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歲少年玩遊戲3天充值11萬元引發熱議。類似的案例偶有發生,剛剛過去的春節,河南駐馬店一10歲兒童10天花9800元買奧特曼卡片的消息也登上熱搜……
截圖自微博
3天花11萬元買遊戲裝備,花的不是虛擬幣,而是真金白銀,是父母的血汗錢。
很多人好奇,究竟什麼樣的遊戲套路能讓一個12歲少年3天花11萬元!他如此大手筆,到底買了什麼值錢的稀奇寶貝?如何給未成年人消費加上“安全閥”?
孩子掌握支付密碼 3天“傾家蕩產”!
2022年春節是“雙減”後的第一個大長假,放寒假的中小學生們不再一窩蜂進入校外培訓機構上課,終於有了大把休閒時間。上班的家長們無法24小時陪伴孩子,如何支配時間孩子“當家做主”。
春節期間,少年兒童還在愉快的寒假裏放飛自我,其大額消費充值玩遊戲的新聞接二連三衝上熱搜。
據人民網微博消息,湖南長沙一12歲少年在多個平台上玩遊戲的時候,因為裝備太差,遊戲內的“大神”建議他買各種裝備。男孩經不住誘惑,偷偷記下了家長手機的支付密碼,3天花費11萬元充值買裝備。這些錢本是父母辛苦多年積攢的全部積蓄,卻被孩子只用了3天,弄得“傾家蕩產”。
近幾年,未成年人在線遊戲充值、買裝備、買皮膚等現象愈發突出。2021年底,未來網報道了15歲少年半月打賞主播9萬多的案例……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如此瘋狂,為了充值、打賞,不惜刷爆家長的銀行卡?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看來,春節期間,玩手機、給遊戲充值、買盲盒等比較火爆,這主要與未成年人的假期休閒、娛樂方式及其消費理念密切相關。
“一方面,如果沒有豐富的休閒娛樂生活,中小學生就會選擇上網玩遊戲,或者到商場逛着玩,買小商品。免費休閒娛樂玩多了,逐漸變得不滿足。受周圍人影響或在遊戲程序的誘導下,開始充值,從幾十到幾百,再到上千元,一步一步,越陷越深。”孫宏豔向未來網記者表示,“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孩子手裏都有一定的零花錢,而且,家長給的壓歲錢節節攀升,但對未成年人的消費和休閒教育卻跟不上,就出現了青少年非理性消費頻發的問題。”
追回消費款項就萬事大吉?
一旦孩子們揹着家長偷偷地充值、消費,產生上述大額消費,家長的第一反應通常是譴責商家“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套路少年兒童”。
更有網友直言,“遊戲公司把套路成年人的付費機制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們哪頂得住。”
於是,陷入套路的孩子着魔一般,充值消費如流水,很快,金錢也被揮霍一空。事情敗露後,氣憤不已的家長首先想到的是想方設法追回損失。
上述10歲男童的媽媽認為,其兒子去小商店初衷是為了買零食,在商店老闆的誘導下,花9800元買奧特曼卡片,要求商家退款。商店老闆則堅持買卡是兒童自己的行為,是家長沒管好孩子,不是自己的問題。
很多網友也指責商店老闆鑽空子賺孩子的錢,主張退錢。
截圖自網友評論
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磊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法律沒有規定何種情況為誘導未成年人消費,只能判斷法律行為的效力和法律後果。
我國《民法典》規定,8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條款(圖片來源《人民法院報》)
換句話説,8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父母可追回。
少年兒童熱衷購買盲盒、遊戲卡片等消費是否也可以像網遊充值、打賞一樣追回呢?
對此,王磊表示,這些往往涉及客觀事實和生活常識中的價值判斷,10歲兒童消費9800元買卡片的行為,應當認定為無效民事行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返還。
“不過,年齡超過8週歲的未成年人並非無行為能力,追回消費支出需要比較複雜的法律程序,有的只能追回部分。”孫宏豔向未來網記者解釋道。
實際上,在很多司法實踐中,少年兒童“亂花錢”的損失,由商家、孩子及其家長根據實際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截圖自網友評論
據悉,長沙12歲男童的家人在警察協助下,追回9萬餘元,損失約2萬元。
然而,對於家長而言,追回未成年孩子的非理性消費支出,就萬事大吉了嗎?
受訪者紛紛表示,少年兒童遊戲充值、花錢買卡片,豈是退錢能解決的,事後追回只是亡羊補牢,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事前預防才是關鍵。
未成年人消費如何配上“安全閥”?
每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打賞充值十多萬甚至上百萬元的消息,家長圈都會咋舌,難以理解。
此類故事的主角今天是張三家的孩子,明天或許是李四家的孩子。如何避免自己淪為下一個“倒黴蛋”王五呢?
在孫宏豔看來,未成年人的這種消費,一方面,説明家長對孩子的網絡使用教育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消費情況疏於預防和管理,往往事發後才費九牛二虎之力追討錢款。
其實,無論支付寶還是銀行卡,都可以設置單筆或每日交易限額,避免意外情況下的大額支付,也可以在手機支付軟件上解綁大額度的卡。
“現在的網遊到處是遊戲內付費,很多都是奔着套錢去的,套路設計得妥妥的,想玩盡興,就只能充充充,(平台)是需要監管的。”一位既研究傳播又同為家長的專家表示,希望家長對孩子的財富教育也要跟上,讓孩子明白合理消費的含義。
“遊戲平台在控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長和充值打賞方面還存在漏洞,平台應承擔起責任,建立更完善的審核機制。”孫宏豔也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青少年網上平台消費監管,同時,希望家長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監督與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減少和避免直播打賞、遊戲充值等氪金行為。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