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

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着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衞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説。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諾貝爾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邁克爾·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丙肝病毒”而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

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着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衞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而該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教授長期從事肝炎病毒研究,曾兩次到賴斯實驗室做訪問。得知賴斯獲諾獎,第一時間袁正宏給他發去郵件,表示祝賀。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

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説。

自己掏錢請團隊喝啤酒

第一次到賴斯實驗室,是1999年,袁正宏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訪問教授,來到賴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實驗室。

當時,丙型肝炎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賴斯團隊正處於攻克丙肝病毒複製系統的關鍵階段。袁正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團隊成員在賴斯的領導下,圍繞着丙肝病毒複製效率問題,合力共同攻堅克難。“

他們合力、圍繞一個目標,舉全實驗室的力量,來做攻克。”“這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團隊。賴斯把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當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平等交流、溝通,氛圍很好。”不僅如此,每隔一到兩週,賴斯還會請課題組一起做輕鬆的交流,減輕科研的壓力。

“賴斯自己還掏錢請大家喝啤酒,營造輕鬆氛圍”。通過大家的努力,HCV亞基因組複製子模型的複製效率終於取得突破。在袁正宏看來,賴斯是一個很有親和力、很謙虛、善於發揮團隊合力的人。

2002年,袁正宏作為訪問學者,第二次來到賴斯位於洛克菲勒大學的實驗室。賴斯是多學科合作傳染病中心主任。在這個實驗室裏,集結了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大學多個團隊的跨學科病毒研究,“基礎、工程、結構的科學家都進來了。大家在賴斯的領導下,一起攻關研究。”

實驗室有40人左右,在當時算是比較大規模的一個實驗室。袁正宏在賴斯的這個實驗室體會到了跨學科研究的樂趣,“從事結構生物學、藥學研究的人都加入進來了”,在做系統、全面的研究。同時,很多公司通過技術轉讓、產業化,讓實驗室成果進入到藥物研發階段。

據袁正宏回憶,賴斯本人90年代就來過中國。21世紀,賴斯作為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每隔兩年就會來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做學術報告和交流,並對實驗室做指導。

2012年上海召開第十四屆國際肝炎和肝病會議,邀請賴斯前來指導。賴斯在會上指出:“期待丙肝病毒的研究思路和策略為慢性乙肝的研究指出新的方向”。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2年,賴斯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肝炎和肝病會議並做報告。

在袁正宏看來,賴斯是一個專注、共享、合作的人,他幫助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建立了丙肝實驗室,同時,也與學校在丙肝複製機理方面進行科研合作,他欣然接收復旦最優秀的學生過去交流、培訓。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右上角為2002年袁正宏訪問結束時賴斯的留言。在賴斯印象中,袁正宏是個精力旺盛的人,所以稱他Turbo

大家都叫他“查理”

易志剛,現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畢業後,他曾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被袁正宏教授推薦交流到洛克菲勒大學賴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在賴斯實驗室整整呆了三年。

“謙和、寬容。”這是易志剛對查爾斯•賴斯的印象。據他介紹,在實驗室,科研工作者們總是親切地將賴斯喚作“查理”。

與謙和個性形成對照的,是他對待科研工作的嚴謹態度,在易志剛的記憶中,參加工作組會時,賴斯時常就科研進展提出建議,並在日常聊天中分享彼此的心得,其中“嚴謹”二字總是他反覆強調的關鍵詞,“賴斯經常提到,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問題,並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而貫穿其中的便是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一是對實驗數據的嚴謹,二是對科研邏輯的嚴謹。”

有一次,易志剛在操作病毒蛋白多肽切割實驗時發生失誤,去請教賴斯,“他觀察了我重複實驗步驟後,敏鋭地意識到,這和他本人二十多年前做過的一次實驗有相似之處,並立刻向指出了實驗中可能需要修改、優化的步驟和之所以需要這樣做的原因。”多年過去,易志剛對這件“小事”依然記憶猶新,“他強大的記憶力和對科研工作的嚴謹態度讓人欽佩。”

易志剛表示,在2011年的一封郵件中,賴斯曾勉勵像易志剛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們,珍惜科研和學習的機會,珍惜寶貴的時間,希望大家做出像諾貝爾獎一樣的重要科學貢獻。“他總是這樣,鼓勵我們在自由探索具有挑戰性的課題,不必有後顧之憂,真正做出重要的科學貢獻。”易志剛説。這既是對晚輩學者的要求,也正是他對自己科學精神的期許和詮釋。

“他和我們這裏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裏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説。而聞玉梅教授和袁正宏都曾經在訪問時,與賴斯交流過乙肝病毒研究的最新進展。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彭德倩 金雨豐 李斯嘉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人分享!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佈,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邁克爾·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評獎委員會説,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他們的開創性發現是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丙型肝炎病毒。

評獎委員會強調,此前對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丙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在三人中,阿爾特最早確認一種未知病毒會導致“非甲型非乙型”的慢性肝炎。霍頓用新方法分離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隨後病毒被命名為丙型肝炎病毒。賴斯則證明,丙型肝炎病毒自身即可導致慢性肝炎,而不需要其他病原體“助力”。

評獎委員會秘書托馬斯·佩爾曼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已經與三名獲獎科學家中的兩位取得了電話聯繫,他們表示“非常驚訝和高興”。阿爾特在與委員會的通話中表示,看到這麼多人因此而被治癒(丙型肝炎)非常驚喜。

阿爾特1935年出生於紐約,現任職於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霍頓出生於英國,目前任教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賴斯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目前任教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三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諾貝爾基金會上月發佈公報稱,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本文來源:新華社

記者:和苗、付一鳴

攝影:魏學超

監製:週年鈞

編輯:王朝、李永錫

實習:雷雯雯、華靜宜

微信編輯:顧舒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3 字。

轉載請註明: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