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文 | 遊戲獵,作者丨令狐

索尼也學壞了。

5月26日上午,PlayStation官方發了條推特:“以折扣價訂閲PS+會員的亞洲玩家,在升級服務時需要補差價是技術故障,目前已修復。之前已付費開通新會員制度的老玩家,將得到相應補償。”

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簡單來説,兩天前索尼推出了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訂閲服務,在原有的“支持線上遊玩、每個月贈送免費遊戲”基礎上做了加強,加強的方式誠意不太夠,收錢倒很用力,導致了一場玩家抗議。

這項號稱對標微軟Game Pass的新業務,對於索尼來説意義重大,面對玩家怒火官方滑跪認錯也不過是傳統藝能罷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當初信誓旦旦説不搞付費訂閲的索尼也叛變了,這對於遊戲行業來説,是好事還是壞事?

01 畫虎不成

實際上,索尼要搞付費訂閲的消息今年初就放出來了。

今年1月,有報道稱索尼在對標XGP打造自己的會員訂閲制,微軟Xbox負責人Phil Spencer還正面回應一次,説雖然微軟的的訂閲制也不算十分完美,但這樣的方式對於玩家和廠商來説都很有幫助。

至於友商跟風,他表現得很大度,“當有人也推出和XGP類似的模式或是將遊戲移植到PC平台時,那就更進一步説明我們之前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言下之意,你越學,越證明我們做得對。

微軟的付費訂閲模式,正式登場於2017年3月,才推出的時候可謂風光無限——每個月支付9.99美元月租費,就能成為高貴的“Xbox Game Pass”會員,暢玩包括諸多Xbox One以及Xbox 360向下兼容遊戲在內的近百款作品。

更有誘惑力的是,“Xbox Game Pass”的遊戲庫每個月都會有新老作品的更替,以保證訂閲“Xbox Game Pass”的用户不斷有新遊戲可以暢玩,而高貴的付費會員們在購買“Xbox Game Pass”遊戲庫中的遊戲以及附加內容時還享有額外的8/9折優惠。

很可惜,索尼的有樣學樣,在開門第一步就翻了車。

5月24日,索尼全新會員訂閲服務PlayStation Plus率先在亞洲地區(除中國大陸、日本外)上線,全新的PlayStation Plus訂閲服務分成3檔,分別是“PlayStation Plus基本”“PlayStation Plus升級”和“PlayStation Plus高級”。

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看名字,就知道不同檔次的價格有區別。第1檔的“基本”跟先前的“PlayStation Plus”區別不大,提供每月的免費遊戲、一些商城中的小折扣,並允許玩家進行線上的多人遊戲,售價每月48港幣、每季度128港幣、每年308港幣。

第2檔“升級”包括第1檔的全部內容,以及額外的PS4、PS5遊戲訂閲,提供的遊戲有224款。它的月、季、年售價分別是75港幣、215港幣和515港幣。第3檔“高級”除了前兩檔的內容,還包括PSP、PS和PS2的經典遊戲、新遊戲試玩版等額外內容,售價為每月85港幣、每季度239港幣、每年599港幣。

價格看起來還算適中,問題在於,已經買過原本的PlayStation Plus訂閲服務的老玩家,要升級成新會員的2、3兩檔,需要補差價——根據新服務的價格和“買會員時價格”的差額,計算出剩餘服務期限每一天的單價,然後一次性補齊。

而當初微軟出XGP的時候,金會員升級成XGP會員,只需要10港幣。

02 恐懼和機會

付費訂閲不是新東西了。

就在這個月,前微軟 Xbox 團隊的功臣元老 Ed Fries接受了一次採訪,在採訪裏,他談到了對付費訂閲這種模式的感受——“恐懼”。

這位經歷過雅達利地震的遊戲業元老,早就在音樂、教育領域見到過類似的東西,比如“所有歌曲在此集結”的Spotify,用他的話説,這玩意兒對用户來説不錯,但對行業帶來的影響未必樂觀,“當 Spotify 起飛時,它摧毀了音樂業務,實際上將音樂業務的年收入減少了一半...”

以今年的數據來看,截至1月,Game Pass僅有2500萬用户,而截至3月,Spotify有1.82億用户,網飛有2.2億。遊戲行業和音樂、影視的體量比起來,差距依然十分明顯。

當然,現在討論遊戲付費訂閲是不是好生意,確實還為時過早,畢竟一切都還在起步階段,遊戲公司們燒着錢圈用户,暫時也沒把盈利當作短期目標。不過,根據索尼方面的估算,要養活自己旗下的工作室,除非訂閲人數上億,否則很難收回成本。

但索尼還是入局了,不止微軟和索尼,國際上的遊戲巨頭們,都在做着準備——早在2019年,谷歌、微軟、蘋果和亞馬遜就都開始嘗試開發遊戲訂閲服務,騰訊也推出了“即玩”平台。

尤其這兩年,雲遊戲的呼聲越來越高,付費訂閲更是被反覆當作一個新的業態拿出來討論,甚至被冠上“改變遊戲業”的高帽。2021年CJ上,騰訊云云遊戲方案負責人楊宇曾經表過態,説訂閲模式在國外行得通是基於國外用户有這種付費習慣,但騰訊雲遊戲會在這個基礎上做更多嘗試。

按照他的理解,騰訊雲原本是深耕視頻、直播場景,雲遊戲加入後還是會有更多新玩法,比如在直播中,如果主播玩遊戲進行到一半用户能直接切進來玩,這能夠增加用户的黏性,轉化率也會提升,“國內的雲遊戲商業模式是另一層面上的創新,並不會走國外單純的訂閲模式”。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做付費訂閲模式。

今年2月,Valve 創始人 Gabe Newell在採訪的時候提到,對於玩家來説,微軟 XGP 等訂閲服務是不錯的選擇,V 社很樂意和這些廠商合作,把他們的訂閲服務帶到 Steam 平台。

至於讓Steam自己搞一個,G胖表示,暫時沒這個興趣。

03 搞好遊戲啦先

訂閲服務的關鍵在於,通過動態的服務模式,不斷滿足用户的需要。

説到底,這種模式的基礎在於有足夠好的內容和服務,長期穩定的吸引住客户,只要有穩定的訂閲數量,就能有穩定的收入,以及可觀的現金流。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遊戲行業是不是適合這個模式?遊戲企業們,又能不能滿足用户的需要?成功的訂閲模式,需要給玩家的是接觸內容和特殊優勢的權益,不管月費、季費、半年費還是年費,用户給你花錢,就是圖玩到夠好夠多的遊戲。

這點上看,這次索尼翻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除了不靠譜的補差價以外,更大的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遊戲陣容。

尤其最高貴的第3檔,所謂的PSP、PS和PS2平台的經典老遊戲,以及PS4上已經重製的PS3遊戲,質量實在堪憂。前者一共17個,後者則為35個,其中有不少就算沒有訂購服務也能直接購買。至於所謂的付費試玩,目前只有15款遊戲,其中最大牌的是《地平線:西之絕境》和《賽博朋克2077》,是的,《賽博朋克2077》。

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某種意義上,索尼的翻車是件好事,至少給遊戲行業同仁們提了個醒:與其想着怎麼搞錢,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把遊戲做好先。

這一點,希望國內的廠家們,尤其某幾個頭部廠家,好好注意注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4 字。

轉載請註明: 訂閲付費,會是遊戲圈新鐮刀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