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對我國芯片產業有哪些啓示?

  “三星模式”集中展現了產業鏈“垂直分工”極致,這使三星電子相比競爭對手具有上下游產業鏈高度聯動和研發、擴產資金持續保障兩大優勢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董雪 周琳

  中國芯片界有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一流企業將韓國的三星電子視為發展目標或終極對手,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的三星”,比如,TCL、紫光集團、兆易創新、聞泰科技等。

  三星電子成立於1969年,是電子工業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更是全球最賺錢十大公司榜單上的常客。2020年,三星電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38萬億元人民幣、利潤約2100億元人民幣。

  要論強,英特爾、台積電、英偉達同樣堪稱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王者,但是,為何獨獨“三星”引起了中國芯片企業的共鳴?

  受訪人士認為,“三星模式”集中展現了產業鏈“垂直分工”極致:從離消費者最近的應用終端電視、電腦、手機,到大多數電子產品必不可少的存儲芯片,以及芯片設計、代工業務,乃至芯片製造設備,三星均可自主生產。

  多位親歷全球芯片產業更迭的資深業界人士表示,這使三星電子相比競爭對手具有兩大優勢:一是上下游產業鏈高度聯動,通過應用終端部門,芯片設計部門能更快獲取市場需求並作出創新;二是研發、擴產能夠有資金持續投入,三星電子趁市場低迷之機稱霸存儲芯片,正是依靠其他業務資金大手筆逆週期投資,壓垮了競爭對手。

  瞄準三星,2009年,老牌家電企業TCL將產業鏈向下延伸進入顯示面板行業,成立華星光電,並在幾年後多次試水芯片行業。

  “缺屏少芯”曾經是我國電子工業長期的痛,顯示面板可以佔到電視成本的6成以上;存儲芯片只要一漲價,我國的電腦企業就要面臨虧損。

  華星光電經過十多年發展,顯示產業規模已進入全球前列,支持了電視業務的擴張。2020年,TCL在全球銷售了2393萬台電視,銷售量位居全球前三。

  遺憾的是,TCL的芯片產業沒能像顯示產業一樣乘風破浪。

  紫光集團借鑑三星電子的發展經驗,進行從芯片到雲網的部署;被稱作手機ODM界“超級戰鬥機”的聞泰科技,以海外併購方式向產業鏈底層佈局“補芯”。歷時四年、耗資300多億元收購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龍頭企業安世半導體讓聞泰科技打通產業鏈核心環節,形成從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終端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於一體的產業平台。在缺芯漲價的情況下,確保了公司掌控市場主動權。

  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歷程,對我國芯片產業有哪些啓示?

  業內專家認為,拋開外部因素變化不提,在韓國半導體產業起步初期,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資金和產業環境,以人才引進、技術許可、技術轉移等方式獲取顯性和隱性知識助力企業快速掌握先進技術。

  韓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包括但不限於:聯合三星、LG、現代和韓國6所大學將4MB動態隨機存儲芯片作為國家重點項目進行研發;通過“21世紀智慧韓國工程”等計劃精準扶持大學的集成電路發展;推出《半導體芯片保護法》對集成電路技術發展進行保護,等等。上世紀90年代,韓國三大財團重金投入58個研發中心,使韓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掌握了主動權。

  中國芯片產業近年也出現了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趨勢——越來越多下游企業向上遊的芯片環節佈局,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了芯片設計企業平頭哥,手機廠商小米推出圖像信號處理器衝刺影像系統。

  平頭哥市場部負責人高慧告訴記者,去年“雙十一”,平頭哥研發的第一款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含光800完成淘寶所有的支持請求,成功經受住“雙十一”對超強算力的挑戰。“這完美印證了系統與芯片強強聯合,有助於軟硬件垂直化協同創新,有助於芯片產業高端化升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0 字。

轉載請註明: 瞭望 | 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對我國芯片產業有哪些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