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食品生產供應體系——AI“承包”了

改善食品生產供應體系——AI“承包”了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甚至加速改變着我們的世界。而在其巨大潛力背後,也帶來了不少社會與經濟層面的挑戰。人類天然畏懼機器,而技術進步的速度往往超越文化變革。此次全球疫情流行,讓很多技術方案至少提前十年得到了廣泛應用。

當前,關於AI的不少公開討論都集中在人臉識別、自動決策與考評算法所引發的各種爭議上。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也引發工作崗位流失,並進一步凸顯出整個社會對AI系統進行嚴格監管與道德約束的迫切需求。

而就在人們還在為AI技術引發的風險而爭論時,AI業界正悄然推動一場革命,思考如何運用這種強大的新工具應對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氣候變化、COVID-19疫情乃至口糧不足問題。

一羣以此為目標的創新者們已經進入AI領域,希望通過“AI人類福祉”計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並讓AI成為改善全球民生的一種強大工具。

以農業為例,這一領域正在為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工作崗位,並維持着75億人類的基本生存。儘管政府及業界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一民眾(總數高達19億)面臨着中度或重度糧食安全問題,約8.2億人日均口糧不足。可持續發展目標2——零飢餓,旨在“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並改善營養狀況,促進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但現實挑戰仍十分殘酷: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增長至近100億。專家估計,要維持這樣的人口規模,農民需要將能量產出總值較2006年時提升達69%,這將把全球碳排放總量提升超10%,佔用全球多達一半的可居住地址,並給生物多樣性、淡水供應以及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這就帶來了新的現實問題:我們要如何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淨水與衞生設施、氣候變化與陸地生物種羣中提出的要求?已經開始給農業乃至糧食生產供應系統帶來種種變革的AI技術,也許正是答案所在。

目前,AI技術有望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在拯救地球生態的同時為人類提供食物:

第一,部分農業AI初創企業專注於在龐大的新數據集上訓練功能強大的算法,藉此提高傳統農場的效率與產出。例如,總部設在特拉維夫的Prospera公司每天從4700塊農田中的5000萬個數據點處收集信息,通過AI技術進行分析以識別病蟲害暴發跡象,同時探索增加產量、減少污染及消除浪費的機會空間。

第二,其他一些企業則專注於通過AI技術從零開始探索全新的耕作方法。Plenty與Aerofarms正利用計算機視覺與AI算法優化養分輸入並實時提高產量,藉此推動垂直室內農業的發展。Root AI則將計算機視覺與其先進的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檢測水果何時成熟並自動完成收穫。

第三,雖然到2050年,AI驅動下的室內農業還不太可能支撐起整個地球的糧食需求,但探索的空間仍然存在。AI驅動下每英畝糧食產量有望達到傳統農田的20倍以上,而水資源消耗量則可降低約90%。

第四,AI不僅有助於提高農業生產率,也能夠在食品部門中環境破壞最嚴重的領域之一——工業肉類生產——中發揮作用。來自智利的NotCo與來自巴西的Fazenda Futuro都開發出AI工具,能夠分析大量植物數據,藉此識別以植物性材質還原肉類口味與質地的最佳方法。

近幾年來,植物肉市場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過去峽谷年以來,植物性冷藏肉類的銷售額增長了125%,兩家公司也都從領先風險投資機構手中獲得了大筆投資。隨着肉類生產在全球農業總排放量中的佔比提升至近50%,外加給當地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以AI為動力的植物性肉類替代品研究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環境改善手段。

各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AI技術在強化食物產出與提高農業生產力方面有着巨大的價值。為了將這種機會轉變為現實,世界經濟論壇近期與印度政府以及特蘭甘納邦建立起合作關係,旨在確定農業領域中AI技術的高價值用例、開發創新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並推動相關成果的廣泛應用。

特拉甘納邦IT與工業部長在該項目的開幕儀式上表示:“我們認為,AI技術將為農民、政府以及生態系統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帶來巨大的可能性。”

改善食品生產供應體系,有助於推動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這只是運用AI技術創造更公平、更具可持續性世界的探索方向之一。

沒有哪種技術能夠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更需要在政府政策、企業承諾與個人行動方面掀起一波全方位的升級。我們需要運用一切可資利用的工具,而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日益強大,我們應鼓勵更多創新者及企業家專注於利用AI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大核心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6 字。

轉載請註明: 改善食品生產供應體系——AI“承包”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