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相比0和1的2維繫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着巨大優勢。然而要實現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此前人們廣泛採用軌道角動量、時間或頻率自由度進行編碼,但還沒能很好地解決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問題。
李傳鋒、柳必恆等科研人員另闢蹊徑,自2016年以來開始採用光子的路徑自由度編碼並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製備出高保真的三維糾纏態、演示出超越二位信道容量極限的量子密集編碼等。現在,科研人員又採用商用多芯光纖解決高維糾纏的傳輸問題,實現了4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里光纖中的有效傳輸。
然而,隨着維度數的增加,量子系統的複雜度及操控與測量難度都急劇提高。“1個比特可以攜帶2維信息,5個比特就可以攜帶2的5次方——也就是32維的信息。信道的容量暴增,但信息準確率卻更難保證了,失真率大大增加。”李傳鋒説。
為解決這些問題,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在實驗上設計出緊湊的光學分束器來實現分束與合束,並採用空間光調製器精確地對每一束光進行強度和相位調製。他們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理論上給出了一種高效的高維糾纏態認證方法。對於一個32維的糾纏態,完整的量子態層析技術需要進行100萬次測量才能確定量子態的信息,而這種新方法只需要1000次測量即可完成。
通過實驗,研究組實現了32維的量子糾纏態,並測定其保真度為0.933。在保持高保真度的情況下,創造了量子糾纏態的維度數新世界紀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於8月28日發表了該成果。
李傳鋒介紹,這個研究進展顯著提高了量子通信的信道容量,同時為研究高維繫統下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