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雲,數字化新城就是要帶着企業一起轉型升級

一起上雲,數字化新城就是要帶着企業一起轉型升級

插播一下:我們開通了數字化行業交流羣!請添加鯨犀小助手微信whale-rhino,申請入羣哦~

導語:中國的經濟特點就是有很多塊狀經濟、大量的產業集羣,因此地區和省市都有各自獨特的自然資源、人口特點與社會特徵。

對於張家港來説,想產業升級就要有準確的發展定位,結合自身總結規律進而賦能當地企業。

 文 | 代潤澤 

“我們的老虎鉗可以用來剪紙。”江蘇宏寶集團董事長朱劍峯先生自豪地拿着一把老虎鉗。

不要小看這把鉗子,抗電壓1萬伏、可以剪紙的特性已經享譽全球,遠銷歐美。

行業知名的宏寶集團,就位於江蘇省一座常住人口126萬人的小城--張家港市。

這個小城,201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530億元,擁有22家上市公司,並且位列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三位。

工業雲平台的搭建助力張家港當地企業的發展

處於長江下游南岸的張家港,依託於港口、經濟帶優勢,經過數十年發展變成了一座產業之城,有完備的產業基礎。

其中,冶金、化工、機電、紡織、糧油食品等作為張家港的五大支柱產業,年產值約5000億元,而重點發展的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年產值2300多億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當地企業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短板,比如廣大中小企業智能製造積極性未充分激發,智能服務商較少,工業互聯網平台規模較小,生態體系偏弱等。

2019年5月,在雲南的數字生態大會上,張家港市與騰訊雲簽了戰略合作協議,11月正式開始合作建設張家港市的工業雲平台,今年6月份一期項目正式上線。

上線即有顯著成效。

首批已與沙鋼、永鋼、陶氏、華昌、東華能源等52家企業簽訂智能製造系統集成協議。

其中,東華能源通過工業雲平台的能力,智慧管理平台集成有市場信息、質量追蹤控制、工藝技術控制、生產過程控制、電子辦公、倉儲物流等功能。

而宏寶集團基於工業雲平台,公司使用了供應鏈協同等新型saas應用,可將自身委外加工需求快速傳遞給配套企業,並進行無縫對接、線上業務協同,完成尋報價、電子簽約、出入庫、核銷對賬等工作等。

一起上雲,數字化新城就是要帶着企業一起轉型升級

宏寶集團的手工醫療器械

截至目前,工業雲平台完成25家合作服務商引入、207家企業上雲,為69家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解決方案,實施13家企業診斷,為137家中小企業提供輕量化SaaS工具。

並且,該平台預計今年年底為當地企業和產業引入200個工業App,服務500家企業上雲上平台。

發展經濟要結合當地實際,搞工業也是必然

國內經濟的特點就是有很多塊狀經濟、大量的產業集羣,每個地區和省市都有各自獨特的自然資源、人口特點與社會特徵。

因此對於張家港來説,就需要一個準確的發展定位。

企業也好、地域也罷,其實有很多模式可以進行工業互聯網的搭建,對於張家港市來説是城市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將整個區域所有智能製造的水平提升,而不是針對一個企業、某個行業定向服務。

而騰訊雲按照行業應用場景的不同,成立了面向垂直領域的智慧產業部門,為泛互聯網、泛政府、泛金融、泛企業的企業客户提供量身定製的數字化與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這個理念作為基底對於張家港數字化轉型來説非常契合。

在整個產業互聯網的轉型中,騰訊雲作為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手,以配角的角色與企業共同找到新舊動能轉換期的新價值。

此次的合作,騰訊雲將WeMake工業數字能力以及集團資源注入到張家港工業互聯網平台,與江蘇騰瑞智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瑞智聯)一起為當地製造業企業用户創造可持續價值。

張家港工信局副局長夏燕良坦言,選擇與騰訊雲合作的重要因素就是看到了WeMake物聯網、雲計算、AI、大數據、協同等優勢能力,而張家港完備的產業要素,讓雙方在結構佈局上高度匹配,且發展方向上高度契合,能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公共型的平台可以列為新基建範疇,而基礎建設設施應該是帶有公共性的。”

