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多次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了“新基建”範疇,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內容。信息技術賦能下,加快“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發展是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實現傳統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對我國全面深化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揮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中的新引擎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一、信息技術賦能構建融合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融合基礎設施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應用於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形成新的基礎設施形態,是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除了國家發改委提到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外,應該還會涉及其他傳統基礎設施領域,例如智慧水利設施、智慧市政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不僅僅是某一項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簡單疊加,更是圍繞行業需求,通過打造高效的雲計算能力、構建先進的網絡基礎、部署泛在的感知終端,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從而進一步挖掘傳統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實現服務智慧化和管理網絡化,拓展傳統基礎設施服務空間範圍,提高傳統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管理效率、服務能力,重構服務供給與公共管理關係。
二、打造行業共性信息基礎設施能力
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發展的核心,適應傳統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求,加快利用新技術推動行業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打造具備感知、連接、存儲、計算能力的行業共性信息基礎設施能力。
(一)加強行業計算設施部署
交通、能源等傳統行業的共同特點是面向的服務對象數量多、信息量大、業務週期峯值明顯、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等,傳統IT系統上線週期長、擴容難、業務系統“煙囱式”部署、數據互通不足,難以滿足現代化發展需求。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數據資源,統籌建設行業雲計算平台和大數據平台,構建傳統行業“智慧大腦”。重點建設標準統一、開放共享的行業大數據中心,協同建設跨區域跨行業數據共享和交換平台,統一開發符合行業需求的人工智能能力開放平台,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傳統基礎設施賦能,實現傳統基礎設施高效運營和智能化管控。隨着物聯網終端在傳統行業的廣泛應用部署,以應用為導向,穩步推進計算能力向邊緣側下沉形成邊緣計算能力,構建融合基礎設施的“智慧神經”,與雲計算協同,滿足自動駕駛、石油開採遠程監控等場景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計算需求。
(二)建設公專協同的網絡設施
交通、能源等傳統行業通常都有自身的行業專網,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傳統行業在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僅靠行業專網已不能滿足種類更為豐富、質量要求更高的業務提供需求,需要處理好行業專網和公眾通信網的定位,二者協調發展,形成融合的網絡提供能力。一方面傳統行業企業持續建設完善行業專網,滿足業務調度、管理等信息高可靠高安全傳送要求,並針對特定用户業務需求,通過專網提供定製化服務;另一方面通信運營企業要加快5G、千兆光纖寬帶、衞星互聯網等新型網絡部署,堅定推進網絡IT化、軟件化、雲化進程,深化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等技術應用,建設智能、敏捷、開放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為傳統行業提供按需開放的網絡能力。
(三)加強行業感知設施部署
感知設施是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的重要基礎。傳統行業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應充分抓住5G等新技術發展機遇,利用5G大帶寬、低時延和海量連接等特點,打造可複製的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加快感知設施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領域應用,要建立感知設施和物聯專網統籌建設機制,按照統一標準規範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部件的智能互聯,完善傳統基礎設施“末梢神經元”。重點推廣“多表合一”信息採集系統和終端建設,統籌部署氣温、雨量、液位、流量、水質等“海綿城市”感知監測設備。
三、積極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向融合基礎設施轉變
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探索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中的應用模式,持續推進深度融合,提升傳統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實現高質量供給和服務能力。
(一)加快智能交通基礎設施部署
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智能化道路、交通管控平台、廣泛覆蓋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車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能力等內容。以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為重點,從發達地區開展試點示範為突破,逐步擴展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進交通標誌標識等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加快推進基於C-V2X技術的車聯網設施部署,加強交通信號燈、交通標誌標線、視頻監控設施、通信設施、車載終端之間的智能互聯。積極推廣5G 智慧港口建設模式,推動船用設備智能化升級,加強無人駕駛船、智能船舶等技術研究和示範應用。推動人工智能、5G、感知設施在智慧機場建設中的應用,全面部署人臉登機、自助行李託運等服務。
(二)推广部署智慧能源基礎設施
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涉及到智能電網、智能油氣管線、智能燃氣等不同類型。重點加快電力物聯網建設,利用感知設施、5G、人工智能等技術,綜合開展電力設備故障智能感知與診斷、源網荷儲泛在資源的自主智能調控、綜合能源的自治協同與多元服務及應用,構建能源系統智能化運營體系。加快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用户居住地停車位、單位停車場、公交及出租車場站等配建的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建築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位等配建的公共充電設施為輔助,以獨立佔地的城市快充站、換電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為補充,形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開展“多站融合”示範建設,利用變電站站址、通信網絡和電力資源,開展數據中心站、充(換)電站、5G基站、儲能站、北斗基站和光伏站等多站融合新模式。
(三)全方位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目前水利基礎設施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水利設施與發電、灌溉、環保等設施都有關聯,下一步應加強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引導。深度融合遙感、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天地一體化水利監測體系,實現對水資源、河湖水域岸線、各類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等涉水信息動態監測和全面感知;進一步加強計算和存儲能力建設,充分整合利用各類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建設高度集成的水利大數據中心,逐步形成智慧水利大腦;充分利用公共通信網絡,構建水利所有感知對象以及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水利企事業單位的網絡連接和互聯互通。
(四)集約建設城市綜合信息載體
城市感知設施統一建設涉及杆柱、管道等載體的配套,應統籌規劃多功能信息杆柱建設,構建城市統一杆塔信息平台,探索建立杆塔資源共建共享和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推動智慧管網(廊)建設,統籌部署或預埋環境感知、狀態監測、信號傳輸、運行控制等各類數字化設施,建設支撐管網、管廊智能檢修設備的綜合運營平台。
構建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結合的“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具有突出的跨行業、跨領域屬性,涉及多個主管部門,需要加強跨部門統籌協調,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主導作用,調動多方參與積極性,堅持市場化運作,在高效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創新商業模式,構建新經濟模式,多方合力共同推進新基建融合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