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核心供應商逃離?歷經磨難的華為如何突圍?
文/向陽 編輯/水笙
美國推出新的制裁措施後,華為陷入難上加難的境況。
今年5月15日,美國出台了針對華為出口管制的新規,新規明確,只要是華為及海思設計的產品,在設計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國商務控制清單所列的軟件和技術,就要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
美國的升級打擊,被外界形容成“核武器”,這可能是華為要面對的最寒冷的冬天。
昨日下午,華為也首次站出來回應。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公開回應新出口管制措施,“我們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響,但過去一年的磨練也讓我們皮糙肉厚,我們有信心能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可以預見的是,又一波供應商將要與華為中止合作。其中,華為在製造端頗為依賴的芯片製造廠台積電的態度,最被外界關注。
巧合的是,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台積電擬從2021年起,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納米晶圓廠。該工廠將成為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台積電已停止接受華為的新訂單。目前已接下的華為訂單,預計可在9月中旬前正常出貨,除此之外的訂單要進行出口時,須先獲得來自美國的許可。
而後台積電否認了這一消息,表示已停止向華為提供新訂單的報道“純粹是市場傳言”。
雖然台積電堅決否認,但“赴美建廠”的行動,被外界看來是態度傾斜。
台積電大樓,圖源其官網
無論斷供與否,華為可能已經有應對策略。
美國商務部已將今年發佈的臨時許可證有效期延長至今年8月13日,並警告説這將是最後一次將臨時許可證的有效期延長。在臨時許可證期限內,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就此前已經達成的合作繼續開展業務。
這意味着,華為還有時間和機會進行囤貨。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業界傳出,華為已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的大單,產品涵蓋5nm及7nm製程,使得台積電相關產能爆滿。
如果按照華為正常出貨量,7億美元的訂單隻能延緩華為兩個季度的斷供危機。
這幾年,華為不斷在提高存貨的數量,華為財報顯示,2016-2019年,華為存貨餘額分別為739億、723億元、963億元和1674億元。
去年至今,華為的“備胎”計劃初見成效,在各個領域慢慢突圍。芯片研發,華為海思正在加快速度,操作系統鴻蒙也在持續投入,同時,華為還推出了移動服務HMS替代谷歌GMS。
不過,華為不具備芯片製造的能力,這也是華為頗為依賴半導體巨頭台積電的原因。
如今,面對這種局面,華為將如何突圍?
遠離華為2018年底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事件爆發之時,華為是年營收6000億元的巨頭,截止2018年底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在全球半導體芯片買家中位列前位。
國信證券對此有過整理,華為有50家核心供應商,超過30%為芯片供應商,包括ARM、高通、博通、英特爾、聯發科、美滿電子、英飛凌、恩智浦、Analog半導體等,台積電提供芯片組裝,富士康與DHL分別為整機組裝和物流服務提供商。
其中富士康、高通以及Analog半導體等公司連續十年成為華為金牌供應商。
當時面對外界的頻頻發問,大多數供應商選擇不公開評論此事。
不過,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曾回應記者稱,其在生產鏈上有很多強有力的合作伙伴,但高通仍然希望幫助中國的合作伙伴更好地發展移動市場。
為了延續和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華為曾致信一封,稱不會因美國政府的無理而改變與全球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關係。
華為致信給全球供應商
但在美國政策壓力下,很多供應商選擇放棄華為。
2018年12月初,英國電信服務運營商公司BT已將華為移除出其核心5G網絡競標名單,華為被排除在其5G通訊網絡核心技術供應商名單之外,華為的相關設備也被排除在BT現有的3G及4G通訊網絡供貨清單。
同時,在歐洲很多電信公司也在進行調整,德國電信則在2018年12月表示將重新評估其設備購買策略,此前其在數千個無線基站中安裝了華為的設備。一個月後,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之一沃達豐集團,宣佈將在歐洲網絡核心建設中,暫停購買部分華為設備。
據《紐約時報》報道,當時波蘭、德國等美國的歐洲盟友,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國壓力,要求其將華為排除在當地的5G建設之外。
在日本,2019年5月,軟銀旗下電信公司選擇了諾基亞和愛立信作為戰略合作伙伴,較早就參與競標的華為被完全排擠出局,其將使用諾基亞AirScale解決方案來推動其商業5G服務,當時諾基亞擁有38份5G商業合同,僅次於華為的42份上,愛立信則作為無線接入網設備的供應商。
