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拍一拍”,是張小龍的產品經理式浪漫
文 | 羅超
6月17日,微信上線“拍一拍”功能,張小龍所説的“微信史上僅需一行代碼的有趣功能”,竟然直接上了微博熱搜、知乎熱榜,着實有些不可思議。
QQ的抖一抖是消息提醒功能,抖的一方與被抖的一方,均會產生震感,且對話頁面會前置,屬於強提醒。微信拍一拍的提醒方式則不太明顯,只有當被拍的一方剛好正在羣聊頁面中,被拍時手機才會產生震動;如用户不在,則被拍後只會在界面顯示“XX拍了拍你”,但窗口不會直接彈出,也不會有紅色提示,是“弱提醒”。
QQ抖一抖強提醒是因為場景是要在聊天時要對方“注意”,相當於“嘿”一下,當然,兩個人有了默契,抖一抖會有很多內涵,比如很多戀愛的抖一下對方什麼不説表示想念。説到底是在點對點溝通中加強用户連接的工具,跟表情、塗鴉等功能定位一樣。(抖一抖是PC端的窗口抖動,後來在移動端升級成戳一戳。)
微信拍一拍弱提醒是因為場景是在羣裏面活躍聊天氣氛,是網友玩梗的工具,都市白領調侃自己的貧窮:
美妝達人戲謔自己的素顏:
當然還有很多玩法啦,網上段子很多,主要是結合羣暱稱修改 拍一拍這兩個功能實現的,網友的創意是無窮的。張小龍後來也親自出來説了,這是“微信史上僅需一行代碼的有趣功能”,重點是“有趣”,且應該是一個突然靈感下的功能,沒有經過太久醖釀,要不就不會只有一行代碼了。
因此,與其説微信拍一拍和QQ抖一抖相似,不如説微信的@功能與QQ的抖一抖更像。兩個功能,看上去相似,實際上場景不同、作用不同、體驗不同。
微信“拍一拍”讓羣聊變得更加有趣,QQ在這一點上同樣有很多探索。
羣聊跟點對點聊天是最重要的兩個社交場景。人是社會的動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羣裏跟點對點聊天是不一樣的,比如有領導在的羣,有客户在的羣,會給你不同的感受;再比如在羣裏發了一些內容,沒人接話,你會有壓力;加入新的羣,自我介紹還是發紅包還是潛水?破冰是個問題;還有,有時候難免出現“尬聊”的情況,這都是社交時常有的事情。
如何讓羣聊氛圍更活躍呢?微信在“拍一拍”前有很多探索,比如羣紅包,對於羣的活躍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比如微信羣工具、羣接龍、小程序等等,對於羣這個場景的挖掘都蠻有意義的。但無論是從弱提醒的拍一拍,還是投票類型的羣工具,或是隨機性質的搶紅包,都不難看出微信的探索都做得很精簡,讓成年人之間有個禮貌、温柔的話題。
圍繞Q羣,QQ則做了很多特色出彩的功能,核心目的都是一個:讓年輕人有更多方式去活躍羣,避免尬聊或者沉寂。
比如羣紅包基礎上,延展出來了畫圖紅包、接龍紅包,靠才華而不是拼運氣搶紅包的功能,不僅有趣,還能提升了羣的活躍度,讓年輕用户享受更多參與感,更快拉近距離,而對於新加的羣,則可以快速“破冰”。
在特色紅包外,QQ的“一起”系列好評度也很高,羣成員可以一起看直播、一起派對、一起K歌,在疫情期間,不能面對面社交時,這些功能應該特別受歡迎。 如果你點開QQ羣聊窗口旁邊的“ ”會發現一共有三頁組件,在前面提到的功能外,還有類似於匿名評論羣好友的“坦白説”,匿名聊天,塗鴉,幫助年輕用户鬥圖的熱圖等相關功能。羣工具則有打卡、羣收藏、收集表、投票、截長圖等等,有的是基於QQ小程序實現的。
QQ一直在圍繞羣這個社交場景深挖,做出了很豐富的羣聊體驗。
張小龍解釋微信“拍一拍”時還説了一點:“拍一拍,像螞蟻一樣打招呼”,這個大家都沒有關注到,我特意去查了下,為什麼張小龍要説這話?原來,兩隻螞蟻見面都要打招呼:
原因我直接照搬網上的:
螞蟻觸角上分佈有大量的嗅覺感受器,螞蟻主要依靠它們來辨別氣味,用分泌物的氣味來進行交流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螞蟻見面都要認證對方的氣味,來判斷是不是自己人,因為每個螞蟻羣都有自己的氣味。
一個小小的拍一拍,就有“傳遞信息、判斷自己人、羣的共同氣味”諸多內涵……在我看來這本身就非常有趣,也是張小龍以及微信產品一貫以來的“產品經理的浪漫”,另外一個流傳甚廣的微信梗是,啓動畫面為什麼近十年都是現在這樣的,從來不變?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解讀過:這是一張真實的照片,用哈蘇照相機在4萬5千公里外拍攝的地球照片,這張照片的官方編號是:AS17-148-22727,俗稱“藍色彈珠”(The BlueMarble)。“孤獨地遠眺人類的家園”,真的很酷啊。
不只是啓動畫面和拍一拍,在微信這款產品上,很多地方,我們都是可以看到張小龍式產品情懷,一種獨特的產品經理式浪漫,當然,情懷與浪漫背後是做產品的功力,微信承載的功能與服務到了今天這麼豐富的程度,依然不會顯得臃腫,十分簡潔好用,而且微信上有大量的影響整個互聯網的創新玩法,比如朋友圈、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等。
有人給微信幾十個建議,微信不為所動,是因為微信有自己的想法,微信服務11億用户,需求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在 2019 年的微信公開課演講中,張小龍説“我每天都聽到這些聲音,都習慣了。在中國,每天有 5 億人説我們做得不好,有 1 億人想教我怎麼樣做產品。”在眾多需求中平衡與取捨,微信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微信要保持成年人的剋制,而這份剋制裏藴藏着它對自己用户的温柔與獨有的浪漫。
QQ功能迭代更加迅速 ,跟微信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每次版本更新都有幾十個功能點(微信每次更新都相對少),顯得更加進擊一些,特別是在年輕化與方便用户的功能上,活躍得像是精力旺盛的小孩,這份活躍裏包含着年輕用户的旺盛的表達欲與蓬勃的精力。
你不只是可以給聊天對象發紅包或者轉賬表達愛意,也可以贈送虛擬禮物,花小錢達到示愛的目的,虛擬禮物,大叔阿姨可能無法理解,卻是年輕人的最愛。
再比如“抖一抖”這個功能,到了移動端變為“戳一戳”,互動方式動效更豐富更好玩,目的無非是要符合年輕一代喜歡新鮮感和追求個性有趣的喜好,特別是「666」「放大招」「比心」這樣的互動效果,都是針對年輕人設計的。
因此可以説,面向成年人的微信一直有一種“產品經理式浪漫”,而專注年輕社交的QQ則一種有一種“產品經理的務實”,不論什麼風格,最終都殊途同歸,都是要讓自己的用户的社交變得更方便有趣,增強用户在平台上的連接,不論是點對點還是羣。
説到底,社交應用核心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人與人的連接效率,不管是QQ還是微信都在幫助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用户找到更多心靈相似的人,找到更多溝通的契機。QQ已有20 歲,微信已接近10歲,不論是微信的 “拍一拍”還是QQ的“戳一戳”,都曾引發熱議,這表明它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它們已化作我們生活的日常。
所以,你真的明白了微信“拍一拍”的用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