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 為雲而生,構築數字世界新未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在不斷髮散與收斂的模式中躍遷。阿里巴巴達摩院過去曾預測“雲將成為IT技術的創新中心”,時隔將近一年,在其對2021年科學技術展望中,雲原生成為雲計算領域的新變量。阿里巴巴達摩院提出,未來芯片、開發平台、應用軟件乃至計算機等將誕生於雲上,AI、5G、區塊鏈等技術都將以雲原生的方式落地,企業獲取IT服務的路徑再次被縮短。

2021年伊始,雲原生的佈局開始加速。華為雲聯合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中國信通院成立創原會,加速雲原生產業落地;金山雲發佈雲原生全景圖、雲原生產品矩陣和最新的Serverless產品;諾基亞宣佈與谷歌雲合作開發雲原生5G技術……幾乎所有云廠商新發布的雲計算產品都已打上了雲原生的標籤。

顯然,雲原生的這場狂歡已經從雲計算與軟件開發圈,擴張至越來越多的產業開發者、行業用户、實體經濟企業,圍繞這條技術路線的討論也重新翻紅。

容器化是雲原生的地基

自2013年Pivotal公司的馬特·史汀首次提出雲原生概念,它的定義到現在仍眾説紛紜。

2015年,谷歌公司響應業界對雲原生應用的呼籲,牽頭成立CNCF,加入CNCF成為雲廠商引以為傲的技術優勢體現。

中國電子雲產品部總經理申騫介紹,CNCF對雲原生技術的定義是:通過一系列軟件、規範和標準,幫助企業和組織在現代化的雲計算架構體系(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中構建和運行敏捷、可擴展應用程序的一整套技術棧,“容器及其編排引擎、微服務及其治理、聲明式API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雲原生技術”。

“雲原生是在雲計算時代指導企業基於雲架構設計和開發應用,並將應用向雲端遷移的一套全新的技術理念。”申騫強調,“與傳統應用相比,所謂的雲原生應用,就是完全基於雲計算資源而設計的應用,即為雲而生,並可在所有云平台上無縫移植運行的應用。”

容器是搭建雲原生的一種計算單元,它能夠以比虛擬化技術更輕量化、更小開銷的方式運行,作為應用的包裝形式,容器賦予應用獨立和便攜的能力。一般來講,企業容器化的週期和過程異常複雜,使用雲原生技術後,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的技術實現,“一站式”搞定種種難題。

如果説雲原生是一棟設備健全的大樓,容器化便是大樓的地基。

據全球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2年,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青雲QingCloud CEO黃允松認為,雲原生將帶來類似安卓所帶來的爆發式增長。為雲原生應用而構建的雲上應用商店或雲上應用分發系統,將帶來遠超之前雲廠商應用商店的分發效率。

眾廠商理解不同但打法一致

從互聯網行業起步,雲原生逐漸擴散到金融、政務、物流等行業,但千行百業擁抱雲原生的過程遇到了千人千面的問題。

華為雲聯合Forrester諮詢公司針對中國雲原生及企業級容器平台的調查中提出,許多企業在向雲原生體系轉型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兩個問題:首先是傳統雲原生解決方案在架構、生態等方面的不完備性阻礙了企業雲平台現代化進程;其次是雲原生開源技術的複雜性與不成熟性帶來自主研發的各種風險。

如申騫所言,雲原生技術以最簡潔的方式實現對業務實時需求的快速響應,為企業帶來價值。而從企業與開發者的視野看,雲原生的價值不能以不確定為代價,他們需要的是體系完善、全流程支持,可以滿足行業特性的雲原生服務。

雲原生市場的重點究竟在哪裏?雲計算廠商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

金山雲的理解是,企業缺少的並不是雲原生概念的解釋,也不是雲原生架構的設計圖,而是真正從場景出發,經過實踐考驗的雲原生落地方法論。

“大家都知道雲原生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利用雲原生的價值,實現業務的革新。”阿里云云原生應用平台負責人丁宇指出,雲原生落地的過程並不複雜,本質上就是要吃到技術發展的紅利。

2020年,阿里實現了核心系統全面雲原生化,當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雲原生實踐。雲原生技術讓雙阿里11萬筆交易成本4年下降了80%。

