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飛 奇客故事(ID:cybergushi)
小時候每當逢年過節,家裏都會準備一些糖果,後來發現吃甜食的習慣是全球人類共有的習慣,比如西餐菜單經常有一頁甜品欄。然而很多現代疾病,其實都與吃多了糖有關,不過這種飲食習慣就是讓人很難放棄。
進化心理學對此作出瞭解釋,我們愛吃甜食,是原始人時期食物匱乏造成的。原始人的生活,和野獸類似,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而甜的東西能夠短時間為身體提供高熱量,也就一時餓不死了。
自然規律演化,喜歡吃甜食的人,更容易生存,也就留下了更多的後代,所以原則上,我們多數人也許是愛吃糖的原始人後代。
「甜食基因」在洪荒時代救了人類的命,可在現代社會卻害了很多人的命。因為工業生產下的甜食供應實在太豐富了,而人類骨子裏對甜食的喜好又是沒有節制的,暴飲暴食之下難免得病。
「甜食理論」就此埋個伏筆,讓我們回到「假新聞」的本文主題。
人類歷史上,可能從沒有像現在被如此多的假新聞圍繞着。親友的微信羣裏,社交平台的信息流裏,充斥着各種離譜的消息。而昨天,假新聞甚至出大事了,一些死忠川粉聽了特朗普的話,以勤王之勢佔領了美國國會。
當互聯網發明之際,很多“天真派”認為,互聯網的發明,能讓科學真理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其實多數時候效果恰恰相反。
為什麼假新聞流傳速度這麼快,甚至説,為什麼人類骨子裏喜歡假新聞?仔細想想,「甜食理論」可以對此作出解釋。
正如原始人在人類社會生活早期熱量不足的情況一樣,原始人其實還面臨另一個難題——信息不足。越高級的動物,越依賴信息作決策,比如獵物的信息,天氣的信息,異族入侵的信息。哪怕是最簡單的昆蟲,也有感受空氣濕度、温度、信息變化的能力。由此可見,誰的基因,對信息渴求最激烈,誰就更可能活下去。
有個例子,可以充分説明人類對信息的熱愛。比如電梯裏,哪怕是最無聊的,或者最聒噪的電梯廣告,都有人盯着看,原因是人類骨子裏無法忍受得不到信息和與世隔絕的狀態,所以哪怕是廣告,也能讓大腦享受獲得信息的快樂。
這種「信息渴望基因」到了現代社會,就面臨着與「甜食基因」類似的問題。現代社會的信息數量,像糖果一樣,是供不應求的,這對大腦來説,信息是完全過載的。在這種情況下,大腦如何篩選信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偷懶,只接受最聳人聽聞的信息(因為在原始人狀態下,越駭人的信息,就越是和生存息息相關的信息)。説到這,我們為什麼更容易對假新聞上癮,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假新聞,遠遠比真新聞娛樂性更強,內容更刺激,更能喚起大腦的閲讀衝動。在早些年間,火車站經常賣一種小報,頭版新聞永遠是標題黨“劉德華結婚了,成龍出車禍了”,買得人最多。
而從傳播的角度,作為信息傳播的人類個體,也容易產生傳播假新聞的衝動。因為傳播假新聞,能夠獲得周圍人羣的關注度,按照原始人的説法,你更容易成為被一羣猴子包圍在中間的那個更知名的猴子。試想一下,如果在猿猴時代,其中一隻猴子,一會説“要下暴雨,快收衣服了”,一會説“老虎要來了,我已經聞到味道了”,這隻猴得多受寵愛。換言之,如果另外一隻猴子經常説,“其實我們也會掉毛的”,“原來石頭是不能吃的”,輸出沒有任何刺激性的信息,恐怕會被當作傻子。
所以總結下來,在現代社會,假新聞對個體大腦來説,更好吃,假新聞對傳播者來説,更容易引起族羣矚目。這也是為什麼,真假新聞兩條信息,同時在傳播網絡上傳播,假新聞一定比真新聞跑的更快;而闢謠新聞,一般只有謠言新聞訪問量的1/10甚至1/100。
如同,有毅力能夠拒絕自身甜食基因誘惑,合理飲食的現代人更容易獲得健康一樣,信息的合理飲食與我們的生存發展有重大關係。這裏有兩種人值得一提:
第一種人,有甄別力、對抗信息基因誘惑的現代人,他們無疑更容易獲得真實情報,從而作出更正確的決策;
第二種人,知道如何創造“甜食”信息,蠱惑原始人大眾的大腦,讓烏合之眾為其服務。對號入座一下,特朗普是哪種人,就很清楚了。
從這個角度看,受眾最廣泛的宗教,其聖典往往都會寫成故事,最不濟也會寫成語錄對話,你猜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