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享受歲月靜好的時候,地球正載着我們以大約每秒鐘30公里的速度圍繞着太陽運行,以這樣的速度,我們只需要大約22分鐘就可以圍繞着地球赤道跑上一圈。然而這個速度並不算什麼,事實上,太陽也在圍繞着銀河系中心運行,而且它的速度要快得多,可以達到大約每秒鐘240公里。
在銀河系裏,還有數以千億計的恆星與太陽一起圍繞着銀河系中心運行,這不免讓人有點擔心,在數量如此巨大的恆星之中,會不會存在着一些對我們有威脅的個體?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星際物質、恆星引力相互作用等等),銀河系裏的恆星並不是完全地同步運行,在這些恆星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着一定的相對速度,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就有可能會異常接近,甚至會直接碰撞。
2013年12月19日,ESA的“蓋亞”衞星(Gaia)發射升空,它攜帶的觀測設備擁有之前從未有過的精度和效率,其主要觀測目標就是銀河系裏的那些恆星。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蓋亞”衞星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恆星數據,其中就包括了太陽周圍的大約30萬顆恆星的運行軌道。
利用這些數據,科學家就能夠計算出在太陽周圍是否會存在對我們有威脅的恆星,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未來不太樂觀,一顆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這顆被命名為“Gliese710”的紅矮星位於巨蛇座方向,距離我們只有63光年,其直徑約為80萬公里,質量為太陽質量的53%左右,根據科學家的計算,“Gliese710”將在150萬年內運行到距離太陽大約1光年的位置,這也是奧特星雲的外圍區域。也就是説,最多還有150萬年,這一顆直徑為80萬公里的紅矮星就會抵達奧特星雲。
那麼這會對太陽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從“Gliese710”的運行軌道來看,它並不會直接與太陽相撞,不出意外的話,這顆紅矮星會與太陽“擦肩而過”。但這並不代表太陽系就沒事,我們知道,太陽系質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陽,也正因為如此,太陽才會擁有足夠強大的引力來將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束縛在自己周圍。
而“Gliese710”的質量超過了太陽的一半,其產生的引力顯然是不可小覷的,在距離太陽1光年的位置上,雖然它的引力還不足以將太陽系中的行星怎麼樣,但是卻可以輕易地讓太陽系中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嚴重偏離自己的運行軌道。
最大的威脅就是太陽系外圍的奧特星雲中的彗星,奧特星雲是一個彌散在太陽系外圍的球體雲團,在這裏存在着大量的彗星。可以想象的是,當“Gliese710”抵達奧特星雲的時候,這裏的彗星就會在其強大的引力作用下亂成一團,其中的一部分將會衝向內太陽系。具體會怎麼樣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遠古時的太陽系中發生過的例子。
在距今大約38億年至41億年前,內太陽系經歷了一次“後重轟炸期”,其原因是木星等巨行星的異動,造成了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和彗星大規模地闖入內太陽系。在這段時間裏月球遭到了它們的猛烈轟擊,我們現在看到的月球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就大多來自於此。
很顯然,當時的地球也遭遇了同樣的事情,只不過由於地球的地質活動,這些被撞擊的痕跡早已在漫長的時間裏被抹去了。科學家根據月球隕石坑的具體數據,推測出了當時地球上的大致情形,即:至少有2.2萬個直徑大於20公里的隕石坑;至少有40個直徑為1000公里左右撞擊盆地,除此之外,還至少有2個直徑為5000公里左右的巨型撞擊盆地。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麼説吧,我們都知道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並將恐龍從地球上抹去,但這顆小行星在地球上撞出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其直徑也只有180公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次撞擊的猛烈程度根本無法與在“後重轟炸期”的地球所遭到的撞擊相比。
然而在奧特星雲中的彗星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在這是光是直徑超過1公里的“大個子彗星”,其數量都是1萬億顆左右。我們不難想象,屆時的地球所遭到的撞擊程度,將會比“後重轟炸期”高出幾個數量級,這對於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而言,無疑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好在雖然這顆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但是它還要花150萬年的時間才能跨越63光年的距離,看上去我們人類似乎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做好準備,相信未來的人類應該能夠發展出先進的科技,從而將這個巨大的威脅輕鬆化解。比如説在地球附近設置某種能量護盾,或者將太陽運行的軌道做一些微調,甚至直接讓這顆紅矮星“改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