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大數據防範化解風險隱患
合川區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開展視頻巡查。(合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0年8月,一場歷史罕見特大洪水襲擊合川。連續多日,合川區委書記李應蘭率抗洪搶險指揮部全體人員坐鎮該區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通過“雪亮工程”、高空瞭望等系統,有條不紊地調度指揮廣大幹羣抗洪救災。
8月17日上午,合川區區長徐萬忠通過指揮部的瞭望系統進行視頻巡查時,突然發現一個大型油罐從嘉陵江上游漂來。指揮部立即派出衝鋒舟攔截,將油罐牽引至江岸,避免了油罐衝撞南屏嘉陵江大橋的事故發生。
“高空瞭望系統能實現方圓十公里範圍內的視頻圖像監控,被譽為城市安全的‘千里眼’。我們將其融入到社會治理大數據平台,就是為了做好社會治理這篇大文章。”近日,合川區相關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近年來,合川區在基層民主協商自治、大調解體系建設、大數據智能化運用等方面下功夫,推動社會治理從“單一管”向“多方治”轉變,從“反應式管理”向“參與式治理”轉變,讓羣眾帶着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布“紅細胞” 促微治理
合川區釣魚城街道久長路社區金龍院是一個老舊小區,這裏的居民一直想為3棟9層高的老樓加裝電梯,但在籌資等事項上存在分歧,導致這事拖了多年。
去年,合川區下發通知,號召全體機關黨員等“紅細胞”深入一線,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區居委會和小區業委會“雙報到”,面向羣眾、服務羣眾,變以往的“反應式管理”為“參與式治理”,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
很快,合陽派出所黨員民警瞿才學到久長路社區報到。憑藉豐富的調解經驗與議事技巧,瞿才學説服居民就金龍院加裝電梯達成一致意見,居民們盼望多年的電梯終於裝起來了。
“當前,社會結構多元、主體多元、訴求多元,存在治理單元過大、治理力量分散、治理手段單一、治理效能不高等問題。”合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如今,社區小區吹哨,黨員幹部報到。我們通過落實黨員網格‘雙報到’制度,讓‘紅細胞’融入基層有機體,連通了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
截至2020年8月,合川區3.4萬餘名機關黨員已“迴歸”97個社區389個小區,幫助羣眾解決3000餘個大大小小的難題,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
為了更好地配合“紅細胞”發揮作用,合川還對全區治理單元進行大調整,劃分了3633個網格,採取“5 X”模式配備網格員1.3萬餘人,承擔民意採集、治安防控、糾紛調解、突發情況報告、政策宣傳等基層社會治理事務。
“通過劃小治理單元,我們實現了地域、人員、工作全覆蓋,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合川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整體推行幹部包網、羣團聯網、志願者入網,細化主要的7大類35項服務,實現一網多能,日均處理各類事件能力達1800餘項。2017年以來,合川辦結網格事件110萬餘件,事件回訪滿意率達90.5%。
理小糾紛 防大矛盾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家住合陽城街道的李某因疫情取消了父親的壽宴,與酒店就定金退賠一事產生糾紛,酒店拒絕全額退款。區法院得知這一情況後,組織雙方通過“雲端調解”就退款達成一致。
“我們推行的‘互聯網 調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有效整合了矛盾糾紛調處信息系統、‘合舟共濟e ’平台、‘巴渝和事佬’App等信息化平台,為羣眾提供遠程立案、結果預估、線上調解等網上一站式服務。”合川區法院副院長吳家川説。
合川打造的這一調解平台,不僅將當事人與信訪、法院、公安等部門聯結在同一平台上,還實現了矛盾糾紛線上線下聯動受理、分流、調處、司法確認和回訪,確保了矛盾糾紛化解落地,讓羣眾反映問題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截至2020年7月,合川區通過線上成功調解民事糾紛5523件,佔該區同期民商事案件總量的30%;對在線提起申請的1665份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得到當事羣眾一致好評。
“這個調解平台,僅僅只是合川社會治理大數據平台的一個功能板塊。”該區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沈剛介紹:合川社會治理信息系統包含社會心理服務、基層協商自治、全科網格化管理等20多個功能模塊,形成了線上線下充分融合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和服務羣眾、化解矛盾、抵禦風險的能力。
今年5月的一天,合川社會治理大數據平台自動發出預警:重點人員楊某在一幼兒園附近出現,有報復社會的風險。同時,該系統自動將預警信息推送至教委、公安、信訪和屬地街道、幼兒園。收到信息後,幼兒園的安保力量第一時間對楊某進行圍堵。經查,楊某果然攜帶了管制刀具,擬實施報復社會行為。
“運用大數據智能化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已經成為社會治理工作常態。”沈剛説,如今,合川構建了一個“社會治理大腦”,全面彙集基層報送、網格發現、視頻監控的社會治理事項,各部門、各鎮街通過系統進行轉辦、交辦、落實、督辦、回覆,形成全區上下一盤棋推動社會治理的良好局面。
匯小信息 成大數據
同樣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家住南城花園的網格員唐家蓉通過“社區E通”手機端上報信息:15幢陳某家中有境外返合人員到訪。社區書記黃輝收到信息後,立即帶領社區醫生、協警上門排查。
果然,陳某的弟弟陳某勇從老撾回國,因夜深無法回農村老家,投住姐姐家。黃輝立即通過“社區E通”上報相關部門,將陳某勇接送到指定隔離酒店,實施核酸檢測和隔離觀察。
“通過手機報告突發情況,是我們利用大數據平台參與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沈剛介紹,2018年,合川區率先在重慶啓動大數據賦能社會治理工作,引導幹部切實提升運用大數據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合川區將網格與大數據技術結合起來,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對各個網格內的基本要素進行技術編碼,動態採集、數據錄入。疫情期間,合川黨員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等1.5萬餘人深入網格進行全覆蓋排查,同時依託“社區E通”App,對重點關注人員實行“一人一檔”,全部納入到網格系統的動態管理之中。
與此同時,合川還打造了線上線下“一張網”,匯聚了海量數據信息。如率先在重慶建立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副處級事業單位),構建大數據雲,建立社會治理大數據庫,實現了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共聚共享共用。
合川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東介紹,下一步,合川還將理順條塊關係,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同時推動治理方式向精細化和智能化轉變,推動德治教化全面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本報記者 湯豔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