從事華為手機代工的國外企業,也選擇逃離。2019年7月,美資代工巨頭偉創力CEO蔚阮欣表示,公司將縮減與華為的業務,此前偉創力幫助華為在中國及海外組裝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同時,其位於長沙望城經濟開發區的工廠已停產。
偉創力工廠,圖源其官網
同一時間,貿易戰還在不斷加碼,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對華為及其68家子公司實施出口管制,美國公司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方可向華為出售美國產品和技術。
谷歌、英特爾、高通等核心供應商也紛紛對華為開出第一槍。
谷歌中止與華為的業務,在華為只能使用谷歌的安卓(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開源公共版本,從地圖、搜索到Gmail,華為將無法使用谷歌擁有專利權的應用程序和服務。
英特爾、高通、博通、賽靈思等企業也不再對華為供貨。英特爾,是華為晶片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高通為華為部分手機提供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賽靈思供給華為可用於網路的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LD),博通是其交換晶片的供應商。
而如今,華為的芯片供應也可能被中斷。
其實華為早已和美國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廠商終止合作。2019年5月16日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不能再獲得新的EDA工具和新升級的服務。
EDA是計算機技術在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應用,與材料、製造設備共同構成集成電路的三大基礎,極大提高了芯片設計的效率,同時在芯片製造、封測環節也有應用,其在半導體行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今,外媒屢傳台積電已停止接受華為新訂單的消息,雖然台積電立刻否認,但之後是否會繼續合作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雙輸”放棄華為,對合作夥伴而言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移動通訊網絡公司沃達豐在一些歐洲大陸國家對華為的依賴程度很高,在這些國家,沃達豐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無線電天線由華為提供。
但隨着美國的施壓,各國政策也在不斷加碼。2020年1月底,英國政府表示,該國將把華為在5G無線和光網中可參與的市場份額限制在35%,並且禁止在這些系統中最敏感的部分使用華為設備。
英國政府還提到,英國運營商有三年的時間來進行設備更換,其目的在於解決有關在關鍵國家基礎設施中使用中國設備的“安全問題”。
對沃達豐這樣的跨國供應商而言,他們擔心的是這樣的情況會逐漸蔓延到整個歐洲。
沃達豐集團曾提到,如果其他國家效仿英國並限制華為可參與的市場份額,那麼將造成“巨大的破壞性”成本,並使歐洲的電信網絡升級延誤長達五年之久。
2020年2月,沃達豐首席執行官Nick Read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提到,在英國上週作出舉動以及歐盟最近發佈網絡安全指導後,沃達豐計劃將華為的設備從其歐洲更加關鍵的核心網中移除。
他提到,這一過程將在五年內耗費該公司大約2億歐元(2.21億美元)。
此前英國電信公司曾表示,將在五年內來淘汰和更換其主要基於華為設備的4G網絡中的組件,這筆耗費大約是5億英鎊(6.52億美元)。
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華為陷入困境,供應商們也受到了供貨需求下滑、股價下跌等負面影響。
博通在2019年6月下調了營收指引,其曾表示,華為去年為其貢獻了約9億美元的收入,約佔其總營收的4%。博通CEO陳福陽(Hock Tan)還提到,更大的負面影響在於,因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升級而導致的市場對宏觀經濟下行的擔憂,造成公司的客户紛紛削減了庫存水平。
供應商也在尋找事情轉圜的可能。
2019年2月17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華為在美供應商,正在悄悄地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其放寬對華為的銷售禁令。
圖源Techweb
知情人士表示,為了防止禁令進一步造成影響,英特爾的高管在5月底參加了與美國商務部的會議,期間討論瞭如何回應美方封殺華為一事。
去年6月10日,英特爾副總裁克利夫蘭(Peter Cleveland)公開承認,英特爾暫停向華為供貨,是為遵守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的規定,但英特爾認為其出售給華為的產品應該繼續,正與美政府就此溝通。同時,英特爾也在與任正非等華為方面積極溝通。
2020年1月,據天空新聞報道,英國電信與沃達豐正起草一份信函,將在幾日後寄出,遊説首相支持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信函中重申了上述兩家企業的觀點,若華為被禁止,英國的數字經濟增長可能會面臨阻礙。
