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618迷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蟲二

香港掛牌的京東終於衣錦還鄉了,618的首張戰報也已火熱出爐,從納斯達克到港交所,京東的底色也許在不斷刷新的市值和銷售額之外。

2008年,劉強東為困境中的京東做了兩個重要決定。

第一,只做3C沒出路,要留住用户必須咬牙上全品類;

第二,自建物流,買更多的車,養更多的人,哪怕虧錢;

這也是京東後來的戰略基石,2014年赴美上市,2017年提出技術供應鏈服務,這次的香港二次上市,時間選在618,對京東的意義非比尋常。

從5月12日京東零售品牌17年紀念日開始,京東希望用鋪天蓋地的海報,讓618成為消費盛宴的同時,也宣告自己的重新歸來。

一片狂歡中,幾乎讓人忘記了過去6年京東的失意。

2014年的五大戰略出台後,京東跑的太快了。

劉強東把移動化看成是技術穹頂下的附屬品,所以京東APP矩陣和品類擴張存在感並不強,收購的拍拍網2015年造成了資產減記,不得不轉型二手交易平台,但於京東而言,好處是營造了一種技術驅動的品牌認知。

京東金融啓動已經晚了,小貸月均規模只有5億元,阿里同期是60億的水平,2013年10月京東金融獨立運營,但直到2017年6月才完成交割,此時京東金融估值近500億人民幣,遠遠落後於當時螞蟻金服的750億美元。

至於O2O,京東與阿里、百度、美團的理解都不同,劉強東一邊做類似於團購的京品惠,捆綁用户和需求,一邊推動“格子計劃”,把每個區域視為一個方格,只要方格中有京東或與京東合作的商家,效率就解決了,説明京東O2O的實質就是自建物流。

至於渠道下沉,拼多多是產品下沉,京東是品牌下沉,用劉強東的話説,讓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知道有一個京東,在農村是一縣一中心,用500家實體店推動農村電商。

雙雄並立的虛幻認知,讓京東一直以苦練內功自詡,度過了忙忙碌碌也是迷失的6年,結果是下沉市場被拼多多挖角,壓在上面的阿里又巋然不動。

2017年感到危機的京東又變得激進,一邊由新通路事業部負責100萬京東便利店的項目,一邊在主要城市建設7FRESH新零售,兩條路線都有起色但並不樂觀。

目前的中概股迴歸,就成了京東必須抓住的機會。

當年軟銀賽富的閻焱噴過京東毛利低,運營效率差,與劉強東幾成死敵,所以這次赴港上市,京東還希望通過亮眼的成績單,自證技術和物流戰略的正確性。

當然,前提是京東零售必須在618瘋狂輸出。

今年初的表彰大會上,京東零售CEO徐雷提出了未來的規劃:確定一個制勝戰略,提升兩大實力,打勝三大必贏之戰,深化四大中台建設。

其中最核心的是實現交易額、收入、用户和利潤的“有質量加速增長”,618作為階段性成果展示,之於京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5月21日開始,京東與各大品牌聯動的海報就滿天飛,設計貫穿了京東零售17週年和618兩大主題,京東希望把這個歷史意義的節點與回港上市掛鈎,沖淡外間對它作為一家中關村舊電商的固有認知。

所以,京東拿出的資源遠超以往。

包括2億件5折商品,百億消費券,5折房源,4折景點票等等,還讓漢堡王、Costa等小夥伴補貼PLUS超級生活卡,提供線下優惠,光是線上直播就有30萬場。

戰略目標也極為宏大,助力150個品牌銷售過億,幫助10萬家中小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物流也立下了全國送上門和“城市羣半日達”等承諾。

但史無前例的喧鬧背後,是京東的躁動與焦慮。

年初確定的三大必贏之戰:全渠道,下沉新興市場和平台生態,頗給人成竹在胸之感,但今年首季,京東經營現金流轉負,幾個主戰場形勢並不樂觀。

1、3C是京東龍興之地,近年卻飽受雙重壓力。

京東在引入騰訊和沃爾瑪等戰略投資者後,家電3C一直佔總GMV的50%,2017年GFK的報告也確認京東佔據線上3C過半份額,到今年有第三方報告稱天貓3C家電已超越京東。

