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1家全國學會在中國科協全委會上聯名發佈《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學術出版道德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倡議科研從業者聯合起來,共同抵制各類學術不端和出版失範,保障我國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學術不端和出版失範問題對我國科技界的健康良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比如,有的學科領域存在利益紐帶和攻守聯盟,發表了一些人情稿、關係稿。再如,篡改數據、弄虛作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抄襲剽竊等現象依舊存在,攪渾了科技界的一池清水,也讓很多科研工作者無法靜下心來、腳踏實地開展研究。
《公約》倡議科研從業者共同遵循四條要求:遵守科研活動規範,確保研究成果真實可信;恪守出版倫理道德,確保論文撰寫誠信規範;嚴守論文評審要求,確保出版過程客觀公正;堅守學術道德底線,確保論文發表真實可靠。
中國科協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機構,聯合數百家全國學會共同發起倡議,有利於凝聚力量和形成共識,協力推進我國學術誠信和科研倫理的全面進步。可以説,《公約》提出的這些要求,對科研活動全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全鏈條覆蓋,有利於明確科研活動中什麼必須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等問題,為釐清科研規範提供了準繩。
科技創新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核心議題。近些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迅猛,無論是論文發表數量還是專利申請量,在全球都處於領先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全球排名第12位,近幾年排名連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科技原創力不夠,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科技領域仍然存在“卡脖子”問題,並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如果學術不端和出版失範問題大行其道,那麼就無法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科研工作者唯有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學術貢獻,才能為實現科技強國作出實質性貢獻。
目前,科研工作的運轉主要依靠以同行評議為核心制度的行業自律機制,論文作者、審稿人和編輯出版人員等科研從業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因此他們的自律至關重要,任何一方不遵守規則都會帶來連鎖反應。
很多學術不端和出版失範問題之所以發生,同相關人員不瞭解規則、缺乏培訓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為此,要以《公約》發佈為契機,將相關要求納入研究生培養、科研從業者入職培訓之中,加強有關學術規範和科研倫理的宣傳教育,提升科技界的自律水平,共同抵制各種學術不端和出版失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約》仍然是倡議性的要求,還沒有形成法律法規的強制效力,也無法對科研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細緻規定。對於各類學術亂象,科研機構和學術期刊要加強學術調查和監督,對違反學術規範和科研倫理的行為堅持零容忍並嚴懲不貸。如此,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帶來的困境,推動科技界良性競爭、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