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牛刀財經”(ID:niudaocaijing),作者:黃芳華,編輯:吳大郎,36氪經授權發佈。

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高德這家成立了18年的老牌地圖軟件公司,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正式對外宣佈啓動“好的出租”計劃,有趣的是,滴滴前腳趟過的路,高德後腳就跟上了。

這也是我們常常説的“錨定論”,在這樣一個到處藏着機會的時代,自己沒有方向不要慌,只有錨定巨頭就可以了。

看巨頭的戰略在哪兒,然後用自身的技術去切入,就算吃不上肉,也可也跟着喝一口湯。但是,這有個前提,自身得有具備巨頭戰略領域的技能和實力。

“拿來”的名和利

出行打車領域依舊熱鬧。

各方的爭奪,再次延伸到了出租車,這個出行大戰的起點領域。

11月26日,高德宣佈啓動“好的出租”,開始瞄向出租車領域。

此前,高德地圖在出行領域的佈局則是通過聚合眾多小的第三方出行平台,來向用户提供出行的運力。

除了業務上的針鋒相對、步步緊隨之外,高德地圖這次在“好的出租”這一個名字上的“創新”,也叫人啼笑皆非,感覺一下子把時間拉回到了六年前的出行大戰。

眾所周知,2015年出行大戰的主角,正是滴滴和快的,滴滴快的合併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快的品牌保留。並且,在今年9月,滴滴重新啓動“快的”品牌名,將出租車升級為快的新出租。

高德這次推出的“好的出租”,奉行了拿來主義,直接從快的新出租找了個“靈感”,成了快的出租的“兄弟品牌”。頗有點想吃出行的蛋糕,但是不知哪裏下嘴,於是抬頭看看,選擇了行業龍頭作為學習對象的味道。

不難看出,好的出租的小心思是,鑑於快的新出租曝光更多,在公眾中有一定的品牌度,如果取為相近名稱的“好的出租”,那當人們提到“快的新出租”的時候,自然會提到“好的出租”,這樣形成一種被動曝光。

當然,這種策略一般來説更適合市場跟隨者,畢竟和其他品牌形成太強的“神秘”關聯,不利於自身品牌的日後獨立發展。

對於高德來説,好的出租的命名就有欠考慮。

在推出好的出租的同時,高德宣佈推出首個司機地圖,為出租車司機提供找廁所、找加油站等功能。

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這也是高德的“拿來主義”,不進行任何增量的創新,而是直接抬頭把目光看向同行,拿來就用。

這種基礎性的功能,經歷了充分競爭的網約車平台實際上早已上線。早在2015年滴滴就開始在司機端推出找廁所功能,2018年8月,滴滴出租車就上線車生活功能,能幫助司機在平台便捷使用找廁所、加油、充電、違章查詢、車險服務等等等等...

此外,好的出租所提到的自主交接班功能,也就是智能派發交接班地點順路訂單,實際上大家也都很熟悉,那就是滴滴司機耳熟能詳順路回家功能。

實際上,滴滴早在2013年就針對出租車司機率先上線了順路回家功能,並廣泛應用於網約車,幫助司機在回家或者回公司交班時減少空駛。

所以説,對於剛開始做打車業務不久的高德來説,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不用自己去摸索,按照滴滴等企業此前摸索出來的路子往下走就行了。

這種“拿來主義”本身就是行業後入者的優勢,可以少趟坑,減少試錯帶來的資金浪費。

只不過,拿來主義的同時,不要名和利想着都佔。補足自身不足,不要説成是“首家”。

後來者的優劣勢

出行行業的爭奪還在繼續,但是這次是將焦點為什麼放在了出租車行業上,則是競爭白熱化後不多的可選項。

實際上,在出租車業務上,高德也是後來者。

今年7月,滴滴發佈桔行系統,開始佈局出租車信息化,相關聯的是,兩個月後滴滴發佈快的新出租。

嘀嗒出行也是較早開始佈局出租車業務的,並且,嘀嗒出行較早地就開始向出租車收費。

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2019年下半年嘀嗒出租車約車業務收入626萬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1556萬元,實現了環比超過兩倍的增長。

眾所周知,出租車業務在打車平台的爭奪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出租車是滴滴和快的發家之地,兩家都是從出租車約車業務開始。

