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張家界廣電】
未成年人的網絡遊戲成癮問題一直被全社會關切,我國對這一問題也高度重視。
兩年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就曾印發相關通知,規定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絡遊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
2021年,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為什麼要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時間?假如孩子沉迷網遊,家長、學校應該如何做?國外青少年有“網癮”現象嗎?
▼▼▼
生理特點致青少年被網遊“蠱惑”
根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使用互聯網的未成年人當中,有62.5%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其中玩手機遊戲的比例為56.4%,網絡遊戲已經佔據很多未成年人的課餘時間。相比成年人,為什麼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網絡遊戲?
專家表示,生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一點。簡單的來説,人的大腦是三位一體的,本能的部分控制行動,例如吃喝拉撒睡;高一級的部分控制情感情緒;最高等級的大腦皮層部分是人類特有的,控制理智以及羅輯思維,也就是大腦的額葉部分。
但研究表明,額葉發育到25歲才會完全成熟。“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更多的是用感情來思考問題,什麼高興就接觸什麼,與成年人用理智看問題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也就不難理解青少年為何容易被遊戲‘蠱惑’了。”
青少年在遊戲過程中既可以釋放學業上的壓力寄託感情,又可以交友交際。更重要的是,這類遊戲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找到成就感和主宰感。
此外,錯誤的引導方式和填鴨式的教育,也成為了部分網絡遊戲在青少年中風靡的重要原因。
社交功能也讓青少年欲罷不能
遊戲的社交功能也讓遊戲玩家沉迷其中。網絡可以幫助人們交流,可以把相隔萬里的人聯繫到一起。
大多數專家認為,在線遊戲讓玩家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快感,玩家邀請好友一起“開黑”,這樣的協同作戰模式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平台。它不僅是玩家的社交平台,有時還兼具社交話題的功能。
當別的孩子都在談論這款遊戲的時候,不能參與其中,會讓孩子產生被孤立的感受,因此出於社交本能,他們也會去嘗試接觸同樣的遊戲。
心理輔導
應注意舒緩情緒、循序漸進
如果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家長、老師應該如何引導?
專家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建議從青少年身心特點特別是心理特性出發,逐步培養孩子正常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迴歸生活,從遊戲的虛擬世界中走出來。“最重要的是要引發孩子的快樂情緒,如果遊戲讓他快樂,我們就要發掘一些比遊戲還要讓他快樂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方面,專家則強調更多的還是“循序漸進”,認為治療網癮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方面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多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另一方面發現孩子有沉迷遊戲的現象時,也不要過於心急,可以和孩子達成一些約定,逐步減少他們的遊戲時間,而不是採取諸如摔手機、拔網線等簡單粗暴的方法。
青少年“網癮”是全球普遍現象
多國出台防沉迷措施
國外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美國一家機構——常識媒體,調查發現,大約有50%的孩子承認他們沉迷於手機等移動設備,有59%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已經被移動設備“綁架”了。
在英國一個兒童慈善機構的調查中,大約有1/4的家長認為,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大的挑戰,比督促孩子做作業或是安排健康的膳食更讓他們“頭疼”。
根據英國《衞報》的報道,甚至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於遊戲,請求醫生為孩子開安眠類藥物。
現在很多人都挺依賴手機的,但究竟怎樣才算有“網癮”?又應該怎麼解決?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