去年蘇寧入手了家樂福中國,今年618提出J-10%的優惠,直接錨定京東浮動家電、手機、電腦的優惠,考慮到2012年劉強東曾在微博宣佈所有大家電比蘇寧、國美便宜10%,這也算是孽力回饋了。

加上蘇寧今年4月與聚划算啓動了雙百億補貼,還沒出獄的黃光裕與拼多多黃崢有雙黃連,疫情之後傳統實體全面線上化,一個圍剿京東的聯盟已經形成。

2、與快手合作,京喜與聚划算、拼多多的下沉之戰來日方長。

京東做拼購很早,2014年就從騰訊拿了微信和手Q入口,2016年做“購物圈”給拼購導流,但體系內權重有限,進展一直不大,倒是拼多多市值反超京東,坐上中國電商第二把交椅,承壓的京東於是在去年9月把拼購APP升級為京喜,謀劃反擊。

從大格局看,聚划算有淘系入口加持,京喜拿到微信入口,算是搶了拼多多的流量,大家打的都是持久戰和消耗戰。

淘寶在低線城市影響力大於京東,加上聚划算一直推動主流品牌做定製,做高性價比的新品牌,所以爆款的價格和品質比較均衡,佔了天時之利;拼多多是白牌老大,在小城市和農村的親和力遠超京東,算是佔據地利,京喜此時再搶人和,為時已晚。

因此只能寄望於並不擅長的直播,但一直用物流做體驗的京東,客户習慣了用完即走,反而沒有逛和淘的心智,“京品推薦官”也培養不出李佳琦、薇婭式的網紅,加上京東是自營為主,很難激活商家的直播意願,無法形成羣體效應,這次618就有傳言京東強制商家開播,雖然未必是事實,至少反映了京東對直播的渴望。

最後徐雷選擇押注快手,後者的直播一向追求源頭、低價、好貨、直供,被認為與京喜是天然的互補,雙方一拍即合,但快手缺乏零售基因,也無意於自己做後服,這種合作實際就是快手拿走了流量能幹的美差,把苦活兒髒活兒留給了京東。

徐雷之前有個判斷,直播是營銷,不是零售,然而抖快皆有電商野心是不爭的事實,京東彎道超車多少還要防着別人假途滅虢。

3、與天貓和淘寶的競爭,態勢一波三折。

雙方的3C一直是拉鋸戰,今年618京東照舊拉着眾品牌玩海報大戰,但蘋果官方首次參加618大促卻選了天貓,5月29日,蘋果天貓旗艦店開始做iPhone11等滿減活動,同時還有150元優惠券,來自低線城市的預售訂單佔比超過6成,蘋果希望把補貼給到下沉市場的新用户,經過拼多多戰役的磨練,這事天貓比京東擅長。

整個618期間,如海爾、小米、華為等品牌也都通過天貓旗艦店發券,還有600位總裁現身直播帶貨,總的來説,淘寶天貓因為體量優勢和高投入,在商家、用户兩側都有優勢,對京東3C基本盤已經構成嚴重威脅。

4、疫情放大了網絡化物流的優勢和自營物流的短板。

京東物流的思路與菜鳥相反,強調的是倉配一體的效率,為了C端體驗不惜成本,菜鳥的優勢是低成本和快速擴張,菜鳥不控制倉儲,不獨佔數據,定位於物流企業的利益共同體,本質上是以收單能力為基礎,用技術效率做體驗。

這次新冠疫情爆發時,京東在北上廣深或其他省會城市的物流可以保持在1周以內,低線城市就有不同的延宕,菜鳥的網絡化物流在運力調配上有一定優勢。

目前北京疫情有反覆,國外輸入病例仍然存在,急於用618給上市背書的京東,自建物流如何應付疫情大考至為重要。

過去京東的戰略,一邊是全品類 O2O 上山下鄉,覆蓋所有零售場景,一邊以技術和自建物流優化效率,但前有阿里,後有拼多多,又面臨抖快等新秀,可謂多事之秋。

京東確實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但加碼技術,改善供應鏈服務,能否支撐如此大體量商業模式的自我修復,這次618並沒有給出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9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東的618迷局 - 楠木軒