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技術得到有效驗證

中國網10月19日訊(記者 謝露瑩)今日,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峯論壇在武漢拉開帷幕。

在論壇主題演講環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代表航天科工作了《把握數字經濟機遇 創新商業航天發展》主題報告,回顧了“十三五”以來國內外商業航天發展進程,從產業創新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方面系統總結了航天科工商業航天產業“十三五”發展成果。

“五雲一車”系列工程推動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提到,通過推進虹雲工程和行雲工程建設,構建以天基寬帶互聯網和天基窄帶物聯網為骨幹聯通的天基信息網絡。虹雲工程圓滿完成國內首個全系統、全流程、多用户寬帶衞星互聯網通信試驗,計劃年內開展“低軌衞星互聯網+5G+智慧船舶物聯網”的多網融合應用,進一步探索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服務模式,為我國星地融合網絡建設提供支撐保障。行雲工程α階段雙星於2020年5月成功發射入軌並圓滿完成各項在軌測試,成功開展了國內首次低軌衞星星間激光通信試驗,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技術得到有效驗證,計劃於2021年完成行雲工程β階段組網建設,屆時將實現小規模業務運營,初步實現天基物聯網服務。

通過推進飛雲工程和快雲工程建設,實現臨近空間的局域信息增強和快速敏捷組網,與虹雲工程和行雲工程共同形成多維度、多層次、立體式天空地信息網絡格局。飛雲工程已實現基於太陽能無人機平台的8000米高度局域網通信系統演示飛行試驗,快雲工程已圓滿完成平流層超長駐空浮空器驗證飛行試驗。

通過騰雲工程建設,實現可重複使用空天往返飛行,夯實進出空間能力,已完成我國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化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

通過推進飛行列車工程建設,突破超高速低真空磁懸浮各項關鍵核心技術,以航天技術實力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目前正在聯合優勢單位共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協同發展。

記者瞭解到,航天科工實施“五雲一車”系列商業航天牽引工程,旨在推動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發展,助力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邁向體系化發展和全球化服務的新階段。

快舟系列進入型譜化發展和常態化運行

報告還提到,高可靠、低成本、大規模進入空間能力是航天強國建設的基礎支撐和重要體現。航天科工持續推進“無依託測試、無依託發射、無依託測控”為顯著特點的新一代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型譜化發展和常態化運行。

2018年9月,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微釐空間一號試驗衞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國內固體火箭入軌精度新紀錄。

2019年8月至12月,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年內先後完成五次商業發射任務,將12顆衞星送入軌道,併成功實現6小時內同一發射場兩連發,刷新“最快”紀錄。

2020年5月,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將“行雲二號”01星和02星兩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着“五雲一車”系列商業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進展,作為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記者瞭解到,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9次發射任務,創造了同一發射工位和同一型號火箭發射時間間隔最短紀錄。正在攻關研發我國推力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以上。

空間信息應用產業、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建設成績斐然

空間信息應用產業是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航天科工面向應急通信保障、農村偏遠地區通信、海上通信等特殊場景應用需求,參與建設了我國海拔最高的6500米基站等多項衞星通信應用系統工程,累計建站1500餘個;航天科工自主研製的衞星通信應用系統,裝配模塊化方艙醫院,為抗擊新冠疫情貢獻力量;航天科工持續發力“北斗+交通”融合應用,實現了國內22個省市超過35萬輛的“兩客一危”、貨運車輛在線服務。

航天科工秉承“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領航共建對全球經濟發展有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火箭產業園一期工程已具備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衞星產業園一期工程2020年底將具備年產100-200顆1噸以下通用衞星的能力。它們發起設立了“天基物聯網產業聯盟”“衞星即服務產業聯盟”“商業航天產業聯盟”,持續推進商業航天技術和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在國家首個工業互聯網雲平台——航天雲網上建立“商業航天專區”,推動商業航天產業不斷升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技術得到有效驗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