉,另一方面讓計算無處不在;計算的普及也大大推動了聯接,端雲協同讓終端體驗更好、成本更低,也對聯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作為高質量的移動通信網絡,拓展了更多的行業場景和應用;人工智能成為行業的內生驅動力,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發展新計算產業,為數字經濟提供高質量發展新動能。5G是信息的“高速公路”,雲與AI是“引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打造國家信息化底座,加速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

為什麼是聯接+計算?

傳統的基建是以“鐵公機”(即鐵路、公路、機場)為核心要素的交通基礎設施。為什麼是以交通基礎設施為核心?因為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滿足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成果(商品)的運輸和流通,從而對社會生產以及人民生活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鐵公機”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本身對於GDP的貢獻,鐵路、公路、民航貢獻的價值不能僅以它們本身的建設投入和運營收入來衡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肯定不只是用火車票、高速費和飛機票的收入來衡量的,而是通過運輸能力的提升帶動整體社會生產力的提升。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面向未來智能世界,“信息(數據)”將作為核心生產資料,信息的“運輸”不是靠鐵公機,靠的是5G、全光通信等為代表的“聯接技術”基礎設施。勞動者依託“聯接技術”在很多場景下已經不用實現空間的轉移即可完成工作,這其中包括了遠程辦公、遠程操控等等,對整體社會成本的支出將帶來很大的節約。而勞動成果,即商品或服務的交付形式也更多的是以信息化或智能化應用作為“商品”進行交付,同樣是通過“聯接”基礎設施。

而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資料所需要的“生產工具”,就是各種計算基礎設施,包括雲端的數據中心、邊側的邊緣計算、以及端側的各類智能終端,核心的生產過程就是對“數據”的處理,無論是信息化的應用還是智能化的應用,依託的能力就是“計算技術”的能力。所以聯接+計算是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

蘇小堤介紹説,5G技術有三大特性(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和海量連接),是“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讓數據跑得快,讓智能不等待。雲與AI是“引擎”,給數字世界提供澎湃算力,以製造業為例,1美元的算力投入能帶動10美元的GDP產出。同時,AI正在成為堅實的數字經濟底座,一定要牢牢把握這個新機遇。其一、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國家層面的競爭,是未來國際高科技領域競爭的關鍵。其二、IDC預測未來5年,AI計算的市場空間預計達到20%的複合增長率,遠高於傳統計算的9.1%,是未來科技領域的重要機遇。

5G+雲+AI,緊密融合將釋放出巨大能量

“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朝着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某項技術的發展普及可能推動另一項技術的突破,而若干項技術的組合還將會產生顯著的溢出效應。其中,以‘5G+雲+AI’的組合最具代表性,三者彼此間緊密融合,並釋放出巨大能量。”曹澤軍説。如果將人工智能比作人的大腦,雲或數據中心為大腦的運轉提供動力,那麼5G則是聯通全身的神經網絡,可以將人看到、聽到、感知到的各類信息實時高速地輸送到大腦,以供大腦思考、決策並實時指揮全身的行為。

曹澤軍強調,未來計算的架構,特別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架構一定是“雲、邊、端”全場景的“分佈化”架構。“雲、邊、端”三個場景的計算基礎設施也需要相互間高帶寬、低延時的通信能力,才能真正滿足“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的應用,終端需要將信息回傳到邊緣與雲端,調用更大的計算能力或系統能力,雲端及邊緣需要將計算的結果返回到終端。雲端需要及時將訓練或優化的AI模型推動到邊緣等等。這樣就需要5G這樣隨時隨地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通信能力,以實現“雲、邊、端”AI能力的融合。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蘇小堤介紹説,華為在全國聯合運營商以及行業合作伙伴探索5G應用實踐,在行業探索過程中,歸納了5G+雲+AI融合下對行業發力的水平能力,例如:機器視覺、移動巡檢、AGV調度、AR/VR、遠程控制等,這些水平能力綜合作用於鋼鐵、電力、港口、礦山、醫療、教育、公共安全等行業。下面就是幾個典型的應用案例。

高速收費自由流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收費,實行分段建設,分省計費收費,且各省管理體制不統一,導致省界收費站車輛擁堵。針對取消高速省界收費站訴求,華為聯合業界夥伴推出了高速收費自由流解決方案,通過道路側華為智慧站點,與聯網中心雲端協同,構築收費、稽查及信用信息大數據平台。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在省界收費場景下,雙向設置四個門架,部署高清攝像機和Atlas 500 智能小站、支持5G/4G/Wi-Fi接入,並且以TaiShan服務器組成邊緣雲部署收費軟件。Atlas 500的邊緣AI算力支持對運行車輛的實時視頻分析,完成圖片數據結構化分析處理。通過車牌抓拍、邊雲協同,實現高速不停車收費,提升通行效率、降本增效。

2019年,全國共計改造了9.4萬個收費站以及8萬條車道,新建了超過2.5個龍門架。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後,客車平均通過省界時間由原來的15秒減少為2秒;貨車平均通過省界時間由原來的29秒減少為3秒,效率大大提升。

成都智慧道橋

該項目把5G、雲計算和AI技術結合起來,實現道路橋樑的實時高清監控、高速視頻回傳和人工智能分析,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質效。這也是全國首個“5G+雲+AI”的商用落地項目。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5G+雲+AI實現道橋路面病害實時識別、應急處理,助力道路橋樑安全升級。道橋監控車車載4K高清攝像機對道路和橋樑進行拍攝,通過5G網絡不間斷將視頻監控的4K視頻高速實時回傳雲端,通過雲端視頻管理平台和AI分析平台處理,自動識別道橋路面病害,包括沉陷、坑槽、裂縫、網裂、破損、擁包等8種隱患,並通過道橋處政務雲,自動派遣維修、驗收,替原有代人工巡查分析,形成閉環。

通過5G+雲+AI技術,道橋管理安全和效率雙雙提升。道路巡檢頻度可提升3倍以上,提升問題掌握情況,道路病害分析時間由3天變為實時,一類問題可以實時識別及調度資源及人員處理;單路段智能分析一小時可以代替2人3天的工作;對道路病害實時鑑別維修,將交通擁堵及危險性降低15%;避免道路巡檢人員在危險環境下拍照記錄。

曹澤軍總結説,聯接的密度乘以計算的精度將正相關於數字經濟的強度。5G、雲、AI與傳統經濟的結合引發聚變效應,加快數據流動,帶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產業的價值。隨着雲的滲透率持續提升、AI技術與行業深度結合、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將進一步推動“5G+雲+AI”的技術聚變。技術聚變產生的能量也將引爆千行百業產生“商業裂變”。

在“新基建”的引領下,創新技術在我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悄然發生作用,創造着超越想象的未來。對於新基建、數字經濟乃至整個數字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30 字。

轉載請註明: 靈魂拷問:你抓住新基建的核心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