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年人”上線,“數”數春節新姿勢
一組數字,串起牛年新春——零售和餐飲消費超過8200億元,電影票房突破78億元大關,超過1億“原年人”選擇就地過年,6.6億件包裹上演年貨“新春運”……
這個春節,就讓我們數一數,“數字”裏藏着哪些過年新姿勢?
8210億元!
牛年消費“new”範兒足
這個春節,14億中國人的購買力有多“牛”?
據商務部監測,2月11日至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週增長28.7%。春節假期,網聯平台共處理資金類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79.37億筆,金額4.98萬億元。
一張年貨清單,不僅裝點了“年”的儀式感,更映射着消費趨勢、代際變化和社會變遷。
今年春節,“90後”“00後”登上家庭舞台C位,成為新晉年貨“主理人”。在天貓年貨節上,“90後”的下單比重超過六成。
“小時候過年,冰箱裏塞滿了雞鴨魚肉,就為了春節那幾天給我們解解饞。今年我置辦年貨,給爸媽買了按摩椅和洗碗機,堅果零食也都是挑少油少鹽的,吃着更健康。”家住天津的“90後”吳彤對記者説。
消費升級趨勢下,“健康”“綠色”“科技”成為國人購物車裏的關鍵詞。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蘇寧易購智能廚電銷售增長170%,主打淨味殺菌、乾濕分儲等功能的高端智能冰箱,線下銷量增長77%。
“原年人”的餐桌上,年夜飯消費生態正在悄然改變。
防疫帶動年夜飯“從大堂到線上”。京東大數據顯示,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年夜飯禮盒、年貨禮盒、方便菜等相關產品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90%;農曆臘月二十八至除夕,某外賣平台年夜飯半成品銷量同比增長4倍。
一鍵下單“雲”上約飯、半成品禮盒拯救廚房小白、直播間裏大廚在線教學……特殊的春節,年夜飯花式“開席”,撫慰異鄉人的胃和心。
就地過年,以往在春節略顯“冷清”的大城市商業體,在今年迎來久違的“高流量”——王府井商業街客流超53萬人次,杭州湖濱步行街綜合體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86%。春節期間,全國熱門商圈支付寶交易金額平均增長108%。
6.6億件包裹!
年貨“狂奔”上演“新春運”
特殊之年,我們見證了一個不用“搶票”的春運。
據統計,在各地倡議之下,今年全國超過1億人選擇就地過年。數據顯示,春節7天假期全國共發送旅客9841.6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
人未回鄉,一份份思念卻搭着包裹飄向遠方。
貴州酸菜、湖南臘肉、雲南火腿……各地年貨“反向狂奔”,開啓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春運”。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6.6億件,同比增長260%;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京東平台的異地訂單成交額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58%;菜鳥數據顯示,臘八到小年,從縣區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長兩成以上。
“臘肉、香腸、炸酥肉,爸媽寄來的年貨塞了滿滿一冰箱,雖然沒能回家過年,但家鄉的味道一點也沒變。”老家在四川的劉梓萌説,就地過年就是為戰“疫”做貢獻,期待疫情早日消散,明年春節和家人一起團圓。
公安交管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與往年春節相比,高速公路流量下降約20%,一些城市市區交通流量較往年春節相比有所上升。
地方相關部門也“各顯神通”,亮出多項便民舉措。廣州推出多條“如約專線”,直達大型花市和特色景區;浙江嵊州全市241個行政村設立了“四好農村路”物流服務網點,讓老鄉們網購、寄年貨更方便;寧夏固原推廣“全微通”農村客運服務平台等新業態,打通羣眾出行“最後一公里”……
為確保春節期間道路交通安全,各地公安交管部門日均投入警力15.4萬人次、警車5.3萬餘輛次,全力守護節日平安。
票房破78億元!
看電影、本地遊成過年“標配”
看電影、就近遊、密室逃脱……這個春節,“原年人”就地過年的“打開方式”並不單調。
在北京西單大悦城10層的首都電影院,儘管已經晚上10點,檢票口依然排着長長的觀影隊伍。“大半年沒看過電影了,沒想到春節檔這麼火,今天好不容易刷到兩張票,趕緊下單約了好朋友過來。”第一次在北京過年的周妍説。
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電影票房達78.22億元,再次刷新春節檔票房紀錄;支付寶數據顯示,春節日均觀影買票人數增加超560%。
就地過年,旅遊方式有哪些新變化?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本地遊、周邊遊、短途自駕遊成為不少人的新選擇。飛豬平台數據顯示,“本地遊”預訂量同比漲超660%;根據同程航旅數據,周邊遊整體環比漲幅達289%,部分城市周邊遊同比增長300%以上。
關中民居錯落有致、潺潺流水繞村而過……距離西安市區1小時車程的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小鎮,春節期間遊客絡繹不絕,僅2月13日當天,小鎮就接待遊客5.6萬餘人次,是2019年春節同期的5倍多。
短途遊帶動了城市郊區度假酒店、民宿等預訂火爆。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延慶、密雲等郊區住宿消費同比增長3倍以上,上海崇明、青浦等郊區住宿消費增長2倍以上。
別樣牛年,充滿別樣“雲”味。“雲拜年”“雲聚會”“雲紅包”,變的是歡慶和分享的方式,不變的是濃濃年味和暖暖親情。
(記者王雨蕭、於佳欣、魏玉坤、吳雨、劉奕湛、宋瑞、姚友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