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缺貨,疊加上游晶圓產能緊張,MCU芯片強勢漲價,國內MCU廠商發展機遇來了。
近日,作為國內最早開始研發國產32位MCU芯片的企業,航順芯片率先發布調價通知函:MCU系列低於代理商體系價格的,恢復代理商體系價格,所有代理商沒給2021年上半年FCST的不能保證供貨,給FCST並且預付定金的才能保證供貨。儲器EEPROM(24Cxx系列),NOR FLASH(25QXX系列),LCD驅動系列,全面上漲10%—20%。針對調價函,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整個產業鏈都在進行價格調整,包括原料、封裝、測試等環節。
應用廣泛,市場規模近1600億
MCU是微控制單元,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或者單片機。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PC外圍、遙控器,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MCU多采用ARM架構,並且這種架構正在搶佔X86等老牌架構市場。據悉,蘋果新發布的自研芯片M1就是採用基於Arm-ISA的內部處理器和CPU微體系結構。
受益於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且裝機需求量大,MCU未來市場規模的增速可期。以汽車這一應用場景來看,MCU是車規級芯片的一種,價值量佔車載半導體器件的30%,傳統汽車平均每輛車用到70顆以上的MCU芯片,而隨着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每輛智能汽車有望採用超過300顆MCU。
根據IC insights數據顯示,MCU市場規模在2019年增長9.3%至204億美元,2019年MCU出貨量也從2018年306億顆上升到342億顆,增長幅度達11.7%。預計到2022年MCU市場規模將達到239億美元,出貨量達到438億顆。也就是説,到2022年MCU芯片這一領域的市場規模將接近1600億人民幣。
供不應求,MCU芯片迎國產化機遇
對於此次的MCU漲價消息,國內MCU第一梯隊廠商——兆易創新的內部人員表示,現在看整個行業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一般情況下供需失衡的時候都會有調價。
整體來看,MCU漲價的原因主要是缺貨和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受疫情影響,海外規模較大的晶圓廠和封測廠陸續宣佈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造成全球半導體缺貨嚴重,這其中,量大面廣的MCU缺貨程度首當其衝,國際MCU芯片大廠的產品出現全線延期。據悉,國外MCU出貨價普遍漲20%-30%,有的甚至漲到一倍左右。
今年一季度“宅經濟”推動電腦、平板類產品需求增長,二季度以來,汽車、家電市場景氣度持續回暖,大幅拉動了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功率元件、PMIC、傳感器IC等產品需求的增長,疊加芯片供應商提高安全庫存,使得晶圓廠產能持續處於爆滿狀態,多家晶圓代工廠價格調升。
在MCU缺貨和芯片廠代工產能不足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開始使用國產MCU替代,國內MCU廠商迎來了發展機遇。兆易創新在10月份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表示,國際大廠缺貨,國內越來越多大的廠商在導入公司的MCU產品,公司今年前三季度MCU收入已超過去年全年的業績。
此外,MCU未來的國產替代空間巨大。以車規級MCU為例,2019年,我國市場規模為21.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32.9億美元,而目前車規級MCU的國產化率還不足5%。業內人士認為,MCU市場空間極大,國內的和國外的MCU廠家都各有所長,僅搶佔一部分國外的市場份額,就足以讓國內的MCU企業發展得很好。
MCU概念股出爐
華泰證券認為,伴隨着物聯網的逐步落地和汽車電子的發展,MCU微控制器需求長期增長可期,且考慮到國內AIoT發展樂觀和國產替代的客觀需求,看好國內MCU發展前景。
根據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A股中,與MCU芯片相關的有16家上市公司,市值規模合計1.24萬億元,其中市值規模前三位分別是比亞迪、韋爾股份和聞泰科技。比亞迪最新市值4609.09億元,從2007年開始,比亞迪半導體進入MCU領域,目前擁有工業級通用MCU芯片、工業級三合一MCU芯片、車規級8位MCU芯片、車規級32位MCU芯片以及電池管理MCU芯片等系列產品,其中車規級8位和32位MCU,目前基本裝車量突破500萬顆。
此外,兆易創新是國內32bitMCU產品龍頭企業,從2019年公司年報來看,MCU的年生產量為1.09億顆,銷售量為1.088億顆。到2019年,公司MCU產品累計出貨數量已超過3億顆,客户數量超過2萬家。
從行情表現來看,這16只股的股價,年內平均上漲38.54%,其中比亞迪年內上漲269.6%,大幅拉高了平均值。除此之外,長電科技、中穎電子和國民技術的年內股價漲幅均超過了50%。國民技術近年來在MCU產品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發力量,在2019年,該公司完成了年度規劃的通用安全MCU芯片產品的技術研發工作,多款基於ARMCortex-M0及M4內核的通用安全MCU產品進入產品測試及驗證階段,並且在2019年12月,公司成為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MCU研發項目”的中選單位,中選金額4748萬元。
來源: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