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媽的官司以出人意料的情況結束了,很多人等了個寂寞。
但是,她在接受採訪時的發言,還是吐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我歸納為三點,並點評如下:
許媽已經不再強力堅持“偷換”説,有條件接受“錯換”結果。
“偷換”案件之所以成為全國轟動性案件,在於許媽提出可能是“偷換”,並直指姚策生母杜新枝是“偷換”的始作俑者,而當年護士郭希志是從旁協助者。一時間,輿論把矛頭指向二人,杜媽甚至出門都被人吐口水。
然而,經過當地有關部門再次調查,結論依舊是“錯換”,但是許媽及其支持者依然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
這次,許媽當庭提出要追加杜媽作為被告,並申請當年護士(估計是郭希志)出庭。
這就是案件沒有審理,需要擇期再開庭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這依然是要讓杜媽難堪,兩家恩怨難解。
記者也問許敏,是否一定要認定杜媽“偷換”才能接受。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許媽比之前的高姿態有所放軟,並沒有太過執着,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錯換”結果,但要把當年事情原委搞清楚。
我認為,許媽有疑惑,杜媽也有疑惑。
甚至有些網友認為,許媽家內部家庭矛盾也會導致“偷換”,不能只質疑一方。
而許媽也表態,也可以調查自己家情況。既然如此,不妨各方把情況都攤開來,一次説清楚,也省得繼續猜疑,也能平息爭論。
實際上,杜媽也回應過有些人猜測是她“偷換”的質疑。她就表示,自己當年躺在病牀上,下都下不來,連孩子面都沒見過,她哪裏有力氣偷?
面對“對郭威不好”的質疑,她也曬出自己買的保險,受益人名字是郭威,就是希望自己“走了”也能給郭威一個保障。
然而,網絡唾沫掩蓋了這些聲音。
因此,如果各方能夠坐下來,至少有助於大家聽到彼此的聲音,如果能一起還原事實真相,也有助於大家走出這段傷痛。
只要不預設一個“替罪羊”,一定要辦成什麼樣才滿意,其實都有的談,不是嗎?
“失獨”問題恐怕比“真相”更關鍵。
許媽自稱“失獨家庭”後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因為她過去表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而她的親生兒子郭威一家是完整的,且時常走動,還在直播間上演“一家親”,真要説失獨,還是杜媽那邊失去親生兒子。
然而,我比較能理解她的“失獨”,其實是對自己晚年生活無着的擔心。
全國“錯換”案件不下數十起,但沒有一件有如此轟動的影響力。
主要還是因為姚策病重、不幸去世,“錯換”了,但是這個兒子永遠換不回來了,“各回各家”的基礎並不存在。假如沒有這個特殊因素,恐怕這件事不會引發轟動,也不會有後續那麼多的糾葛。
喪兒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們晚年怎麼辦的問題:如果郭威迴歸許媽家,那杜媽“失獨”,如果郭威還在杜媽家,那許媽“失獨”,這就變成零和博弈,甚至會“雙輸”。
甚至有網友推測,許媽之所以不依不饒地指責杜媽“偷換”,也有想和杜媽爭搶郭威的意思。
我認為,求真相很重要,但是雙方老人的晚年照料也很重要。
許媽只是這個擔心的提出者,而其他三位老人也會存在這樣的擔憂。關心他們的人,應從中解讀出這點,並加以關心和解決,不能單純就事論事“求真相”。
當然,解決方案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刻意加重郭威一家的負擔,否則都會導致後遺症。希望各位善良的網友多從這個角度出發,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網絡紛擾對當事人的影響很大,請大家都高抬貴手,不要添柴加火。
許媽還特別提到了網絡暴力對她的傷害,但是我也想説,在這件事中,幾乎所有家庭成員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網絡暴力;
與杜媽、姚策、熊磊相比,許媽遭遇的非議可能還算小的。
我始終認為,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本不應該在裏面再區分出“加害者”、“受害者”,或者讓雙方呈現你輸我贏的對立局面。
然而,部分自媒體和短視頻直播以個人目的為優先,刻意放大部分言論,在客觀上造成了這個家庭內部的撕裂,以及網絡空間的“站隊”。
對許媽及所有家人來説,我建議暫時關閉網絡發聲,不要讓自己的言論再被人利用、炒作,繼續傷害自己和他人。
而熱心此事的網友,也請注意自己的言辭,不要使用過激特別是侮辱性的綽號如“杜鵑鳥”、“白眼狼”或者編造虛假信息來攻擊他人。
這不是幫人説話,而是在煽風點火。
唯有大家坐下來,溝通協商,一起向前看,才是真正能寬慰這些受傷心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