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灣區內地城市媒體產品應對接港澳居民需求

學者:灣區內地城市媒體產品應對接港澳居民需求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支庭榮 蔡敏婕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16日電 題:學者:灣區內地城市媒體產品應對接港澳居民需求

作者 蔡敏婕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媒體融合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媒體產品要提高與港澳居民的相關性,主動對接港澳居民的需求,才能走出廣東區域,輻射港澳。”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支庭榮近日接受採訪時稱。

“粵港澳大灣區使人員、信息和文化交流互動性變強,不同技術和人員等進行跨境流動,社會資源進一步聚集,大灣區獲取媒體資源較其他地方而言更加豐富。”支庭榮稱,大灣區提供了豐富的媒體環境,但是能否把媒體融合推動得更好,需要媒體自身立足自己的特點,來因地制宜,乘勢而上。

“港澳居民能看到我們傳播的內容,寬泛而言,大灣區內的媒體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我們的媒體產品,例如客户端等,要被港澳居民使用,這個還存在一定的挑戰。”支庭榮稱,近年來,不少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就業創業、購房和建立家庭等,“如果我們的媒體產品能整合和對接港澳居民的需求,例如提供職業介紹等,讓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更加便利化,那麼我們能在港澳地區發揮比較好的影響力”。

支庭榮主攻傳媒經濟學、傳媒社會學、全球傳播等,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編寫專家,兼任教育部全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當今傳媒業面臨的一場深化改革。根據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0)》認為,2018至2019年,是內地媒體融合走向縱深的關鍵節點,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駛入快車道,中央級媒體在融合核心技術上發力攻堅,省級平台紛紛下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多點開花,媒體融合平台陣地建設取得體系化、多級式的進展。

“近年來,中央特別重視媒體融合的工作,並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媒體融合的文件和要求,我國的媒體融合獲得很大的進展。”支庭榮稱,與海外相比,內地媒體融合速度很快,處於比較領先的狀態,但是目前全國的媒體融合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走得快一些,西部地區正在慢慢地趕上來”。

5G技術的成熟與發展為媒體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也推動了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新聞寫作機器人、AI智能採編播系統、AI虛擬主播等技術的成熟,體現了“5G+媒體”的應用和發展。

支庭榮表示,媒體融合實際上是一場信息傳播方式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思維、組織、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革命。

“目前媒體融合基本上是媒體自己和自己融合,例如報紙與電視,電視與廣播等,最多是與互聯網和移動端融合,反而與產業融合不太夠,例如相對於IT領域,媒體在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讓計算機領域的技術滲透至媒體,而不僅僅採用技術購買的形式。”支庭榮稱,媒體應把握時代機遇,抓住技術變革的契機,在技術上實現與時代同步。5G時代的到來,會直接或間接致使其他相關產業,如與物聯網有關的產業,介入傳媒行業,進行信息傳播,這給傳媒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挑戰。為此,需要主動地建立健全能夠滿足全社會信息需求的傳播體系,進一步提高傳播效率,推動傳媒行業在新時代不斷髮展進步。(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4 字。

轉載請註明: 學者:灣區內地城市媒體產品應對接港澳居民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