部分供應商則試圖繞過出口管制禁令,尋找可以供貨的空間。2019年6月,美光科技CEO 桑賈梅洛特曾在投資人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能合法地恢復一些現有產品的出貨,因為它們不在出口管制的範圍,也不在實體清單的限制內。
不過,他也提到了其中的不確定性,“圍繞華為情況的不確定性甚大,我們無法預測能夠向華為出貨的產品數量,也無法預測供貨能夠持續多久。”
“備胎計劃”初見成效至此為止,華為的手機、芯片、5G等業務都面臨挑戰,國產替代成為華為的備案。
華為最廣為人知的應對措施,是從一年前開始的。
當時海思總裁何庭波發了一封內部信,裏面提到: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備胎計劃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華為自研的操作系統。華為籌劃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已經有幾年時間,但禁令之下,備胎不得不轉正。
2019年8月,華為正式推出鴻蒙OS,替代谷歌安卓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將操作系統取名鴻蒙,意思是“開天闢地”。
華為在加速構建鴻蒙系統的生態,餘承東曾對媒體表示,在推動鴻蒙系統時,華為對應用內購買,將減少操作系統廠商的提成比例,並給開發者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吸引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App。
圖源鴻蒙學堂
不過,鴻蒙操作系統還有待完善,時局卻不容華為等待。
2020年2月,華為又拿出另一套方案,用華為移動服務(下稱HMS)替代谷歌GMS。
2月24日,華為正式向海外市場推廣HMS和應用商店AppGallery,以對標谷歌的移動服務GMS和應用商店Google Play。
因為HMS只是運行在操作系統和移動App之間的一系列組件,華為可以使用谷歌開源免費的安卓系統,用HMS替代閉源的GMS服務。
連線Insight曾在《突破谷歌封鎖,華為絕地反擊》一文提到,在鴻蒙系統短期內無法替代安卓的情況下,HMS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
但難度也擺在眼前,HMS的軟件服務必須滿足海外用户的大量需求。
截至2020年1月,華為全球註冊開發者超過130萬人,全球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僅僅只有5.5萬餘個。這個數字遠低於國外媒體所報道的“超過300萬個的谷歌GMS應用數量”。
為了吸引更多的開發者,華為副總裁張順去年底曾提到,華為預計在未來5年投入15億美金,從而在全球範圍內發展500萬名開發者,打造更強大的生態。
華為最新的P40系列,就搭載了HMS,不過,它還沒能幫助華為走出困境,華為終端業務在海外的銷售情況仍不樂觀。
華為一直在多方尋求突破,其去年至今,在國內市場發展迅猛,在疫情和海外市場下滑的雙重影響下,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增長。
4月21日,華為發佈2020年一季度經營業績,當季實現銷售收入1822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率為7.3%。
華為的自研力度還在增大,在芯片領域,華為海思加大了研發力度,包括產品線的廣度和深度。
華為明顯加快了自研5G手機芯片的節奏,先後推出了麒麟990、麒麟985、麒麟820三款5G芯片。
華為海思也加大了在其它芯片產品上的佈局,比如服務器芯片鯤鵬系列、AI芯片昇騰系列、基站芯片天罡系列、電視顯示芯片鴻鵠系列、可穿戴產品芯片麒麟A1、用在路由器產品上的凌霄系列等等。在目前的華為手機裏,已經大量採用了自家的海思麒麟處理器。
儘管很難快速恢復到巔峯期,但這一系列“備胎”計劃,已經初見成效,讓華為一步步走出限制的困境。這也就讓美國這次施壓的對象,變成了芯片製造商。
華為大樓,圖源其官網
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第17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所説,“華為不具備芯片設計之外的芯片製造能力,我們還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
在製造端,華為仍然高度依賴台積電,如果台積電最終中止合作,華為也還有中芯國際這一“備胎”,可以使用國產設備完成一些芯片訂單。
華為目前有部分的芯片由中芯國際代工。麒麟710A,就是由中芯國際代工的,14nm工藝的芯片。目前已應用在華為低端手機產品中。
儘管中芯國際的工藝水平落後於台積電,但目前也在快速發展,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去年底就曾表示,12nm芯片已經進入客户導入階段,10nm 芯片正在研發。
在等待國產替代品的同時,華為會想盡辦法在全球尋找“備胎”,距離新禁令實施還有一百多天,華為還可以思考很多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時隔一年,華為的境遇依然困難重重,不同的是,華為不再那麼措手不及。
迎難而上,慢慢實現自主可控,是華為接下來的主要命題,正如華為近期的表態: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