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媒體的認知,正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新媒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悄改變着我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
傳統媒體人在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去嘗試融入。有一些人在變化中,找到了契合的相處方式。如《第一財經週刊》原主編秦朔創立了《好奇心日報》,《鳳凰週刊》原執行主編黃章晉創辦了《大象公會》,《外灘畫報》原總編輯徐滬生創辦了一條等。
除了這些“創始人”,還有一些媒體人選擇擁抱變化,憑藉紮實的內容根基,在網絡平台開始創作之路。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就是其中一位。
1.從“外行”到“媒體人”
做新媒體之前,宋忠平有八年的高校執教經驗,十多年軍旅生涯和11年的媒體經歷。很多人對宋忠平的第一印象,大概是《一虎一席談》中,那個用詞犀利的軍事評論員。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電視節目,也因此與評論、創作結緣。
熒幕首秀後,他開始受到各大衞視的邀請,不乏CCTV7《軍迷天下》、CCTV4《中國輿論場》等重磅節目。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這位電視機前侃侃而談的人,一開始都不敢用眼睛去看鏡頭。“這是一場歷練”,談及10年經歷,宋忠平説道,“現在我能拿眼睛盯得主持人都不敢看我。”
轉變背後,少不了一遍遍的練習與知識積累。雖然有十餘年部隊相關經歷,面對每天發生的各種新聞時事,他有時還是會感到“儲備告急”。錄影之餘,他開始“備糧”。從文史哲到文獻專著,每天閲讀成為日常操作。《大國武器》、《強國利器》等作品也是這時候創作的。
在成為一個媒體人之後,宋忠平肩上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重,他希望讓更多人都明白,世界在發生什麼。
然而,短短几年,媒體行業正發生着巨大變化。互聯網的發展,讓新媒體有着更加廣闊的空間。在傳統媒體紮根10餘年,長時間的知識儲備和內容生產積累,宋忠平看到了新的機會。
2.“玩”頭條,出“爆款”
2017年,宋忠平以自己的名字註冊了頭條號。
一開始他並沒有特意發什麼,更多是內容分發。“如果你的內容通過某個媒體傳達給10個人,但是我通過自媒體觸達了1萬人,那自媒體的傳播空間就大很多,兩者是互補的關係。”
但新媒體給了他意想不到的驚喜,用户的反饋很多,這種互動感是之前的經歷中沒有的。
他喜歡這種“思想碰撞”,無論是微頭條短評,還是短視頻內容,粉絲都異常活躍。“所有的用户的評論我都會瀏覽一遍,所以眼睛就會特別難受,但我會再挑幾條來做答覆,其實挺耽誤時間的,但是我還是樂此不疲地做這件事情。”
如今,視頻化創作成為一種趨勢。宋忠平有着多年電視人的實戰經驗,出鏡對他來説不是一件難事。
視頻創作一切從簡,關鍵的還是內容。一部華為P30,一個支架,一個布光燈,是他全部的錄製工具,《最忠平論》就這麼誕生了。
通常,他會在錄電視節目之前,利用10-15分鐘的空檔去創作一條視頻內容,就發生的時事熱點進行深度解讀,讓很多用户對來龍去脈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節目播出以來,宋忠平半年漲粉110萬,收穫3條千萬視頻爆款。5月份發佈的中印熱點視頻,播放達1023萬,一天內漲粉5.3萬。面對這些成績,宋忠平表示“有爆款肯定開心,但壓力更大,要繼續把內容做好,否則就只是曇花一現”。
3.傳統媒體人,一定要試試自媒體
一個合格的媒體人,總得去表達。而如今,自媒體成為很多媒體人的“標配”,龐大的用户基數讓新媒體更有傳播力,這不僅僅是一個趨勢的問題,更是作為媒體人要選擇走出的第一步。
做頭條號的這三年,宋忠平覺得很“快樂”。他不僅在頭條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視頻節目,同時還獲得了很多幫助。這讓他對整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都十分期待。
3年的自媒體創作,他也有一些經驗之談:
第一,知識比外貌更具有保鮮度,要給自己“充電”。如果能夠堅持學習,看書、看文獻,自然能夠積累到很多的知識,也自然就有了可以教給別人的內容。
第二,持續地輸出高質量的內容。想要在新媒體有所發展,要保持平常心,着急是沒有用的,從認識到認可,需要一個過程,穩定高質的內容輸出,才能逐漸獲得觀眾們的認可。
第三,對自己的領域熱點高度關注。着眼專業領域、在頭條熱榜上,尋找熱點事件切入,根據內容儲備,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四,術業有專攻,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你可以選擇泛泛地去評,但要想立足,一定要紮根專業領域,做內容精品。
在新媒體時代,如果傳統媒體人、評論員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轉型之路,像宋忠平這樣進入頭條成為大V,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着內容視頻化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宋忠平在內的許多大V,選擇在頭條創作獨家視頻欄目。其實這和去年生機大會上發佈的“IP-UP計劃”息息相關。用20億的流量和1000萬資金,以獨家視頻定製,幫助更多創作者打造個人IP。和宋忠平一樣,更多頭部大V加入進來,目前有70多位,其中不乏傳統媒體人、政經大拿等。
主持人張彬,憑藉多年電視評論經驗與內容積累,在頭條開設了《張彬張嘴就説》欄目,對台海時事進行風趣幽默、犀利精闢的點評。
人大國關學院教授金燦榮@政委點金,從國際政治角度,解讀新聞背後的國際形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通過《維為道來》輸出戰術知識,帶網友探究新聞背後的道理。
當然,還有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正在頭條分享着他們的觀點與見識,解讀時刻發生在身邊的熱點事件。透過新穎獨特的視角、思考獨到的評論,也許,你對這個世界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建議作為媒體人,一定要試試自媒體”,採訪最後,宋忠平説道。擅長生產深度、精品內容的傳統媒體人,在新媒體時代擁有巨大機會。如果你也像他們一樣,在垂直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和紮實的內容根基,趕快抓住機會,來頭條開啓自己的“第二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