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5月26日訊(記者 張茜 通訊員 苟小妹)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石。城陽區放大資源稟賦,聚力科技創新,錨定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之路,搶抓“新基建”重要窗口期,搶佔“新基建”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制高點的“城陽路徑”。
“目前我們主要從制定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企業工業雲平台建設、培育試點示範典型、構建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城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李惠娟副局長介紹,“利用雲平台對企業各個數據流進行整合,實現高效管理、智能決策是一個重點。例如中車股份、青特集團等企業,通過建設工業大數據平台,實現了對生產、管理數據的統一交互處理,縮短了產品研發週期,提高了運行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軌道交通是城陽區的優勢和特色產業。有着“動車小鎮”之稱的城陽區棘洪灘街道,是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所在地,擁有千億級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條,正在向青島軌道交通5000億元產業集羣裂變,在推進軌道交通領域信息技術創新上有巨大發展潛力。
“復興號”生產線
“按照智能工廠規劃,我們建成了貫穿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在企業研發、製造、運營、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打造公司信息化環境下的持續競爭優勢。”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部副部長孫華介紹説,“以數字化貫穿產品全生命週期各環節,通過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實現了高速動車組數字化設計、製造、運營和服務。”
在中車四方的動車組生產線上,從車體焊接、轉向架裝配到總裝調試、運行維護,數字技術都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建立高速動車組整車維修履歷,開展“一車一檔”管理,利用採用雲平台、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產品故障預測,實現企業產品 服務雙輪驅動。其中,動車組智能運維平台已經成為成為護航動車組運行安全的新“神器”。據瞭解,中車四方每天有1300多列動車組運行在全國各地,這1300多列動車組,每列車每天的運行狀態數據,都會實時傳回到企業數據中心。
“一列在線運行的動車組,設有數千個數據測點,傳感器實時採集列車的運行狀態數據,監測列車運行狀況,每10秒就向地面發送一次數據。”信息系統運營主管工程師王川告訴記者,企業利用動車組運行實時數據,並融合列車的製造履歷數據、線路數據、運用數據、維修數據、自然環境數據等,應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出動車組關鍵部件故障預測模型,能夠在發生故障之前對故障進行預測、預警,從而提供維護建議。目前,動車組智能運維平台已上線應用近100個故障預測模型,利用大數據技術,每年能成功預防故障隱患數百件。
在城陽,聚力科技創新的企業正如雨後春筍,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期,着力實現跨越發展。據瞭解,2016年以來,城陽區的青特集團等17家企業通過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海利爾藥業等11家企業入選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中車四方股份等6家企業入選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羣 人工智能”試點示範項目;經市工信局認定的工業互聯網“555”項目累計達到46個,佔全市的13%;近年來累計培育國家、省、市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企業(項目)90餘個。
安普泰科衝壓車間看板
“安普泰科高度重視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化的建設與投入,公司目前擁有精密高速衝壓機58台,精密注塑93台,電鍍線8條(15 Strands),自動及半自動組裝線共168條。”青島安普泰科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青島安普泰科電子有限公司投入2500萬元,建成並投產了具備高自動化與信息化能力的智能製造全自動生產線、衝壓、電鍍、注塑、組裝、檢測、包裝操作等生產流水線及車間,通過智能工廠建設,人均生產效率提升2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70%,自動化生產設備使用率70%,設備(裝備)數據採集率80%,運營成本降低20%,質量提升30%。
安普泰科生產車間
在青島青特眾力車橋有限公司,通過進行產品數字化製造平台的基本搭建、主要模塊功能實現和基礎框架建設,初步實現了智能營銷和服務、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決策等現代化服務能力和功能。
“通過MES、PLM、ERP等系統與製造現場數據的互聯互通,依託於整個價值鏈的數據化及物聯網的應用,實現工藝、質量、能源、設備、生產、效率信息的收集和診斷,實現智能生產。項目實施後,整體研發效率提升33%,研發成本降低30%。車間實現生產智能製造後,一線操作者配置比例降低65%,單線生產率提高4倍。”青島青特眾力車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