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上演人事大挪移,京東靠什麼復刻亞馬遜的增長神話?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美股研究社,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發展戰略需要與組織架構的調整相匹配,無論何種規模的企業都是如此。大腦若有想法,四肢卻無法支持,那戰略自然也失去了有效支撐。
年關將至,一批互聯網巨頭都進行着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阿里、美團、滴滴、快手都有着新變化,而京東也不例外。今年,京東股價漲幅超過130%,邁入千億市值大門,接近1400億美元。在這樣的前提下,投資者也希望京東有着新的變化,在2021年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近日,京東零售又密集宣佈了數位副總裁的新崗位任命以及新事業部整合。這是自12月中旬來,京東零售第二次較為密集的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此外,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也緊接着做出了新調整。
可以確定的是,曾經與亞馬遜有着相似模式的京東,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商企業。涉足多個領域後,伴隨着業務組織結構的調整,釋放出了大量戰略層面的積極信號。當下,零售、物流和分拆上市的京東健康等交織在一起,是否能進一步上演高估值的故事?
人員部門架構大調整,京東多方向進攻京東針對零售、金融、物流等做出改變,表現出朝多個方向大舉進攻的姿態。
具體到零售方向,京東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整合第三方平台業務上。比如,原來京東零售-平台業務中心與用户體驗設計部打通整合成為平台業務中心,由原生態業務負責人林琛擔任負責人,向徐雷彙報。
原京東-生態業務中心-全渠道生態部合併進入京東零售雲體系,由原Y事業部負責人於永利任負責人,向京東技術與數據中心及零售雲負責人顏偉鵬彙報。
圍繞平台業務,京東從營銷端出發繼續發力。打通市場營銷部與商業提升事業部,成立京東零售-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由邵京平任負責人,向徐雷彙報。上述只是近期調整的部分內容,實際遠不止這些。
據界面新聞報道,一位接近徐雷的人士表示,平台業務正是2020年京東零售的重點之一,這正好與近期的零售調整內容相吻合。
還有一個共同點是,更多彙報上級直接轉為了京東零售CEO徐磊,這意味着戰略地位明顯提高。
調完京東零售的人事,京東又發佈兩條消息:一是將雲與AI業務從京東上市公司整合到京東數科,二是居然換了京東物流的CEO。
有行業分析人士稱,此次將雲與AI業務劃入京東數科,或為沖淡金融屬性,結合此前CEO變更,京東數科多番動作或為上市作出的調整。
如果説前者的變動尚可理解,那麼後者CEO的離職就顯然耐人尋味,因為京東物流的上市可以説是箭在弦上。這樣來看,京東2021年在物流上將迸發出什麼可能更加值得期待。
當下,京東零售、京東數科、京東物流被稱為驅動京東業績增長的三駕馬車,而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京東健康則被稱為京東集團的孵化的三個獨角獸。
除了京東健康外,京東數科已經遞交招股説明書,籌備上市,京東物流也將拆分獨立上市,劉強東迎來的可能是4個上市公司。誰都猜不到京東還會下怎樣的棋局,不過在諸多變化中始終有着一些不變,它們值得深入挖掘。
核心業務陷瓶頸,尋求增量的京東像極了"年輕的"亞馬遜無論做出如何繁雜的組織架構調整,其中會有一個難以逃過的訴求,希望在業績層面上尋找新增量。
發展初期的京東被認可為對標亞馬遜,目前亞馬遜發展壯大成全球零售巨頭,而近期的京東則有着"成長的煩惱"。
今年三季度中,京東營收的同比增速為29.2%。雖然與去年一季度時20.9%的歷史最低值相比已有大幅回升,但其自營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上,已經多個季度陷入增長瓶頸。
京東來自淨服務的收入(包括廣告、物流和技術服務)為228億元,同比增長42.7%,超過京東的總營收29.2%的同比增速。不過,高增長主要來源於物流服務的收入,而來自廣告部分的收入同比僅增長24%。
對比於阿里和拼多多,京東在活躍用户這一指標上差距明顯。阿里以7.6億活躍用户位居第一;而拼多多完成對京東的超越,以7.3億位居第二;京東僅為4.4億。
所以,京東還需要更強勁的反彈和增長勢能。正是如此,尋找新增量成為京東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的原因之一。開闢第三方平台、廣告和物流等收入,駕駛着"三駕馬車"的京東,依然有着亞馬遜的影子。
