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和父親擺地攤,保送清華又走出國門,從“跑龍套”到成為“技術大拿”,回國創業後把公司送上科創板,趙立新走出了他的開掛人生。
近日,GalaxyCore Inc.(即格科微有限公司,下稱格科微)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8次審議會議中,首發上市獲通過。成為繼中芯國際、芯原微電子、寒武紀之後,又一家登上科創板的半導體巨頭。
格科微從PC camera起步,到進軍手機領域,藉助中國手機快速成長的一波浪潮,迅速佔領市場。多年來,格科微一直在國內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的出貨量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在創業成功後,趙立新在回憶創業路時曾笑談:“我這個人運氣好,就是一直讀書,出國學習技術、回國創業、同學資助,都比較順利。”
回國創業,遇到“史上好同學”
趙立新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家裏有四個孩子,父親身體不好,很早就下崗了。小時候家裏生活很艱辛,他和父親一起擺過地攤;還和父親一起給人家組裝過自行車。
雖然家境貧窮,但趙立新自小成績優異,在高中的時候獲得了全國物理、化學競賽獎項,並獲得了全國青少年創新發明一等獎,因而後來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後來又攻讀了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碩士學位,是個沒有爭議的學霸。
畢業後,趙立新開啓了海外就職生涯。他先後在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美國ESS公司、UT斯達康從事傳感器相關工作。
“我在做傳感器設計時,其實是跑龍套的。先做QA、TEST、DESIGN,在ESS的3年很少有時間做設計,真正做設計是在UT斯達康,對測試、軟件、電路設計、工藝都有所瞭解。”趙立新總結了國外的職業歷程。
2003年,和大多數海歸一樣,趙立新選擇回國創業,彼時他判斷未來傳感器領域一定有發展前景,且已經獲得了多項高端圖像傳感器領域專利。
回國後,趙立新一開始選擇做高端圖像傳感器設計,但後來發現市場、資金等環節都不具備條件,他只能從低端做起,“創業公司沒有多少選擇。”
趙立新在初期曾如此規劃格科微的發展:先做工藝,再把技術做好,之後做產品。從技術的源頭做到市場,這並不符合商業邏輯,趙立新也承認,“當時有些瘋狂,唐吉柯德式的。”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註定無法孕育出結果。
實際上,格科微並不是第一家做圖像傳感器的公司,早在1999年就有人在做,由於晶圓工廠條件不成熟,國內的電腦和手機都在幾年後才開始有了攝像的應用,這些公司後來均走向衰敗。
雖然起步就遭遇波折,但運氣也眷顧了趙立新。回國後他遇到了一位身家過億的高中同學,這位同學毫不猶豫給他投資了200萬美元,對於這件事,趙立新至今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200萬美元也成為了趙立新的啓動資金,2003年12月,格科微在上海正式成立。
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佔有率全球第二
致力於用“芯”看世界,格科微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資料顯示,格科微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主要從事CMOS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公司生產的產品是攝像頭模組的核心元器件,常被廣泛應用於包括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並與舜宇光學、歐菲光、立景等多家領先的攝像頭及顯示模組廠商合作,將產品應用於三星、小米、OPPO等品牌。
在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格科微獨創了COM封裝工藝,在顯示驅動芯片領域,格科微獨創的COF-Like創新設計能夠以傳統COG工藝實現與COF工藝相媲美的高屏佔比,具有突出的性價比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2019年,格科微CMOS圖像傳感器出貨量達到13.1億顆,佔據全球20.7%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二;1300萬像素及以下手機CMOS圖像傳感器出貨量達到12.0億顆,佔據全球31.2%的市場份額;公司LCD驅動芯片出貨量達到4.2億顆,佔據中國9.6%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的供應商中位列第二,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招股書顯示,2017年度至2020年1-3月,格科微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9.67億元、21.93億元、36.9億元、12.4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71.7萬元、5億元、3.59億元、1.97億元,研發投入佔比則分別為12.66%、9.83%、9.68%、5.39%。
此次格科微計劃通過IPO募集69.9億元的資金,其中的63.8億元將用於建設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而此次募投項目也被市場認為是格科微衝擊高端市場的舉措之一。格科微方面稱,擬建設12英寸晶圓製造中試線,能減少在高階產品工藝研發環節對晶圓代工廠的依賴,縮短公司在高像素產品上的工藝研發時間,提升公司的研發效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有業內人士指出,興建12英寸的晶圓廠也將意味着格科微由原來的Fabless模式向Fab-Lite模式轉變,並表示"相比於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難度更大,面臨的風險也更大”。
格科微對此也有提示,項目在短期內難以完全產生效益,而投資項目產生的折舊攤銷費用、人力成本等短期內會大幅增加,公司經營會受到一定影響。
明星資本一路加持
不管怎樣,頭頂芯片股概念光環,讓格科微在上市之前就備受市場關注。
創立至今,格科微經歷多輪融資,背後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旗下子基金聚源聚芯、華登、三星風險投資公司(SVIC)、華虹系、紅杉資本、常春藤資本、信虹投資、聯訊創投等。
在上述投資方中,需要重點一提的是常春藤資本的創始合夥人付磊。
時間回到2003年,格科微還未成立之前,趙立新曾經找到時任Pond Ventures合夥人的付磊,想請他一起在硅谷創業。不過,付磊當時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一定會向中國轉移,於是説服了趙立新,回國創業。
實際上,兩個人的結緣不止於此。次年1月,上海常春藤投資有限公司(常春藤資本前身)投資格科微15萬美元;2006年9月,上海常春藤投資有限公司參與格科微A輪融資;2019年12月,常春藤資本又參與格科微A-2輪融資。
“一般在美國投一家芯片公司要投幾千萬美元,格科總共才幾百萬,這個回報率就很高,也是為什麼芯片產業要往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談及投資格科微時,付磊曾表示。
時至今日,格科微年收入已超過20億元,成為國產CMOS與LCD驅動芯片龍頭,也在科創板成功過會,常春藤資本17年陪跑實屬不易。
除此之外,在格科微股權結構中,也不乏知名企業的身影。
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時,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光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參與持股的小米長江,持有格科微0.95%的發行前股份。TCL集團旗下的深圳TCL持股比例為0.48%。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45.09%份額的聚源聚芯,本次發行前的持股比例為0.64%。
眾多明星資本一路加持,賭的或許是國內半導體企業,能否擺脱芯片“卡脖子”的窘境。
當前,格科微仍面臨着在中高端市場缺位,無法滿足客户多樣化需求的困局。一直以來,在圖像傳感器市場,索尼佔據高端市場,市場份額也最大,三星(Samsung)和 OV(豪威科技)保持着強有力的競爭實力。與以上幾家國際大公司相比,已邁向IPO的格科微顯然還有一段距離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