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第二場戰“疫”開打 透支增長空間後開闢新戰場
本報記者 李喬宇
如果説疫情期間保證配送和供應是生鮮電商今年來面臨的第一場戰“疫”,那麼疫情逐步緩解之時,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維持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又一場戰爭。
一項數據或許能夠側面體現生鮮電商們的焦慮。北京地區消費者林小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5月以來,她收到了來自某生鮮電商平台更高頻次的推送。截至5月23日,她共計收到該平台的13條短信推送信息,平均每兩天就能收到一條短信息,而在此前的2月份僅收到了來自該平台的4條信息。
據林小姐透露,她最近一次從上述生鮮電商平台購物還是在3月上旬。
林小姐的故事或許並非孤例。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看來,隨着居民緊張情緒有所緩解,生鮮電商們訂單量的回落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於優質平台而言,用户消費傾向的轉變或許也能帶來新的機會。接下來,如何提高用户留存率,如何進一步創造新的消費場景、開闢新的玩法是生鮮電商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訂單量仍同比增長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訂單量一度迎來暴增。
從訂單量來看,據每日優鮮方面透露,疫情期間,每日優鮮實現了同比4倍左右的交易額,客單價達到120元,返工前的峯值達到150元。美團買菜則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疫情期間,北京地區的日銷售量最高為春節前的兩到三倍。叮咚買菜則告訴記者,疫情暴發期間,一位上海用户甚至一次性買了76件商品,其中包括6袋米、2桶食用油、3箱牛奶,還有各種蔬菜、零食、水果等。
從用户量來看,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2020年1月22日至2月6日的兩週內,主流生鮮平台每天的新增用户規模都在1萬以上,其中盒馬、京東到家和叮咚買菜在2月6日當天的新增用户均超過了4萬。
來自易觀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迎來流量紅利,2020年一季度活躍用户相較同期增加65.7%,日均活躍人數、人均單日啓動次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等維度數據都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2020年一季度生鮮電商行業日均活躍人數為658.1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04.8%。
“我們認為這次疫情給生鮮行業帶來了一些機會。”生鮮電商平台春播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具體來看,一是需求量的增加,而這意味着企業現金流的增加;二是用户習慣的養成。在春播看來,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便很難改變。
“訂單量相比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所下降,但對比去年還是有所增長的。”另有不願具名的相關從業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疫情的出現對生鮮電商而言會起到積極作用,但作用的大小還不好説。”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在沈萌看來,疫情期間,從整個電商消費用户的體量來看,生鮮電商們訂單量的暴增未必意味着用户量的暴增。疫情出現後,選擇生鮮電商的羣體本來就是生鮮電商的存量或者潛在消費羣體。由於網購門檻以及消費習慣的限制,生鮮電商用户的實際增量仍然有限。
沈萌認為,疫情帶來的增量甚至有可能透支部分平台今後一段時間的增長空間。
拓展新場景
疫情期間,不漲價、保供應成為生鮮電商們的核心競爭力。
在沈萌看來,疫情在推動生鮮電商訂單量的同時,也正在暴露行業短板。沈萌指出,生鮮電商依賴配送物流,一旦面臨訂單高峯,運力瓶頸或將限制行業發展;此外,從供應端來看,生鮮電商的產品供應能力以及儲備能力或難以與商超相匹敵。
“疫情對整個社會、經濟都造成很大傷害,但確實也為生鮮電商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每日優鮮方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需求側井噴的同時又暴露出了整個行業的短板,尤其是我們看到供應鏈積累和連鎖管理自動化積累比較弱的玩家,就會面臨較大的挑戰。比如,有的會出現有貨沒配,有的會出現有配沒貨的問題。”
每日優鮮方面表示,在遇到上述困難時,每日優鮮做了幾件事。一方面,緊急調配了內蒙古、雲南、山東、北京周邊的多個蔬菜產地的貨源,採購人員駐守產地;另一方面,在物流封鎖人力短缺期間,動員當地的產地工人,通過人拉肩扛的方式把貨給送出來;此外,新增了陝西、四川等直採產地,努力實現更多的供應量。
春播表示,疫情發生後,春播緊急響應,在2月2日就恢復了售賣和配送,在大部分電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貨情況下,保證每日上架20多款新鮮蔬菜不斷貨,不漲價,保障民生。
“疫情暴發期間,很多農户受到影響,地裏的菜、樹上的果運不出也賣不出,我們想方設法幫助農户,運不出來我們就自己派車去運輸,在主站上配合大促、做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幫農户帶貨,尤其是湖北“解封”後,我們還上線了湖北專區,工作人員與農户一起在產地搞直播,幫助農户銷售。”春播告訴記者。
這些舉措也同時推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在沈萌看來,儘管疫情推動了生鮮電商的需求,但極端環境同樣推高了物流配送成本,生鮮電商們的實際收益可能有限。
談及疫情期間的收益情況,另有不願具名的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自公司自成立以來,還從未進入盈利階段。
在現階段,盈利並非生鮮電商們的最主要任務,朱丹蓬告訴記者,如何留存用户,拓展新的消費場景才是當下相關企業的關注重點。
新的模式正在出現。據記者瞭解,每日生鮮等平台推出了名店半成品模式,部分平台正在拓展產品品類,甚至出現了生鮮電商涉足“餐飲外賣”“超市配送”的趨勢。
在朱丹蓬看來,名店半成品等模式不失為生鮮電商們探路消費場景以及發展模式的有益嘗試,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種模式能夠滿足消費者、餐飲企業以及生鮮電商平台三方的需求。長期來看,這些新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互惠互利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疫情推動了生鮮電商行業的洗牌,優質企業或許藉此擴大市場佔有率,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以及資金資源,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至於實力不足、基礎薄弱的企業或將退出市場。”朱丹蓬告訴記者,“如果未來生鮮電商的模式能夠被證實跑得通,能夠得以順利發展,那麼能夠真正笑到最後的生鮮電商很有可能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既能夠經得住疫情期間訂單量暴增考驗,又能經得住訂單回落檢驗的企業。”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