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鍊金術”可讓黃金生產“脱毒向綠”,最近完成噸級中試,計劃於今年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

創新“鍊金術”可讓黃金生產“脱毒向綠”,最近完成噸級中試,計劃於今年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

用創新綠色提金技術從實驗室提純得到的小塊黃金

代表財富、象徵權貴的黃金人見人愛,可生產黃金的過程卻繞不過污染。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姜標研究員團隊歷時七年,開發出了一套綠色“鍊金術”,利用微納氣泡、綠色而廉價的提取劑,為黃金生產行業帶來了“脱毒向綠”的希望。

最近,該技術完成了噸級中試,計劃於今年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

百年劇毒鍊金遭遇環保難題

黃金是一種非常稀有的貴金屬,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物資,對穩定國家經濟、金融穩定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它又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原料,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天航空業等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它。黃金還是重要的社會消費品,點綴人們的生活。

然而,已經沿用上百年的氰化法、混汞法提煉黃金對環境污染巨大。“目前,全世界60個最大的黃金產地和23個著名的黃金企業,採用氰化法生產黃金的產量佔其總產量的84%以上。”姜標説,無論是氰化物,還是汞,都是劇毒化學品。而且,這種提金工藝效率低、週期長,藥劑直接接觸外部環境,污染難以控制,對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構成了極大威脅。

從2018年起,我國明確將氰化渣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自當年4月1日起,若不能豁免將按每噸1000元的標準徵收環境保護税,而汞則是《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國際公約禁止使用的。早在2013年,就有黃金生產企業找上門來,希望科學家能為他們找到一種擺脱劇毒的綠色環保“鍊金術”。

無氰綠色工藝創新“鍊金術”

為何一項劇毒生產工藝能沿用百年而不被替代?項目負責人之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副研究員李繼香坦言,除了毒,這種工藝提金效率穩定、成本低,其綜合“性價比”還真難以被替代。

那麼“脱毒”就成了發展未來替代工藝的關鍵詞。在綜合分析了傳統提金工藝之後,姜標研究組提出了微納米氣泡提金的新技術體系,讓黃金提煉在關鍵步驟上徹底“脱毒向綠”。

傳統提金工藝之所以採用氰化鈉,就是利用遊離氰離子將礦漿中的金元素從固體中拉入液體中,再將其富集回收或置換出來。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這個過程活性氧類物質可以加快金的浸出過程,同時不同類型的礦石又需要針對性的粉碎、焙燒等預處理過程。

“我們早期研發過微納米粉碎技術,也在水處理中使用過微納米氣泡技術,於是就在實驗室裏從處理克級礦石開始了嘗試。”李繼香從燒杯裏夾起一小塊當天剛提煉出的金塊説,當含有氧氣的微納氣泡破裂時,會釋放出活性氧,就能迅速將金元素從礦石粉末中“拉”到水溶液中,變成金離子。但金離子還會“跑”回礦石中,所以他們又研製了綠色無毒、價格低廉的絡合劑,使金離子安心留在液體中。

經過六七年攻關,研究團隊建立了從小試到工業化規模的微納粉碎裝置,完成了從克級到噸級的礦粉浸取裝置研製和工藝驗證,共申請專利7項,已有6項獲得授權。

姜標表示,採用這種無氰提金體系,環保處理成本可從每噸千元下降到15至25元,可幫助黃金生產企業跨越環保成本大幅上升的“死亡谷”。而且,新技術體系能耗比傳統工藝降低約30%,提金浸出時間也成倍縮短,可謂環保與效率實現“雙贏”。

微納粉碎技術惠及粗糧加工

創新“鍊金術”可讓黃金生產“脱毒向綠”,最近完成噸級中試,計劃於今年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

建造在陝西安康旬陽一座礦山中的無氰提金噸級中試裝置

就在今年1月,建造在陝西安康旬陽一座礦山中的無氰提金噸級中試裝置通過驗收。研發團隊計劃今年與黃金生產企業合作,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只有過了這一關,才能真正向企業“交鑰匙”。

儘管綠色“鍊金術”真正能夠實現工業級應用尚有時日,但研發團隊所開發的微納粉碎技術卻已在雲貴高原上率先開花結果。

這種高效無分級的超微粉碎技術,可以將金礦石打磨最細達到1微米的超細粉末,細度比傳統球磨工藝提升了幾十倍,同時採用全負壓工作方式,無粉塵泄露,極大地減少了加工二次污染。

那如果用它來打磨粗糧會如何?麥麩等傳統五穀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但因為口感粗糙,導致需求市場難以打開。超微粉碎加工可以在不破壞食品、藥材原有營養成分的基礎上,提升口感和利用價值,並杜絕生產過程中的重金屬污染風險。而這項原本用於礦石的超微粉碎技術,稍加延伸改造,就可能使各類雜糧粉“升級換代”。現在,超細粉末加工食品的營養價值正在科學評估中。



  作者:首席記者  許琦敏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顧軍

圖片來源:受訪方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新“鍊金術”可讓黃金生產“脱毒向綠”,最近完成噸級中試,計劃於今年開展50噸以上的產業示範驗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