但是,華為等另一流派雲計算廠商對雲原生有自己的理解,傳統行業若想通過雲原生的能力實現數字化轉型,直接採用互聯網雲原生能力簡單疊加在現有基礎設施之上的方法,固然能在短期內起到節約成本資源的效益,但無法滿足傳統行業普遍存在的跨集羣、跨區域、跨雲的全局化業務場景,企業業務與應用無法實現真正的“雲原生化”。

各廠商的差異化佈局無疑會探索出雲原生新的發展路徑,但在實踐經驗中整理和構建的服務方式,往往與早期的技術創新大不相同。隨着不斷試錯,大量的融合、需求差異被打磨掉,剩下的服務模式與產品體系,可以實現更全面、務實地為客户着想。這種模式被稱為“數字體貼”,也是眾多雲計算企業共同的打法。

雲原生從中國走向成熟

在2020年,雲計算在攻克病毒、戰勝疫情、加持經濟逆勢上行過程中凸顯出巨大價值,雲原生也走進越來越多的業務場景,完成了從技術價值到業務價值的轉變。

CNCF大中華區總裁Keith Chan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商業模式,工作流向線上遷移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越來越多的企業依賴電子商務推動創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户需求,雲原生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加速了雲原生技術的普及。我們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轉變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成為雲原生企業。”

全球的共識是,中國越來越成為技術創新、試驗的最好土壤,雖然興起於北美,但云原生卻極有可能在中國互聯網場景下走向成熟。

通過CNCF基金會的全景圖可以看到,中國雲廠商、開源企業在關鍵節點都有突出表現,CNCF歷年的調查報告亦顯示,中國在雲原生領域的貢獻逐年遞增,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龐大力量。

申騫表示,在雲原生領域,近些年國內頭部企業的投入和積累非常巨大,在很多開源項目、開源組織和開源社區中佔據了主導權或重要位置。國內不少廠商基於雲原生理念與方法,研發出了一系列雲原生產品,不斷引領雲原生理念與技術向前發展。

在市場佔有率約50%的阿里雲身後,還有資源同樣雄厚的騰訊雲、有深厚企業服務基因的華為、有泛小米系背景的金山雲、有在安全可信上不斷突破的後起之秀中國電子雲及一羣從BAT等頂級企業走出的創業者。

雖然中國雲計算市場頭部格局穩定,但企業對上雲的態度開始從業務上雲轉變至雲原生上雲,僅華為雲四大雲原生解決方案,就已經廣泛應用於十多個行業數千家企業。越來越多的雲原生需求才剛剛展現。

所有軟件與應用都將從零開始

在計算機編程界,流傳着一句著名的話,叫做“不要重新發明輪子”,意思是前人已經成熟的解決方案無需再投入精力。黃允松説:“當新老技術交替時,這句話就不適用了。技術更迭的歷史就是不斷重新發明輪子,這個過程造就了很多偉大的公司。雲計算時代歷史將再次重複。”

2020年9月,雲計算公司Snowflake上市,創造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軟件業募資案例。這家公司的業務是看起來並不新鮮的數據倉庫,其市值暴增背後,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資本開始押注雲原生的未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目前雲原生的投入已經超過了傳統的IT相關業務,這對行業投資和技術來説都是一個轉折點。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轉折點就是雲計算的下半場——資源層已經雲化,但是應用層的雲化才剛剛開始。對廠商來説,擁抱雲計算最大的困難不是搭建雲平台,而是應用遷移上雲。

黃允松説:“傳統應用不是為雲計算而開發,因此導致遷移成本較高。就算遷移上雲,如果只用虛擬化和重新部署的方式遷移,也無法發揮雲計算的彈性、高容錯和高併發處理等優點。”

他認為,雲原生定義了一條能夠讓應用最大程度利用雲的能力、發揮雲價值的最佳路徑。未來的軟件一定“長”在雲上,從計算機出現以來的所有應用,“都有必要用雲原生架構全部從零開始再做一遍”。

作為企業技術中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組成部分,雲原生將有望帶來由下至上的創新。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關注雲原生的能力,社會數字化轉型也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3 字。

轉載請註明: 雲原生: 為雲而生,構築數字世界新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