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科學家的這個方法太絕了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科技

據報道,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一個全球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新方法,在未來或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飲用水資源。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

在文章中,科學家表示,他們是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和陽光,只需要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且水質也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同時,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節能環保方面,這項新技術也更加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説起來,海水淡化並不是什麼新型科研項目,根據資料顯示,早在400多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研究海水淡化了,在大航海時代裏,歐洲的航海家在漫長的海上航行時,就通過海水蒸餾的方式,通過產生的水蒸氣冷卻凝結,來獲取可以飲用的淡水資源。

如今伴隨着人類的發展,全球五十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着淡化後的海水來滿足日常飲用和生活所需,海水淡化早已經成為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19世紀,就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海水淡化技術的普及,那麼,人類對於資源的爭奪,或許會從20世紀的爭奪石油,變成21世紀的爭奪淡水資源。

但是,海水淡化如今的發展規模卻並沒有普及,因為從技術和成本的角度來説,很多國家是很難實現的,缺水只能依靠進口。

拿我國來説,雖然我國目前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很完善了,不過對比國外,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為何缺水地區採用南水北調,而不是採用海水淡化補給的原因之一。

不過,未來我國的海水淡化領域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海水淡化出口的重要國家之一。

為何要進行海水淡化?

在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佔到了71%,而淡水資源的面積,卻僅有3%。這3%的淡水資源除了供地球上的生物,特別是人類在內飲用之外,工農業生產等等,都離不開淡水資源,所以,如果不進行海水淡化,其實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並不夠人類使用。

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淡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而且很多內陸居民甚至距離海洋都非常遙遠,根據數據顯示,在地球上,超過70%的人口是生活在遠離海洋120公里的區域,同時,25%左右的人口,是面臨缺水問題的。

而海水淡化,則可以解決人類的用水問題,畢竟,海水資源在地球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不僅可以解決地球上很多地區的淡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也可以促進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讓人類的明天變得更美好。

如今,地球上很多國家都在大力進行海水淡化的科學研究,比方説新加坡,雖然新加坡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很發達的國家,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加坡其實是沒有淡水資源的,每年新加坡都需要花錢從國外購買淡水,這也讓新加坡的淡水成本很高。

因此,新加坡才會去研究海水淡化,希望可以藉此來減少成本,同時,也避免未來一旦沒有淡水可買,本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這項研究有什麼意義?

在這項新技術發明之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技術有:海水凍結法、海水蒸餾法、海水電滲析法、海水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等等,伴隨着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地發展,人類海水淡化的處理上,所需要的成本也越來越低。

不過,以上的這幾種方法,都沒有這次新找到的辦法靠譜。因為從科學的角度講,目前主流使用的反滲透和蒸餾法,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還會因為淡化處理過程中添加很多的化學藥品,對於人類的健康危害還是很大的。

而這次的新方法,不僅可以將健康危害減到最小,同時所需要的材料也更方面,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陽光和金屬有機結構就可以了,而陽光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資源,而金屬有機結構則是一種晶體材料,它在使用上也更加的安全。

所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種新型的海水淡化工藝,才是真正適合人類的,不僅節能,而且還可以為很多缺水地區的人,提供豐富的淡水資源,而且價格也更低。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1日文章《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