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 習 生 馬浩然
本報記者 賈曉靜
95後是伴隨着遊戲成長的一代,遊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網絡遊戲與“沉迷”,《青年參考》採訪了幾名在校大學生。
小丁是一名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國際關係史是他所在學校培養方案中一個重要的知識模塊。他告訴《青年參考》,學習之餘,自己會通過《全面戰爭》系列遊戲瞭解國際關係。
小丁提到的《全面戰爭》是英國一家遊戲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策略類遊戲,包括幕府將軍、中世紀、羅馬、拿破崙等12個專題。
“我會在學習到不同歷史階段時選擇不同的遊戲專題。”小丁説,這款遊戲的情節大體上改編自真實歷史,雖然沒能完全還原歷史,但有助於玩家“理清國際關係史發展的時間線及相關國家的地理位置”。
談及防止“沉迷”,小丁認為,除了立法和監管,更重要的是靠玩家“自覺”。“玩家應該對遊戲進行定位,玩遊戲究竟是為了解壓還是為了消磨時光,要不要天天玩、每次玩多久,心裏要有一杆秤”。
來自北京的小梁自詡遊戲愛好者,但不會為此“上癮”。他對《青年參考》説,自己有時間的時候才會玩遊戲,但遇到一個始終完不成的任務時,自己“就會比較執着”。
小梁坦言,自己周圍的朋友中,有不少“沉迷遊戲”的情況。他的合租室友就是代表——每天的生活除了睡眠與飲食,幾乎只與遊戲為伴。“(遊戲沉迷)能解決嗎?解決不了。”小梁説。
小梁認為,網絡遊戲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在一定程度上鍛鍊思維能力與反應速度,但“分寸要把握好”,如果過於沉迷於遊戲,副作用一定大於積極效果,“畢竟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專職電競選手”。
來自四川的小張表示,成為一名遊戲玩家本身沒有問題,“遊戲打得很好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有一個方面很棒”。他提到了韓國電競團隊LCK,“他們的團隊意識很強,會因為考慮整體配合捨棄個人表現。”
肯定遊戲的“正面意義”之餘,小張承認,網絡遊戲有時會造成負面影響。“(網絡遊戲)帶來的成就感是強烈的,它的獲得要比取得學習進步更快。”他認為,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通過遊戲進行放鬆是完全能夠理解的;如果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把時間花在遊戲上,這樣的玩家“還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這幾位同學的共識是:遊戲並非“洪水猛獸”,避免“沉迷”的關鍵在於每個人看待遊戲的方式。
在海外,遊戲成癮正成為一大問題。面對網絡成癮者,一些外國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防沉迷機構進行培訓。
“猶太商業新聞”記者2017年曾被邀請到韓國數十個互聯網康復村之一探訪。在那裏,一位17歲的網絡成癮者對他説:“來到這裏之前,我根本沒有學習。我每天玩10多個小時,甚至在電腦前吃飯。在這裏,我開始閲讀,或者只是看電子遊戲,但不玩。”
“我想念遊戲。”他説,“但在這裏我更喜歡和大家交朋友,一起散步。”他提到自己沉迷遊戲世界的重要原因,就是與外界接觸太少。“我可能在這裏待很長時間。我需要改變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