騰瑞智聯董事長朱鶴鳴一直跟着當地企業成長,他深知數字化轉型企業究竟需要什麼。

“我們的目的,一要為企業降成本;二要提升張家港的本地數字經濟發展。”

三大方式助力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

想要發展張家港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於騰訊雲與騰瑞智聯來説,主要要做三件事情:

1、助力智能製造;

2、推動企業上雲;

3、構建產業互聯。

“這是所有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朱鶴鳴表示,助力企業智能製造是發展的核心。

企業不能搞信息化,那麼就談不上數字化更談不上發展轉型。

而在這個過程,就要探索出一套新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用標杆試點、行業複製的模式,通過結合張家港產業特色,梳理普遍的痛點,當達到標杆效益然後進行復制。

例如,為陶氏企業做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

為砂鋼做作業廠站內循環管理平台,體現其內產物流;

為寶利潔做遠程設備的運維,通過設備上雲解決問題。

以化工為例,通過一年的嘗試,在陶氏試點的基礎上,行業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也達到了預期效應,給企業做了智能製造轉型上雲的功能模式。

智能製造效果雖然顯著但是有個非常大的侷限性,就是成本。對此中型以上企業已經花費了很大代價,但小微企業怎麼辦?小微企業一直是智能製造或者工業互聯網要改造的根本,因此,就要通過政府打造專有云,給企業降成本、降門檻。

降成本很好理解,那麼什麼叫降門檻呢?

張家港的工業雲與其他的雲不同,通過騰訊雲的技術,在平台上要部署很多輕量級或者是工具類的管理應用軟件,幫小微企業快速解決單點問題去撬動發展。

對於小微企業來説,搭建一套全面系統是不現實的,一來成本高,二來缺乏專業人才,這就需要政府帶頭去簡化操作,協助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基於此,張家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推企業的運營模式。例如,供應商降低費用,政府給予補貼,到最後,企業只要出20%的費用就可以上雲。

其實,在於騰訊雲合作之前,張家港地區有很多產業交易平台,以棉花交易為例,如易棉購、聚棉網,它們此前儘管上雲但是都面臨遠程存儲問題。這就需要企業治理雲平台對本地平台,或者SaaS平台進行匯聚、整合。

除此之外,利用騰訊賦能進行拓展業務、流量流入,利用大數據分析採集到在QQ羣、微信羣高頻提及棉花買賣的人羣,定向推薦給平台進而形成一體,這樣把本地很多小的孤島慢慢地匯聚到大平台上,這也為構建產業互聯奠定了很好的數據基礎。

數字化轉型靠的是多方協同

搞數字化是不是隻靠工業互聯網平台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還需要非常好的運營管理體系,才能真正地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深入。

張家港工業雲基地落地的過程如果説毫無困難和挑戰不現實的。

騰訊雲智能製造總經理梁定安坦言,落地的過程要建立連接,然後把數據貫通分析起來,最後產出價值。

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與工業領域企業結合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拿張家港化工園區自動生產的安全管理來説,通過傳感器容易實現數據的聯通,很容易在大數據平台收到數據並進行可視化處理,但是這些數據應該怎樣分析?

並且,垂直行業受到一些管控,如化工企業,制約條件與企業的經營要結合在一起。

例如鍋爐不生產的時候得停止燃燒,去降低它的能耗,收集了温度後,周圍的氣體濃度是否足夠?數據量是不是充足?如何將一個個孤島、割裂的數據串起來,最終輔助管理層去做決策?

