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於北京時間5月1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1招股説明書,計劃以“XIMA”為證券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成立於2012年的喜馬拉雅現已為內容創作者和用户搭建了共同成長的平台,改變了人們對於知識、信息和娛樂內容的生產和消費習慣,推動了以音頻為特色的“耳朵經濟”,旨在成為一家人、一輩子的“精神食糧”。
截至2021年3月31日,喜馬拉雅平台上已累積了包含100個品類的2.8億條音頻內容,平台音頻內容總時長超過21億分鐘;2020年,喜馬拉雅平台擁有520萬名活躍內容創作者。
自成立以來,喜馬拉雅曾獲得騰訊、閲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戰略投資方和財務投資方的支持。
IPO前,興旺投資持有喜馬拉雅10.7%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而摯信資本和騰訊則分別持有7.5%和5.4%的股份;興旺投資創始合夥人熊明旺和摯信資本合夥人梁曉東擔任董事。
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指出,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的約30%將用於提升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力;約25%將用於增加內容供給並賦予創作者更多權益;約25%將用於擴大用户數和增加品牌影響力;約20%則將用於潛在的戰略投資與併購、營運資金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內容生態的構成上,喜馬拉雅主打“PGC+PUGC+UGC ”的策略。
其中,PGC指與內容版權上游的深度合作,包括眾多出版社、在線文學平台、頭部內容創作者、KOL專欄等,並在2015年同閲文集團簽訂了 20 年的著作權許可及戰略合作協議;
PUGC則指通過建立完善的主播培育機制實現對創作內容的提升,這樣的模式下,喜馬拉雅不僅獲得了更穩定的高質量內容輸出,同時也不斷從版權方那裏獲得更高的話語權;而站在主播的角度,一方面他們可以獲得極大的個人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也通過平台分成模式獲得了資金回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而UGC則意味着喜馬拉雅鼓勵和邀請用户來參與創作、分享音頻,一方面通過互動社交進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增加平台上長尾內容。
基於上述內容生態,2021年,喜馬拉雅的全場景活躍用户數為2.50億,包括包括喜馬拉雅移動端月活用户1.04億、以及IoT與其他第三方開放平台月活用户1.46億。
2020年,App上每位活躍用户的平均收聽時長為141分鐘,較2018年和2019年的123分鐘和134分鐘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喜馬拉雅App外,喜馬拉雅在過去一段時間已不斷嘗試新場景的探索,尤其是物聯網下的音頻內容場景。
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在IoT及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平均MAU為1.46億,並已與特斯拉中國、奔馳、寶馬、奧迪、吉利、比亞迪等超過60家車廠合作,通過預裝設備提供車載音頻內容;此外,喜馬拉雅同樣與多家家用智能終端廠商合作。
換言之,以App起家的喜馬拉雅,現目前已不再侷限於獨立App——在邁入物聯網時代後,喜馬拉雅的先發優勢或為其帶來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和高粘性用户。
2018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的營收分別為14.76億元、26.77億元和40.50億元(人民幣,下同);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的營收為11.55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6.99億元增加65.2%。
從收入構成來看,喜馬拉雅可分為五大收入模塊:會員及付費訂閲、廣告、直播、教育以及其他創新產品服務。
其中,會員及付費訂閲是喜馬拉雅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既包括1至12個月的訂閲以及精品內容的單次購買。
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在移動端的平均月付費用户數為1390萬,同比增長70.2%,平均用户付費率為13.3%。
除訂閲業務外,廣告和直播現同樣成為喜馬拉雅的收入重要驅動力——2020年,喜馬拉雅廣告和直播的收入佔比之和為44.2%,超過訂閲業務的43.3%。
此外,喜馬拉雅的教育業務、IoT設備的銷售、文化創意IP衍生產品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都在探索過程中,均處於早期階段。
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喜馬拉雅的淨虧損為6.05億元,較2018年和2019年的7.73億元和7.73億元收窄明顯。
作為可以7天/24小時全覆蓋的全年齡段“伴隨式”場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音頻市場,現仍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這其中由幾個因素驅動:
一、高質量內容供給的增加,以及大量音頻創造工具的出現降低了創作門檻;
二、“Z世代”更願意對可以建立情感聯繫的產品保有興趣,並存在較強的付費意願;
三、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即智能家居和IoT設備的快速滲透;
四、人工智能技術助力音頻平台的完善,以及無線藍牙耳機與其他便捷性智能設備的普及;
五、相關政策對版權的保護力度加大,推動現有玩家的“護城河”構建。
事實上,即使存在上述幾大顯而易見的推力,中國在線音頻的滲透率仍相對較低。
灼識諮詢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的互聯網用户滲透率為16%,遠低於在線音樂的56.7%、短視頻的73.8%以及長視頻74.2%的。
灼識諮詢2020年12月的一項調查數據則指出,46.2%的在線音頻用户表示,未來他們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黑屏”時使用手機,這意味着“不看屏幕”的手機使用時長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換言之,在“耳朵經濟”的爆發成為必然的前提下,音頻平台的價值或將被進一步重估。
一方面,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普及、以及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長期穩居第一,意味着他們需要更多、更具價值的音頻平台與其合作,為他們的用户帶去更多的增值服務;另一方面,音頻平台自身用户基數的不斷累加,為其營收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尤其是廣告業務這塊,無論是品牌廣告還是效果廣告。
從各大互聯網巨頭用自建和對外投資的方式佈局音頻平台,亦在某種程度上作證中國音頻市場未來的潛力和價值。
對於已獲騰訊(包括閲文)、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大廠支持、且具有一定先發優勢與壁壘的喜馬拉雅,其或有機會搶奪更大的增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