另外,出租車由於體系的問題,網約車平台自上線以來,一直都沒有對出租車的訂單進行過任何的抽成、收費。

經歷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着變化。

隨着消費者習慣的改變,線上約車越來越便利,出租車行業也在發生着改變。再加上公眾甚至是出租車公司對線上約車行為越來越認可,收費的可能開始鬆動。

目前嘀嗒已經對出租車開始進行收費,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業績。正是這個時候,高德大張旗鼓地衝擊來。收割市場的急切心理也非常地明顯。

另外,對於運力的急迫需求,也是高德此次開展出租車業務的目的。

高德地圖自上線打車業務以來,憑藉聚合打車的模式,聚攏了一批小的第三方打車平台。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在於輕,憑藉自身地圖業務的流量,可以導向其他約車平台,自身沒有“控車”的壓力。同時,在經歷了網約車的多重爭奪後,高德地圖的加入可謂是坐享其成,這也是一種拿來主義。

但是也有困難。

首先就是運力。眾多小的第三方平台在網約車的領域並沒有實現長尾效應,也就是説,滴滴一家平台就佔據了主要的運力。

據此前思略特諮詢公司的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滴滴出行佔據了國內網約車市場91%的份額,而美團打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神州專車、易到用車分別擁有餘下市場的2%、2%、2%、2%、1%。

眾多玩家陸續進場後,滴滴依然能佔據如此高的市場份額,核心就在於“控車”。憑藉強大的規模效應,滴滴在司機和乘客端,都有着訂單、品牌、用户等多方面的優勢。

無論是高德還是美團打車,都在經歷了猛烈的流量傾斜,打車補貼後,竟然絲毫沒有動搖滴滴的市場地位。

而出租車,可以説是這些出行平台的一個可能。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當前出租車的線上化率不足10%。

這對於高德這樣的玩家來説,拉攏出租車公司的資源,也意味着可以快速擴充運力。另一個問題在於,高德手握大把用户,但依舊不盈利。

挑撥和對立無益

高德在打車業務上,有些投機取巧。

不止是名字上“好的出租”直接碰瓷“快的新出租”,還有就是司機服務的功能上,比如此次高德特地將找廁所等功能拎出來。

實際上,噱頭的意味更大。

高德作為一家地圖服務商,廁所、加油站等功能都是現成的資源,如果有心做產品,這些增值的功能,應該是一早就上線為司機提供的,並不需要單獨作為司機服務的賣點。

此次將這些功能做為買點,高德的功利性、目的性變的十分明顯。

此外,在此次好的出租的發佈上,高德還有很多“態度鮮明”的針鋒相對。

高德地圖對好的出租的宣傳點,還重點落在了“不做‘運動員’”、“不做‘打工者’”、“不做‘替補’”上。

高德將自身的聚合模式,和有“控車”能力的網約車平台進行了對立,尤其是,這種意味明顯的挑撥,是在對立出租車公司和網約車平台,樹立一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氛圍。

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高德出行自上線以來,就一直通過樹立對立來拉攏各方資源,這種行為非常的短時,而結果是,聚合模式依然沒有成為主流。

要認清的是,網約車和出租車早已經不是敵人,網約車平台和出租車平台也可以更好地融合。

對於網約車平台來説,更大的目標應該是把盤子做大,很簡單的道理,打車的人多了,原先不打出租的人也會打出租車,這是整體的一個行業教育,關鍵是做大盤子。

當前網約車平台推動起來的市場,早已經是增量了。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滴滴順風車下線的當天,北京的打車就爆單癱瘓了,但是這麼多年,北京的出租車一直保持在7萬輛左右,並沒有大幅減少。變化就在於,市場的需求量已經大幅提升。

出行行業的根本,還是在於場景和“控車”。

攜程專車立足於接送機服務,車企憑藉自身車輛的優勢推出出行服務,這些都是很好的出行行業在場景和“控車”上很好的嘗試,對於高德,為什麼不能換換思路?

在企業的競爭中有一個爭論:那就是先發有優勢,還是後來者更有優勢?

既然是爭論,自然是各有利弊。後來者,往往能夠避免先行者趟過的坑,避免資金的損失,可以充分地權衡各方利弊。

尤其是在通過補貼激烈緊張市場的行業,後來者還有以小博大的優勢。但是,後來者想要實現超越,信奉“拿來主義”做無腦的追隨者,無異東施效顰。

高德的“拿來主義”,仔細來看和抄襲又有什麼分別。別人做什麼業務自己就做什麼業務,別人有什麼功能和產品自己就做什麼,這種“拿來主義”的依賴,導致最後連名字都改一改直接用,業務上尚且如此“敷衍了事”,怎能保證服務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0 字。

轉載請註明: 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