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深 看得廣 看得精!巡天空間望遠鏡將這樣揭示宇宙演化奧秘

看得深 看得廣 看得精!巡天空間望遠鏡將這樣揭示宇宙演化奧秘

伴隨着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與其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研製也正在緊張有序推進,預計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後發射升空,將成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佈了韋伯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首批全綵色照片,涵蓋深空星系團等天文學前沿領域。哈勃望遠鏡在軌運行30多年,也發回了大量宇宙深空的照片。和哈勃、韋伯相比,我國的巡天空間望遠鏡又有哪些特點呢?

哈勃空間望遠鏡運行在約56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主鏡口徑為2.4米,覆蓋近紫外到短波紅外。在軌30多年,其研究工作遠遠超出原有的科學目標,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日前公佈首批全綵色照片的韋伯望遠鏡,則運行在距地球150萬公里的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主鏡口徑為6.5米,由18面六邊形的鏡面拼接而成,覆蓋可見光到中紅外波段,主要目標是搜尋宇宙大爆炸之後的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化等。

我國的空間巡天望遠鏡發射升空後,將運行在約40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主鏡口徑為2米,重點開展近紫外-可見光-近紅外波段的巡天觀測。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 徐抒巖:這個空間巡天望遠鏡的特點,就是看得深、看得廣、看得精。同等深度和精度基礎上,它的廣度是哈勃望遠鏡的300倍以上。同等條件下,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顆星,我們的空間巡天望遠鏡可以看到300顆星。

據介紹,哈勃望遠鏡相機的探測器有手掌般大小,而中國空間站望遠鏡巡天模塊的主焦面由30塊探測器拼接而成,每一塊都比哈勃的探測器大。其中18塊探測器上設置有不同的濾光片,可以獲得宇宙天體在不同波段的彩色圖像;另外12塊探測器則用於無縫光譜觀測,平均每次曝光可以獲得至少上千個天體的光譜信息。運行後,它將成為太空中像元規模最大的天文相機。

從研製到測試 兩米口徑望遠鏡困難重重

作為中國天文學屆最先進也是最昂貴的空間天文設施,光學巡天望遠鏡將有助於解答宇宙中很多最基本的問題。那麼,這台望遠鏡的研製,又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呢?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 徐抒巖:首先,兩米口徑的光學望遠鏡是我們國家首次運行於空間,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少見的。第二方面,我們採用一個離軸三反的光學系統,無論從加工製造各方面都比較難。還有一個就是從我們的材料也難,這個也是我們國家首次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去構成一個相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如果把望遠鏡比作觀測太空的“眼睛”,那麼反射鏡就是眼睛的“晶狀體”。晶狀體越大,眼睛的空間分辨率也就越高,能夠觀測到天體更多的細節。對於兩米口徑的望遠鏡,鏡面精度要求達到納米級別,加工製造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 徐抒巖:這個望遠鏡特別大,十幾米長,大小差不多和一個卡車差不多大,這個環境試驗需要的規模非常大,所以我們在此期間也配置了非常多的力學環境試驗、熱環境試驗、真空環境試驗的模擬設備,開展環境試驗難度也非常大。我們現在一個設備由很多模塊所組成,現在模塊基本上都做出來了,下一步工作就是把這些模塊要組裝起來,開展測試、標定試驗工作。

打造旗艦級太空望遠鏡 揭示宇宙演化奧秘

如果説哈勃望遠鏡用高清晰的圖像為我們掀開了宇宙的一角,那麼,正在研製中的巡天空間望遠鏡升空運行之後,將會給人類帶回整個宇宙全景的高清晰圖像,開啓人類對於宇宙的嶄新認識。

把望遠鏡放到天上去的最主要原因,是可以消除大氣對天文觀測帶來的不利影響,精確地研究宇宙天體。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 詹虎:巡天空間望遠鏡的一個主任務就是進行巡天觀測,也就是對天體的一個普查,這大概佔巡天空間望遠鏡運行時間的70%,科學覆蓋面是非常廣的。巡天空間望遠鏡還配備了很多台儀器,所以它不僅能夠做普查,而且也能夠對天體進行很精細的觀測、精細的研究或者詳查。

在整個巡天週期裏,巡天模塊將會覆蓋17500平方度的天區,是整個天空面積的40%,積累近20億星系的高質量數據,並繪製出宇宙的結構和演化過程。利用獲取的星系樣本,天文學家還可以測繪上百億光年範圍內的暗物質分佈地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 詹虎:巡天空間望遠鏡在論證的初期,就提出了宇宙學和星系科學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這兩個方向應該是它一個驅動性的科學目標,同時它也可以覆蓋像銀河系、恆星、黑洞、太陽系乃至系外行星的研究,可以為這些方面的研究提供極其豐富的數據,有望取得突破。

(央視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5 字。

轉載請註明: 看得深 看得廣 看得精!巡天空間望遠鏡將這樣揭示宇宙演化奧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