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家電商平台,它集業內頂尖實力於一身,並且是由多家巨頭組成的“夢之隊”,甚至還是昔日中國首富的希望,更是從出生就伴隨着“50億”的名號,而這就是萬達旗下的電商網站——飛凡。事實上,生於2015年,曾被寄予厚望卻又分崩離析,最後拆分重組為萬達網科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新飛凡”,最終在近日已經宣告註銷。
【三巨頭攜手,夢之隊還是“湊之隊”?】
首先讓我們把時間線撥回2014年的8月29日,當時阿里已經基本確定將在紐交所上市。眼看着以電商作為主營業務的阿里即將扶搖直上,騰訊、百度、萬達在此時宣佈將聯合成立萬達電商,並稱這家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時間擬投入50億元到後期和項目合作中,其中萬達為大股東持有70%股權,百度與騰訊則各持有15%的股權。
敲定了要做電商平台後,這家財大氣粗的平台就在當年年底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快錢的股權,準備好了自己的支付系統。
事實上,萬達在電商方面的動作並不算慢。2015年飛凡就已正式亮相,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顯示,這家號稱以遍佈全國百餘家萬達廣場為基石,百度提供團購、LBS、大數據等資源,騰訊方面則帶來移動支付與社交平台等資源,可謂是集三家之所長的“夢之隊”。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更是對它報以厚望,並在“2015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許下了美好的flag,並表示,“假設我們三個是梁山的晁蓋、宋江和吳用,現在想拉你入夥,你上不上梁山呢?”
當時坐在王健林對面的馬雲聽完之後,含蓄的扯了一會兒組織合作的經驗,隨後給出了自己誠摯的評價,“你們三家我覺得有點像湊攏班子。”
【電商?團購?騰訊與百度的元素在哪】
萬達電商出品的飛凡,打出的是“不同於淘寶和京東”的口號,並決心要“打造全球最大的高科技智慧生活O2O開放式電商平台”。當時曾有業內人士認為,王健林是希望靠飛凡實現萬達廣場的O2O轉型,但是O2O這個概念實在是過於廣泛,以至於後續飛凡距離關鍵詞“電商”越行越遠。
按照此前的報道顯示,飛凡在成立後重心一直放在打通線下商場的會員體系上。據悉,飛凡當時的核心是開放平台,後者由會員管理平台、積分聯盟平台、智能支付平台,和營銷運營平台等四大管理平台組成,包括大數據及雲平台等技術為購物中心及商户提供會員、積分、營銷,以及支付等服務。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7月底,飛凡開放平台合作商業項目超過3000個,商業聯盟擁有商户超40000家,會員總數超過1.2億。不過這“1.2億”用户在飛凡上能體驗到的服務,除了商場會員積分等掛鈎權益外,更多的是諸如找店、停車、排隊、智慧電影等線下服務。因此當時還曾有網友吐槽稱,飛凡網更像一個“低配版的大眾點評、美團、百度糯米。”
至此,飛凡血統中“萬達”的優勢已經展開得比較充分了,但騰訊與百度卻似乎並沒有發揮出自己所在領域的頭部優勢。好歹這兩家在自己的領域也算“絕對強者”,在這場合作中卻反而成為了“透明人”,而這也為後來“大預言家”馬雲評價的應驗,埋下了伏筆。
【飛凡“錯過”的騰訊,轉身捧起電商新一極】
2016年7月,業內傳出萬達和騰訊及百度“散夥”的傳言。當年8月萬達方面則回應稱,三方其實並未實現實質性合作,飛凡完全由萬達出資,騰訊與百度並未實際投入任何資金。這一聲明很快也激起了“千層浪”,也算是徹底證實了騰訊與百度只是在“友情出演”,三家所謂的“優勢聯合”並不牢固。
但有意思的是,就是在2016年,與萬達“官宣分手”的騰訊,卻將橄欖枝拋向了另一家電商平台,而後者的名字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裏可謂是響徹神州。它的身影也很快充斥在萬千用户的微信羣中,並且模式也再度刺激的阿里與京東着手新的業務,而這就是拼多多。
與飛凡聚焦打通線下商場會員體系的側重點不同,拼多多可謂是將騰訊能提供的資源優勢用到了極致。藉助騰訊社交平台進行裂變式的玩法,配合有價格優勢的M2C渠道,拼多多在人際關係複雜而又緊密的父母輩中迅速走紅擴散,並逐漸打開了一扇名為“下沉市場”的神奇大門,直到今日也成為了國內電商行業中不可忽視的新一極。
事實上在近日火熱的618促銷活動中,拼多多日前也已經啓動了今年的預熱活動,而百億補貼的口號也再度引爆了消費者的關注,但飛凡卻就在數天後正式進入最後的註銷程序。從表面上來看,只因一個錯身早就天差地別的境遇,令人唏噓,但從深層來看,即便有着雄厚的資金與資源,如果自身對互聯網行業乃至電商領域缺乏相應理解和創新,也沒有充分與合作伙伴進行聯合的情況下,最終如飛凡這樣不缺人、不缺錢,也不缺資源的平台,也無法實現一個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