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升級 激發市場主體科技創新活力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要加大對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技創新需要制度創新的支撐,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賦予科技人員科技創新活力,保護科技創新成果,優化科技創新的利益分配。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特別是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提出一系列新舉措,標誌着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全面升級。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王闖此前表示,“2019年,我們法庭的很多案件特別是專利授權確權案件,覆蓋了醫藥、生物科技、網絡電纜、大型機械、智能輸入法等領域,通過這些案件的審理很好地激勵了科技創新。”
隨着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極大激發了創新活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3件,國內企業在專利申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鞏固。與此同時,專利質量顯著提升,在信息通信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我國在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實力穩步提升,但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技術上還較為薄弱,成為掣肘我國產業升級的短板。
“從知識產權保護角度看,我國在推進科技創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需要賦予科技人員對研發成果具有更大的自主權、決定權和處置權,用產權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同時,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要及時給予司法救濟,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科技創新保駕護航,從而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張依羣説。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助於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郭一鳴建議,科技創新過程中,要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服務和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大限度地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建議完善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專利保護規則,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並切實降低知識產權維權成本,縮短知識產權訴訟週期,使司法保護力度和科技創新高度更好地契合,方便權利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