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中國將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温室氣體協同減排
在景山上拍攝的故宮博物院(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倪元錦)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6日在服貿會“2021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温室氣體協同減排,並進一步強化氮氧化物減排,着力補齊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短板。
論壇還發布了北京市現階段大氣PM2.5來源解析結果。在北京本地排放中,各類源絕對量實現“瘦身”,移動源佔比(46%)仍最大,生活源佔比(16%)躍升為第二大源,揚塵源佔比顯著下降,工業源佔比略有下降。
數據顯示,PM2.5來源中,區域傳輸與北京本地排放呈現“四六開”,分擔率分別為42%和58%。區域傳輸以東南、西南傳輸通道為主。
遊客在北京南宮五洲植物樂園划船(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説,隨着能源、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包括支撐城市剛性運轉、服務業和涉及居民生活排放在內的生活源污染進一步凸顯,呈現出特大型都市的典型污染特徵。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將加強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並重,並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驅動決策。
“PM2.5和臭氧具有同源性,兩項污染物有共同的前體物,即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因此,協同控制的核心,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減排。”李翔説。
張大偉表示,就整個國家而言,“十四五”時期,大氣治理的“重點區域”將延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並將新納入蘇皖魯豫交界地區。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羣,將在未來五年,被納入國家‘指導區域’。”張大偉説。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在大氣治理領域,中國將聚焦三大攻堅戰,包括“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的優化調整,並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推進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污染的深度治理。
張大偉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的產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中國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數據顯示,2020年與2015年比較,全國PM2.5濃度下降28.8%,優良天數比率提高5.8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3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