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徐想 攝)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趙竹青)“在解決‘卡脖子’問題方面,科學院已經有一些部署。”在9月16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
據介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2018年已啓動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3個專項,2019年已啓動處理器芯片與基礎軟件、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未來十年將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新的部署,
已啓動處理器芯片等“卡脖子”領域研究
面向未來十年,“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正在研究制定中。也就是到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的戰略規劃。白春禮表示,其中的前五年,將和“十四五”規劃佈局緊密結合。
“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面臨着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白春禮説。
“未來十年我們還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白春禮具體談到。一是繼續研發自己的超算系統,超算目前已經應用到氣象預報、分子設計、藥物研發、大氣預報等,還可以用到基礎性的研究、宇宙學研究等。二是很多關鍵材料和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要進口,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等。
“我們把‘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佈局。”白春禮表示,在第二期率先行動中,將集中全院的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進一步加強部署。
在解決“卡脖子”問題方面,科學院已經有一些部署,白春禮舉例説,2018年啓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專項,2019年啓動了處理器芯片與基礎軟件、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
白春禮補充説,這類專項在組織模式方面,強化產品導向、應用導向,形成了研究所 企業 地方三方面聯合攻關模式。在保障措施方面,中科院出台了“攻關8條”,在骨幹的薪酬、考核與崗位晉升、其他在研任務、後續科研任務保障、經費使用、研究生指標、榮譽獎勵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來保障科研人員潛心攻關。
“率先行動”已取得量子、暗物質等一批領先成果
白春禮介紹,“四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為了貫徹落實中央要求,中國科學院制定了“率先行動”計劃。
該計劃分為兩個階段,明確提出了“兩步走”發展戰略,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到2030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白春禮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已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白春禮介紹,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實現了“並行領跑”。在這一階段,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並實現了洲際的量子通訊;在固體中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這些領域的研究,均已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在深空深海方面,均在一些必爭領域搶佔了制高點。包括先後發了悟空號、墨子號、太極一號等6顆科學衞星,參與了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探月工程;成功研製了“海翼”號、“潛龍”號、“探索”號、“海鬥號”、“海星號”為代表的譜系化的深海無人裝備。
此外,“率先行動”不僅面向基礎前沿,同時也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比如,年產400萬噸煤制油工程成功試車投產,第三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成功商業化應用,研發了“中科發”“嘉優中科”“中科5號”等44個高產作物新品種,先後孵化培育了中科曙光、國盾量子、“寒武紀”等18家上市公司。
在大科學裝置建設方面,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廣東的散裂中子源等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