電商起家的亞馬遜,業務範圍不斷擴大。除了雲服務,佣金、廣告成為亞馬遜的高增長收入來源。
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服務收入,從2019年二季度的119.62億美元逐漸增長至2020年三季度的204.36億美元,對應的同比增速則從25%一路擴張至53%。亞馬遜藉助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從商家身上探索出新的增長點。
早在2018年4月的財報分析電話會議上,亞馬遜首席財務官就表示,無論是從產品的角度還是從財務的角度,廣告會是一個持續性的亮點。
目前,更多海外用户在購物時,第一反應是去亞馬遜上搜索,而不是去谷歌。基於這樣的用户偏好,吸引更多商家入駐,亞馬遜可以在平台商業化上大做文章。
回過頭來看京東,今年三季度的廣告服務收入與3C品類的增長几乎持平。對於商家廣告價值開發,京東的表現其實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可以發現,京東昇級出了平台生態部,定位仍是繼續為第三方平台服務。在此基礎上,新成立了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表示京東將繼續挖掘平台商家的價值,探索平台商業化。
但是不同相對成熟的亞馬遜,國內的電商廣告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京東的地位並不算穩固。
目前,市場份額在向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東三大電商巨頭集中,而阿里乘着直播帶貨的風口在今年Q2、Q3取得33.45%和20%的廣告收入增長,拼多多則對應取得71%和47.89%的同比增速。
此外,當消費者在京東上購物時,還是會優先選擇有自營標誌的商品,而忽略那些在平台的其他商家。因此,相較於成熟的亞馬遜,京東在提升淨服務收入上還有着不少競爭和挑戰。
同為賣貨商出身,京東靠什麼延續亞馬遜的零售科技增長故事?上升到京東整體角度看,京東從電商出發延伸出多個領域,它們未來或許都有望獨當一面。而亞馬遜從網上書店出發,已經逐漸發展為成熟的零售科技巨頭。亞馬遜不僅可以在平台業務上作為京東的參考,其整體發展邏輯亦可。
首先是在物流領域,亞馬遜和京東都是自建物流體系。亞馬遜在做中心倉時,京東開始細分出區域倉、中心倉、前置倉等。京東物流作為重資產,是京東早期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亞馬遜早已涉足醫藥健康行業。通過電商業務,亞馬遜早期積累了海量用户和流量資源,在2018年收購Pillpack向醫藥健康領域邁出了第一步。
成功切入該領域後,亞馬遜推出Amazon Pharmacy線上藥房,走出了其進軍醫藥健康產業的第二步。將自身擁有的Prime會員導入到線上藥房業務,並依靠自建的物流體系為其提供藥品郵寄服務。
國內互聯網企業從醫藥電商切入醫藥健康行業已有數年,目前京東健康去年實現超過百億營收。近期,京東健康完成了分拆上市,意味着其發展可能將更加成熟。
亞馬遜的打法值得借鑑,不過國內的互聯網醫療模式尚未成型,還處於發展初期。而且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都已經佈局成立了互聯網醫院、打通醫療機構渠道,京東面臨的競爭形勢不容小覷。
亞馬遜的業務拼圖還有一塊是雲計算,其相比於微軟、谷歌、IBM等佔據着更多的市場份額。今年前三季度,亞馬遜AWS分別取得了102億、108億和116億美元的營收規模。AWS的CEO本月表示,今年三季度AWS的年化收入達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了100億美元。
京東在業務上延續了亞馬遜模式,前幾年補上雲計算這塊技術版圖並不奇怪。只是其原本的架構中,雲、loT、AI在京東智聯雲,智能城市業務則在京東數科旗下。所以在To B上,京東在品牌的統一上不及亞馬遜,無法充分發揮協同效果。
而隨着此次將雲與AI業務與數科進行整合,To B品牌不統一的問題得到改善。最終,B端業務上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現在的京東已經不再是當年只賣商品的平台,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它業務版圖也愈發豐富。雖説離阿里、騰訊的生態差距還不小,但也能看到京東已經在物流、健康、金融等領域都有所佈局,這些被給予厚望的業務未來也將擔起提升京東市值的重擔。
這次在年底前,京東對業務調整高管變動背後,或許也藏着它在2021年的野望與目標,能否透過新一輪的人事調整在2021年更上一層台階,或許業績是用來事實説話的最好理由。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