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工作人員在西安地鐵4號線大唐芙蓉園站演示“刷臉”進站。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
河北廊坊市廣陽區迎春北路社區居民通過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進入小區。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刷臉進校園……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應用場景逐漸拓展,進一步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更是大顯身手。與此同時,仍有一些問題困擾着行業發展,比如在非必要場景過度引入、存在信息泄露風險等。
常態防疫好幫手
“驗證成功,請通行!”刷臉、測温、通過閘機,進站“秒過”,還不發生任何接觸——這是在黑龍江哈爾濱地鐵站的一幕。今年7月以來,“刷臉”乘車系統在哈爾濱地鐵正式投入使用,乘客完成手機註冊和人臉識別認證,即可刷臉乘車,連口罩也不用摘,在國內首次實現戴口罩刷臉乘坐地鐵。“防疫期間,不用摘口罩就能刷臉通過,方便安全。”哈爾濱市民劉女士説。
哈爾濱地鐵集團運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稱,採用上述人臉識別系統,乘客的進出站時間、地點等信息,在後台都可調取,實現精準追蹤,成為應對疫情的有效手段。據悉,國內還有深圳、合肥、無錫等城市地鐵站實現刷臉測温的“無接觸式”進站乘車。
人臉識別系統在景區防疫中同樣有用武之地。前期人臉識別註冊購票後,抬頭、刷臉、快速通過,幾秒即可進入景區,同時還完成測温。相比二維碼驗證、人工檢票等傳統方式,人臉識別無須做更多配合動作,即可快速入園,這對於減少熱門景區排隊檢票時間、緩解人工驗票的壓力、提升景區運營效率很有幫助,同時也利於園區信息採集和追蹤。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交通出行、進景區遊玩、到劇院觀看演出或是進入辦公場所、施工場地,在人員密集場所實現人員快速驗證、測温成為剛需,“非接觸”需求劇增,人臉識別技術與紅外熱成像技術相結合而成的“人臉識別+測温”可有效減少人員接觸,成為常態化防疫好幫手。
賽道競爭更激烈
對於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催化劑。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新基建,5G、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落地,助推智慧城市建設,人臉識別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得到迅速發展。刷臉乘車、刷臉支付、刷臉解鎖、刷臉進校園、刷臉登記結婚……隨着技術進步,人臉識別常在消費和身份認證場景中出現。
人臉識別可以提高識別準確度,降低驗證難度,極具市場潛力。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這一行業市場規模達25.1億元,2010年至2018年行業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0.7%,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正加速步入“視覺物聯時代”。互聯網巨頭、行業資深品牌和許多後起之秀在這一賽道展開激烈競爭,分割百億級的“蛋糕”。海康威視、大華等已經佔據規模優勢,市場地位穩固,但也有不少創業型公司在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推動行業技術更新換代。2019年,行業專利公開數量高達6700項,而在2009年這一數字僅為200項。
以往的人臉識別,往往需要識別整個面容信息,而成都智元匯公司通過算法更新、優化,達到提取部分面部信息即可實現精準識別。“鼻樑上方到額頭下方的信息足以幫助系統完成信息比對,進行識別驗證。”成都智元匯研發負責人介紹。
人臉識別的廣闊市場前景備受資本青睞,2019年行業投資超過65億元,預計隨着應用場景不斷完善,會有更多投資者入局,為行業發展注入更大活力。
“人面”須知何處去
人臉識別在給疫情防控、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亂象也引起廣泛關注。
“我的手機人臉識別,偶爾可以被別人打開。”據悉,人臉識別技術可粗略分為2D人臉圖像技術和3D人臉圖像技術,有的手機採用門檻較低的2D人臉圖像技術採集對比人像信息,這極易被他人通過照片等形式完成驗證,破解手機密碼。
“商家倒賣人臉信息怎麼辦?”“走過路過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會偷偷讓你掃臉支付!”“上班刷臉打卡,吃飯刷臉支付,住酒店刷臉登記,甚至上公廁取廁紙都要刷臉。”許多網友吐槽對人臉信息過度使用、信息易泄露的擔憂。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人臉具有唯一性,一般情況下無法更改,這與手機號碼、密碼等信息泄露不同,給信息採集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嚴格要求。
整治行業亂象的行動已經在路上,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制定工作2019年全面啓動,商湯科技、騰訊、螞蟻金服、科大訊飛、小米等27家企業被列入標準制定工作組,這些企業均具備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應用實踐、運維保障等全鏈條的豐富經驗。據相關企業透露,工作組將聚焦個人數據管理規範、技術規範、檢測方法等方面,系統化建設人臉識別領域國家標準體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記者康 樸)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08月26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