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元宇宙,即Metaverse,它可以説是去年大熱的詞。今年年初,一款主打元宇宙的APP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從它的火熱到快速下架,不難看出,主宇宙的路還很長。那它的未來到底該如何發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這個早在1992年的科幻小説《雪崩》裏被提出的名詞,隨着去年Facebook將其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而被推到風口,之後迅速出圈,不僅是科技領域人士的關注焦點,也成功進入了大眾視野。
2022年1月19日,一款主打元宇宙概念的虛擬社交App——“啫喱”橫空出世,並在2月10日登頂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榜。
頗為戲劇性的是,在登頂免費榜3天后,2月13日晚間,啫喱就宣佈了APP主動下架,暫停新用户進入,公告稱,“將專注於提升現有用户體驗。”
不過,啫喱App的走紅,一時間也再度激發了人們對元宇宙社交應用的討論與想象。
當前,虛擬社交App打造的元宇宙是怎樣的?距離人們想象中的元宇宙社交還有多遠?
我們將從虛擬社交、元宇宙的基本概念出發,分析當前主打元宇宙社交App的特點及其侷限性。
一、當虛擬社交App遇見元宇宙在開始討論主打元宇宙概念的虛擬社交App之前,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元宇宙和虛擬社交的定義。
談到元宇宙,通常會提及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小説《雪崩》(Snow Crash)中第一次對該概念的描寫:
“那是超元域(元宇宙)的百老匯,超元域的香榭麗舍大道。它是一條燈火輝煌的主幹道,反射在阿弘的目鏡中,能夠被眼睛看到,能夠被縮小,被倒轉。它並不真正存在,但此時,那裏正有數百萬人在街上往來穿行。”
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大型多人遊戲創作平台Roblox的CEO大衞·巴斯祖奇(David Baszucki)則總結了元宇宙的八個基本特徵:
- 身份(Identity)
- 朋友(Friends)
- 沉浸感(Immersive)
- 低延遲(Low Friction)
- 多元化(Variety)
- 隨地(Anywhere)
- 經濟系統(Economy)
- 文明(Civility)
再看關於虛擬社交的定義:虛擬社交這個詞並不新,隨着微信、微博等軟件的普及,基本上人人都是“虛擬社交人”。
虛擬社交主要指通過互聯網軟件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人際交流與傳播,虛擬社交使人們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線上完成互動。
二、打造虛擬世界中的真實自我事實上,在啫喱App走紅之前,已經有不少虛擬社交App套上了高概念的外殼,較有代表性的有ZEPETO和ZAO。
ZEPETO主打3D捏臉,用户可以上傳自拍然後由ZEPETO將其轉換成虛擬形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調整虛擬形象。
ZAO則以“換臉”為特點,用户上傳其個人頭像後即可製作表情包,也可以通過換臉的形式出演電影和電視節目片段。
在這兩個平台上,用户還可以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完成和朋友“合照”等社交功能。
圖片來源:Google Play
“在這裏一切皆有可能”是ZEPETO在應用商店的簡介。
上述兩款虛擬社交App的發力點都集中在虛擬世界中對“自我”的形象塑造。
在虛擬社交過程中,人們會重新完成傳播中人設的自我解碼,進而追尋本我,發展社羣,建立關聯,從而構造自我的存在感。
其實人們在虛擬世界中重新塑造自我的意識早在QQ秀時代就有所體現,很多角色扮演遊戲中可以對人物進行服飾、髮型、膚色等要素的挑選也是源於這種意識的訴求。
在虛擬世界中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體驗符合人類“好奇心”的天性。
但ZEPETO和ZAO相比之前的一大進步是:虛擬人設塑造與現實產生了關聯,虛擬形象來源於現實世界中真實的自己。
三、熟人社交的“元宇宙化”相比此前的虛擬社交App,啫喱對元宇宙的探索又往前了一點。
除了同樣可以進行AI捏臉,DIY形象之外,它還明顯觸及到了元宇宙的另外兩個特點:“沉浸感”和“低延遲”。
圖片來源:小紅書@HIHINOMO
打造虛擬形象幾乎是啫喱等App們的基礎設置。
在啫喱App中,用户可以分享地理位置,平台利用“基於位置的服務”功能(Location-Based Service,LBS)讓虛擬人偶與主人共享定位,並鏈接虛擬與現實世界中的友人。
另外,啫喱推出“和好朋友一起生活的全新空間”“只屬於自己和最好朋友的友情公寓”理念。
在空間裏,用户搜索ID添加好友,且好友數量上限為50個。
添加好友後,不僅可以在消息列表中和好朋友聊天,還可以在空間中看到好友發佈的實時動態。
社區是構建虛擬社交的重要一環,艾米·金·凱姆(Amy Jo Kim)在《網絡社區建設》對用户參與互動的目標和需求的分析稱:“人們參與的動機在於對某一羣體歸屬感的獲得,在於通過做出貢獻而建立自尊並獲得承認,在於為創建自我形象以及自我實現而學習新技能、尋找新機會。”
啫喱所做的嘗試是將傳統意義上的熟人社交做得更為“元宇宙化”。