對於騰訊雲來説,要通過通用技術手段去解決不同領域的應用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尋找一些工業App的場景開發,這也是與騰瑞智聯合作的一個原因。

其實解決這個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

要落地工業雲基地進而服務當地產業集羣特色的企業,梁定安認為,更要重視技術與企業的真實需求,因為工業互聯網要解決兩大問題,一個是企業內循環,一個是外循環。

例如流程型的企業,本身的信息化系統、自動化生產過程是完善的,然而除了安全合規生產要求之外,可能面臨更多的是如何將外循環打通,去實現開源,實現產業上下游最優的配比。甚至到消費者的部分,提供給最適合的方案、產品。

而這也就是如何驅動商業化場景價值的數據,提高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能夠幫助企業從二產走向三產。

騰訊雲的優勢是引入生態、理解用户,利用C2B的能力與多年在消費互聯網對用户的理解,對用户體驗極致的追求,而這也是要將技術方的經驗帶到工業領域,幫助企業一起去創新。

如何快速搭建工業雲?

其實,在騰訊雲(張家港)工業雲基地搭建前期,通過問卷等形式收集350多家企業的信息和需求,實地走訪企業200多家,與樂餘鎮、大新鎮合作開展工業遊學、智能製造沙龍、供需對接活動十餘次。

而這個過程實施起來並不容易。朱鶴鳴表示,在與企業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有很多的思考。

一、與企業溝通,定位要準。

張家港的工業雲與其他產品供應商有很大的不同,是要深耕張家港,因此考慮更多的是通過工業雲建立長效的機制。

“我們的維度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是賣產品而是要與當地企業交朋友,得到當地企業認可後,會有長期的資源積累。”朱鶴鳴表示。

二、組織能力要重組創新。

基於此,政企合作,對接宣講會、走訪企業等方式,一遍遍宣傳平台與產品。並且,在宣傳的過程中會發現不同企業的痛點,例如企業家不懂IaaS,這就需要對接到行業專家普及相關知識,而騰訊雲與騰瑞智聯也要為不同企業量身訂做可行方案。

許多想做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家認為,買個ERP就行了,其實不然。

數字化的過程一定是漫長且持續的,而這需要當地政府與技術賦能方一起陪伴企業成長。

許多中小型企業家關注的是,數字化轉型能否短期內看到降本增效的結果,然而數字化轉型是軟性的,不像購買硬件設備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變化。

因此都在説的數字化轉型,對於許多企業家而言是有很大的成本、改革顧慮,而這就需要當地政府給予扶持,讓企業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改革,進而大力推廣。

寫在最後

關於未來騰訊雲張家港工業雲基地的發展模型,夏燕良表示,至少有四個層面。

一、作為工業專有云。

未來當絕大多數的設備上雲後,輸出的數據將給更多的企業帶來示範作用,也給張家港整體的產業升級帶來鼓舞,對政府的治理提升帶來新的方向。

二、基於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中心。

產業升級的方向不是統一的,需要一步步創新。藉助騰訊雲的技術,再加上當地的工業基礎,從一個個企業家的角度共同作用下的進步,才能創造出一條全新且適合的發展道路。

三、生態體系的構建。

工業互聯網更多是基於外部供應鏈的生態,因此企業通過設備連設備知曉如何運轉、如何派單等工作,是未來需要建立成的體系。而這個過程要讓相互間的信息更流暢,平台賦能就是能夠感知哪個設備運作正常,相互之間達到信息更加溝通順暢。

四、對社會產生質的變化。

儘管在實際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過程有很多困難,但是要讓當地企業家看到,張家港的工業基地是非常好的體驗中心,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催生很多其他場景。

其實,每個產業集羣的角色不同,每座城市的職能不同,因此,每一座核心工業城市都應該有一個屬於這座城市的、專屬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而一個理想的城市級工業互聯網平台需要具備一下三個關鍵能力:

1、具備放大器和倍增器的能力,能夠跨行業輻射與賦能;

2、平台要不斷拓展邊界,要扮演好城市基礎設施的角色,要具備服務其它產業的能力;

3、最終要升級區域級平台將能力輻射周邊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並形成工業互聯網城市圈。 

對於張家港來説,工業平台只有貼近當地的產業、貼近當地的製造企業,才能夠提供更接地氣的、更有温度的解決方案與服務。

未來也將催生出越來越多諸如張家港一樣的數字化新城。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起上雲,數字化新城就是要帶着企業一起轉型升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