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的新用途:從垃圾變電池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魚類被消費後產生的廢物中含有豐富的氮、氧、氫和碳,這些物質因其電負性、穩定的性質和熱穩定性而被視為製造電池的有用元素。

  據《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6日報道,來自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中國廈門大學和美國文特沃思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利用羅非魚身體的多個部分(內臟、頭部、魚鱗和鰭)提取膠原蛋白,以用於儲能系統。

  據科爾多瓦大學負責該項目的研究員格雷戈里奧·奧爾蒂斯稱,膠原蛋白已被用作陽極,並經過了多次實驗室測試,以評估其與常規陰極結合使用時的功能。

  該研究已經利用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的鋰電池以及鈉、鎂離子電池進行了測試。少數一些國家尋求用鈉、鎂離子電池替代鋰電池,主要原因是鋰資源未來可能會逐漸稀缺。

  根據這項研究的結論,在這三種測試情況下,利用魚類廢物獲得的電池儲能數據與使用其他化學合成材料相比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高,而其優點是,在這種情況下,電池陽極將由可持續材料製成。通常作為垃圾被丟棄的魚類廢物由此變廢為寶。

  科爾多瓦大學為此開展了電化學研究,並分析了不同的反應機制。這項研究為將魚類廢物用作可持續的儲能材料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但是,要使這些電池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奧爾蒂斯補充説:“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已經根據這種新型電極的質量分析了量產電池的能量密度。要使它們能夠上市銷售,我們必須考慮電池組件的質量。”

  報道指出,這是魚類廢物中的膠原蛋白首次被用作電池材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9 字。

轉載請註明: 魚刺的新用途:從垃圾變電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