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四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神十四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出征儀式 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舉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7時5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 7時56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即將開啓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
神十四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發射成功 飛行乘組狀態良好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神十四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順利進駐 對接歷時約7小時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6次自主變軌,於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7小時。 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後,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啓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

心懷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來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6月5日上午,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順利送入太空,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告捷。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採取徑向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方式同空間站組合體對接。3位航天員將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啓6個月的太空之旅。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並與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堪稱“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這次發射任務有何看點?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又肩負哪些使命?

出征

“神箭”再創新紀錄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站立時長達到近10個月,刷新了此前遙十三火箭站立6個多月的紀錄。

為何火箭發射升空前要“站”這麼久?專家告訴記者,自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起,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採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加上“雙保險”。

此次發射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就是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應急救援火箭。隨着4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成功返回,遙十四火箭也結束了應急救援值班任務,由應急狀態轉入正常任務狀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指揮荊木春介紹:“在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上,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執行了從神舟一號至今的所有載人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發射任務,發射成功率達到100%,被譽為中國神箭。”

為了進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消除薄弱環節,研製人員不斷進行技術改進。

“這就好比考試成績要從90分提高到91分,甚至91.1分,哪怕是0.1分的提升,背後的工作也並不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説。為此,研製團隊不僅提前對長期豎立狀態下火箭諸如火工品承載能力、螺栓預緊力等開展了專門的試驗驗證,並且保證火箭豎立時的温濕度等環境條件,還會在火箭轉入正常任務狀態後對箭上螺栓擰緊力矩、密封產品的密封性等進行復測。

遙十四火箭發射準備期間,型號團隊還需同步開展遙十五火箭的裝配和測試等,完成應急救援狀態的設置。

“通過去年兩次任務探索實施流程並行與優化,今年發射的準備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常武權説。

目標

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堪稱“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他們肩負着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的重要使命。

“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其中,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説。

展望

載人航天“三十而立”再出發

從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准實施,至今已走過近30年。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然而,空間站工程立項之初,中國航天人面臨着很多難題,任務非常艱鉅。

研製準備長達十年之久,許多空間站工程設計研究人員十年如一日,每個人都把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作為追求和夢想,使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得以突破,一個又一個複雜的技術問題得以解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介紹,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後,工程將轉入為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

我國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均可實現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可搭載7名航天員。“同時,我們在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為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郝淳説。

文並圖/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1 字。

轉載請註明: 神十四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