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強的定位之下,科技創新下一步怎麼走?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與國家綜合實力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對此,在新京智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進行了細緻的解讀。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在當下提出科技自立自強,具有特殊的國際環境背景,同時也是我國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做的事情。只有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確保我國產業鏈安全,並使行業獲得高增加值,實現高質量發展。
打造產業鏈閉環是未來工作重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教授王晉斌認為我國在當前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具有特殊的國際環境。與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不同,當時的技術創新是全球範圍內分工進行的,也是共享的。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尤其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後,全球技術貿易變得越來越嚴格,限制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要保證產業鏈安全,要擁有核心競爭力,並且讓行業獲得高增加值,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同時,王晉斌強調,中國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在技術上領先,能夠引領全球技術變化,在技術規則制定上擁有話語權。目前來看,我國的產業鏈閉環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但還是有一部分產業鏈是有開環的,這其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我們要進行技術創新,把這些開環的部分、不安全的部分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閉環。這是未來一個重中之重的工作。
在談及是否應該通過舉國體制來突破芯片的關鍵技術,王晉斌認為所謂的“舉國體制”是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把整個市場上涉及芯片產業鏈的所有企業,通過市場原則組織起來,並通過一些財税政策激勵企業來實現,而不是説政府要強制整個國家來做這件事。
我國已經具備科技自立自強的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祁凡驊則從政府治理和國家治理角度進行解讀。祁凡驊表示,在此次的公報中,“創新”談到15次,“科技”談到10次,都是高頻詞。對政府來講,首要職責就是接下來如何塑造有利於創新的國內環境,特別是政策環境,涉及企業的税收、企業獲取的資本的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等方面。
祁凡驊同時強調,技術創新不僅要有延續性創新,更要有破壞性創新。但破壞性創新具有的特點——更簡單、價格更便宜、性能更低——與傳統的管理理念不同。這就要求各級管理部門人員首先理念要進行轉變,這樣才能制定出支持創新的政策來。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巍從國際角度進一步闡釋。李巍表示,我國在當下提出科技要自立自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際環境的變化。現在很難通過引進技術的手段實現技術的更新換代,特別是最好的、尖端並可能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強也就進入了議事日程。
二是能力使然。李巍認為,科技自立自強對於大部分中小國家是很難實現的。過去中國買技術、引進技術,主要也是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財力以及人才方面的積累。但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因此,科技自立自強也就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主題。
編輯:王春蕊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