通過將社交從即時通訊平台以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為媒介的互動拓寬到更有沉浸感和“平行世界”感的實時定位、真實生活片段分享等等,以期在啫喱的宇宙裏實現和真實世界的交融。
但是啫喱出現的問題也很明顯,比如有用户吐槽啫喱對於沉浸感的打造更像是實時監控系統,而其實這正是熟人社交和虛擬社交的矛盾交融點。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天然具有社交需求,但是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社交需求也發生了改變。
熟人社會的互動揹負有規則、交換、資本等多重因素,而虛擬社交因為“邊界感““弱連接”而很好地彌補了真實社交帶來的副作用。
與此同時,真實人際互動所能提供的人際信任、同理心、獲得感、協商邊界、情緒調節以及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在虛擬社交中卻變得難以達成。
在試圖打造元宇宙虛擬社交的過程中,解決這對矛盾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或許這也是一款虛擬社交產品能在元宇宙裏持續生長的保證。
四、我們距離元宇宙社交還有多遠據彭博社報道,2024年,沉浸式虛擬世界“元宇宙”的全球收入規模預計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遊戲廠商的份額預計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其餘收入分散在直播和其他社交媒體中。
但目前看來元宇宙虛擬社交要想順利分得元宇宙的一杯羹並不容易。
啫喱App出圈後不久便陷入困境,2月13日晚間,啫喱主動下架,稱將專注於提升現有用户體驗。
回顧虛擬社交App在元宇宙範疇內的幾次試水可以發現,實現巴斯祖奇口中的“經濟系統”以及“文明”或許是App們為用户提升元宇宙社交體驗的關鍵。
在真實社會生活中,人們以貨幣為媒介實現商品交換,連續不斷的商品交換伴隨着供需產生了各種產業鏈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經濟生活。
比如大家日常的購物、投資理財等等經濟行為,元宇宙社會也應該有其自己的經濟系統。
在經濟學中,資源的稀缺性是這門學科研究的起點,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與現實世界對應,我們可以簡單描繪出元宇宙世界的經濟生活的圖景:虛擬人蔘與解決資源分配、實現虛擬物品流通的問題,並通過虛擬貨幣進行交易。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的前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在摸索中試圖為元宇宙時代“經濟系統”的構造尋找方向。
它以互聯網為平台,通過去中心化來實現資產的自由流動。
對虛擬世界中經濟元素的探索比較常見於遊戲領域。
近來一款關注度很高的沙盒遊戲The Sandbox憑藉區塊鏈虛擬房產對虛擬現實的經濟模式再次拓展。
The Sandbox虛擬世界提供元宇宙土地所有權,購買到該土地後可以在上面創作3D像素化資產,通過拍賣或經營(如進行新品發佈)賺取收入,並和美元實現兑換。
經濟活動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關係的形成具有深刻影響。
在真實世界,社會經濟活動使羣體間產生了身份認同、階級劃分、行為準則等,這些因素又反作用於人類社交行為。
在元宇宙創造的平行世界中,經濟系統對社交行為的影響也將繼續存在。
拋開遊戲中的經濟運行模式能否完全應用到元宇宙虛擬社交領域不談,塑造虛擬社交中的“文明”要素也非易事。
文明,按照廣義上的定義指使人類脱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家族、工具、語言、文字、宗教、城市、鄉村和國家等等要素。
社會學家路易斯·摩爾根(Lewis Morgan)將社會演化分為矇昧、野蠻及文明三個階段,以技術發明作為各階段的分界。
技術無疑是使元宇宙時代區別於人類漫長曆史中的任何一個階段的關鍵。
遵循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理念,如果未來元宇宙真的成為一種環境,成為一種和水、空氣一般的“元素型媒介”,它的意義將是另一次傳播媒介的變革。
回顧人類社會經歷的口語傳播、文字傳播、電子傳播三個時代,從“口口相傳”到“飛鴿傳書”再到電子信息的一鍵發送,傳播媒介的變化伴隨着人類文明的步步演變。
現在所説的“數字文明新時代”“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也預示着元宇宙時代的文明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的文明並非重造。《2021-2022元宇宙年度報告》認為元宇宙不是現實世界的替代,而是現實世界的延伸,將深刻影響我們對時間、空間、真實、身體、關係、倫理等的認知。
換言之,元宇宙並非蠻荒之地,而是架構在真實世界已有的文明基礎之上,但又有其特殊性,並非真實社會的另一個複製版本。
在元宇宙世界進行社交時,虛擬空間的主體將遵循哪些規範、行為將符合哪些人際關係的倫理模式,又將通過怎樣的過程演變最終形成穩定的文化和文明,這些問題都有待未來的元宇宙社交App們回答。
作者:左右馮媛;公眾號:全媒派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