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歷時約13小時,“問天”終於牽手“天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空間站第一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在7月24日14時22分成功發射後,順利完成狀態設置,於7月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
這是中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因此被稱作中國航天“分量最重”的太空之吻。在此過程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再當“太空紅娘”。
問天實驗艙飛向中國空間站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承擔着中遠距離空間飛行器間距離、速度、角度等相對運動參數的精確測量任務,是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中的關鍵測量敏感器。此前,微波雷達產品在載人航天領域屢戰屢勝。應用於空間站實驗艙的空間站微波雷達,與載人飛船微波雷達、貨運飛船微波雷達一脈相承。
二院25所微波雷達總師孫武告訴記者,自1999年始,25所潛心研究空間交會對接測量技術,在國外相關產品資料無法獲取、國內無可參考的產品的前提下,研究團隊大膽將全新的偽碼連續波測量體制應用在交會對接測量中,在“一片空白”中開始了技術攻堅。
“最初,技術團隊只有孫武總師一人,為了搞清楚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的設計原理,他日復一日地實驗,光是草稿紙就寫了好幾麻袋。”微波雷達研製人員賀中琴説,經過無數次實驗,團隊終於突破一個個關鍵技術,於2007年研製出首台工程樣機。
2010年11月,微波雷達正樣產品交付,獲得“神舟八號”飛船交會對接敏感器“最晚進入、最早交付”讚譽。
2011年11月3日,孫武第一次站在指控大廳,看着“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我國首次無人自動交會對接。在太空中,他和他的團隊研製的微波雷達展現了突出的卓越性能,完成了“首先捕獲、穩定跟蹤、精確測量”的任務目標,令在場所有的科研人員激動不已。
那一刻,孫武永生難忘,那份親眼見證夢想成為現實的喜悦,是多少名利也換不來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歷時20餘年,我國研製的交會對接雷達成功實現了“全勝”的輝煌戰績,令中國空間交會對接雷達技術躋身世界一流,並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
孫武説,在這次任務中,面對在軌工作時間長、空間電磁環境複雜等新的挑戰,團隊先後完成產品在軌長壽命可靠性論證與工程驗證、複雜電磁環境產品性能驗證等多項針對性設計優化工作,解決了微波雷達在空間站實驗艙應用中所面臨的複雜環境問題,確保微波雷達延續“技術可靠、質量過硬”的優良傳統。
“隨着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任務的開啓,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完美牽引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順利完成交會對接,助力空間站‘穿針引線’。”孫武説。
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搭載問天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此次發射的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個艙段,也是首個科學實驗艙。
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消息稱,此次交會對接,也是中國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按任務計劃,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隨後進入問天實驗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