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直是重中之重,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現代更是顯現出科技發展的重要。科學的普及,是現代的發展、子孫後代進步的基礎。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科技的魅力吧!
很多人認為,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區別在於:人類擁有較高的智商,而且會思考一些抽象的思維,比如:夢想,自我價值,以及存在的意義。當然人類思考更多的還是人類真的是自然界演化而來的嗎?人類擁有這麼高的智商,會不會是被某個文明設計出來的,否則其他生物都是進化身體,為啥人類專挑沒啥用的大腦進化呢?
其實人類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因為流傳最廣的人類進化過程是下圖這樣,腦容量逐漸變大,直到變成了今天的人類。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人類的進化彷彿是帶着目的,在其他生物演化自己的奔跑速度、體型、以及撕咬能力時,人類卻選擇了在當時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用的腦容量,似乎是在為未來人類統一天下做準備。
雖然抱有這種想法的人類不在少數,然而我們必須要説,大多數人被人類的演化過程給騙了,我們總以為人類的演化是有着固定的方向,然而實際上人類在每個演化的節點上都有不同的分支,而且形成了不同的人種。
這些不同的人種有些還存活了相當長的一端時間,比如:尼安德特人在距今3萬年之前才滅絕,而我們人類,也就是晚期智人從誕生到現在也不過剛剛存活了20萬過年而已。
而且,人類並不是專門為了進化大腦,大腦只是人類進化途中的副產品。
人類的演化
大約在1000萬年前,人類的遠古祖先生活在非洲,當時非洲氣候宜人,森林眾多,因此人類遠古祖先生活在樹上,非常善於攀爬。
然而好景不長,隨着地球板塊運動,非洲東部地區逐漸隆起,導致非洲東部降雨量減少,森林減少。生活在這裏的其中一小支猿類為了生活不得不下地行走,並逐漸演化成了地猿。而留在樹上的繼續保持四肢行走,最終演化成了黑猩猩的祖先。
也就是説,如果當時的非洲氣候沒有發生變化,或許地猿就不會下地行走,那麼人類也不會出現。
地猿雖然已經可以直立行走,但是直立行走的速度較慢,而且爬樹技能也略有下降,導致它們經常淪為大型食肉動物的食物。在此壓力之下, 已經可以直立行走的一小部分地猿又重新回到樹上生活,這部分地猿後來也成為了猿類。
倖存的地猿繼續留在陸地上生活,在獨立演化過程中,地猿的基因逐漸與其他猿類產生生殖隔離,此時一種新的物種出現,這就是南方古猿,號稱全人類的外祖母的露西就是南方古猿。
很多人認為,南方古猿之後是能人,其實這句話並不準確,因為南方古猿也演化出了很多分支,這些分支有些是猿,有些是人,只有其中一個小分支是能人。
能人的腦容量超過了750毫升,而750毫升是古人類學家區別猿和人的重要標誌,南方古猿的腦容量沒有超過750毫升,所以南方古猿是猿,而不是南方古人。
能人的腦容量之所以變大,可能和它們的食物有關,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早期人類是食腐生物,會撿拾其他食肉動物吃剩的骨頭,撬開裏面的骨髓來使用。我們知道,肉製品富含蛋白質,提供的能量比植物要多,當人類開始吃肉時,吃同等體積的肉比吃同等體積的植物獲取的能量要多。
再加上消化植物所需要的腸道更長,而消化肉類所需要的腸道更短,而過長的腸道會消耗大量能量。
當人類開始吃肉時,腸道更短的變異基因可以被保存了下來,而腸道變短可以節約能量。
由於人類吃肉以及腸道變短,導致人類有大量能量可以用於發育大腦,也就是説如果人類在演化中沒有學會吃肉,或許人類大腦至今仍像黑猩猩一般大小,自然也不會演化成人類。
雖然吃肉可以讓人類大腦變大,但是大腦在當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優勢。這是因為單憑腦容量計算,腦容量最高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它們的智力似乎並不如智人發達,它們更偏向於四肢發達,能夠單挑熊的一種人類。在智人第一次離開非洲時,也曾經被當時的尼安德特人胖揍了一頓,沒有留下任何後代。
一直到人類學會使用工具,製作工具,以及出現語言時,人類的腦容量看起來才有些用途,因此可以看出,人類的進化並不是抱着某種目的,也不是按照圖紙,一步步將人類設計出來。人類的腦容量只不過是演化路上的巧合而已。
科技之路上永無止境,用科學的眼光審視世界,用科技的力量使我們進步。你還知道什麼類似的情況呢,歡迎關注留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